但是,隨著年紀增長,也開始覺得對錯只是外界的評斷,因為感情關係的內在,有著更多無法用對錯來定義的道理。
或許就是因為如此, 人們發展出一種曖昧的態度, 只能說些「這種事情也是有可能的」這種含糊不清的說法。我想就是因為年紀和人生經驗的增長使人不得不意識到,所有與感情有關的事情,都十分複雜。
有時, 也會懷念過去單純的自己, 能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一切。
但是,如果一直把很多原則都視為絕對,好像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無法理解人性複雜的人。
或許,能理解到人很複雜、會犯錯、會軟弱,其實也是一種成熟的展現吧!而這種態度不只是讓自己對別人寬容,有時,也會因此寬容自己,原諒自己曾經犯下的錯。
但也因為人是很軟弱的,所以沒有一段關係,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穩。
就像關係中的陌生感一樣,乍聽之下很可怕,但是如果能時常意識到這點,我覺得這並不是壞事。
如果人們對關係能抱持一種「今天雖然很好,但是不知道明天會怎樣」,那種彷彿面對未知宿命一般,承認自己無法掌控一切的心情,或許,也就會比較懂得珍惜當下,時時刻刻都能和伴侶好好在一起吧!
放下想要掌控一切的念頭,才不會遍體鱗傷
明白人不可能控制另外一個人之後,就會知道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是多麼珍貴。足夠細心的話,也可能會更敏銳地察覺到兩人之間有哪些隱藏的危機。但是去發現它,並不表示要加以掌控。因為,人也不能一直活得那麼緊張,一直在想今天的幸福明天就可能會失去,或者一直在擔心自己會做錯事,對方的心情可能會改變等等。
未雨綢繆有時是好的,但是平日裡太多悲觀的預測,也會對關係造成無謂的壓力。
有些時候, 就算看到了好像不太好、未來可能會因此走向分離的某種暗示,也只能推測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機率,不能過於在意。因為人總要生活、要工作、要做家務,時間心力有限,有些人光是顧好自己的人生,就已經自顧不暇了。再說,就算真的敏銳地察覺到,關係中存在著某些風險,覺得「這件事情長久下來可能會是個問題」,也不表示就能用自己單方面的力量去解決。
因為很多時候,一個人內心的成長,不是身邊的人做了些什麼,就有辦法阻止或改變其走向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身邊的人再怎麼在乎、關照,也沒辦法去代為解決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困難。
比如說:在感情關係中,如果其中一方,在對方身邊會感到自卑,那也有可能對方越是意識到這件事情而想加以避免,但如此一來,反而只會使自卑的感受更加深刻。
在我看來,兩個人如果要能互相幫助,首先想要幫助的一方,必須把自己的力量減弱,弱到和對方相同的程度,兩個人的頻率才會一致,方能有實現對話的可能。這樣的說法我是從日本知名臨床心理師河合隼雄的書中,閱讀到的:要進入一個人內心的幽暗,有時候自己也必須跟著沉下去。
但那是很需要技巧的事情,有時就連資深的心理諮商師,在面對他人的困難時,也不一定能每次都做得很好。專業尚且如此,用世俗的、一般的談感情的方式,可能根本就達不到那般的內心深度。我們終究只是平凡人, 不可能靠自己去填補關係中所有的空缺,原本穩定的可能一夕變化,原本覺得不會再改變的,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對方的心,都不可能完全地加以掌控。
然而我並不是在鼓吹既然難以掌握,就應該什麼都不做,任憑緣分帶著我們漂流;也不是說要使盡全力,像在握緊船舵那樣試圖掌控關係的方向。
我想說的,是很多事情只能做好自己可以努力的範圍就好,超過這個範圍,就是強求了。
就像那段有名的寧靜禱詞:「請賜我寧靜,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賜我勇氣,去改變能改變的事,賜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
記住在關係中,總有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
雖然個人主義的思維,認為人定勝天,強調一切都是個人責任,給人一種只要自己夠聰明、夠努力,掌握對的方向,就能掌控一切的錯覺。但是在關係的世界中並非如此。
科學再怎麼發達,個人再怎麼了解人性,也沒有辦法做到操控另一個人,更不要說掌控關係的本身。
所以,如果真的發生了令人痛苦的事,在感情關係中,自己不再是被選擇的一方,也不要過於自責或貶低自己,要知道對方有他自己的人生,關係的發展,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責任。
緣分會把一個人帶來身邊,也可能會把那個人帶走。
記得,無論如何都要記得珍惜自己,如此而已。
(本文摘自《今天雖然很好,但不知道明天會怎樣:別怕受傷,生活就是懂得擁抱傷口再緩慢前行,這樣就很幸福了》,幸福文化出版,羽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