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相愛容易相處難」,有時候我們吵起架來也的確是很恐怖,但吵完架之後,很感謝妳願意跟我一起持續溝通、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下次同樣類型的事情發生。
此外,不論是我或妳,都各有來自成長背景十幾、二十幾年養成的習慣性思考模式或認知,就算想要調整,也是需要一點時間。因為我希望我們倆人可以開心快樂過一輩子,互相扶持,繼續一路相伴,所以我願意為了妳而去調整改變,而我也感謝妳願意為了我去調整改變。讓我們慢慢的在婚姻中一起成長。
踏入婚姻,難免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到在娘家從小到大都不曾做過任何家事的妳,嫁給我之後,慢慢在學習打掃、整理家務,甚至開始學做料理,努力的身影讓我感到甜蜜又貼心。由於我以前在國外留學,生活大小事都要自己來,所以做家事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我也很樂意跟妳一起分攤,讓妳不要過於辛苦。
要一起生活,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變成吵架的大事,日常習慣的磨合,也是需要經過不斷的溝通來建立共識。畢竟妳以前從來沒做過家事,但當我對妳處理家務的方式有意見的時候,很感謝妳第一時間不是反駁我的指正,反而是願意調整,慢慢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真不可思議,現在妳似乎已經培養了自己新的生活習慣,掃地掃得好勤快,簡直比我還愛乾淨。我很感謝妳願意改變,是因為妳覺得改變之後的確比較好,像是更乾淨讓妳覺得更舒服。說真的,這是我最感謝妳的一點,畢竟有的人並不願意為了別人而改變自己。
正因為妳願意這樣子改變,也更促使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些習慣,比如跟朋友應酬、跟異性溝通的習慣,也是需要去改變、調整,給妳更多的安全感?然後,我也付諸行動,自我調整,或許因為這樣,現在我的朋友都說我變了。
婚姻是倆人的事,所以當倆人有共識的時候,願意彼此溝通、付出,自然而然就會改變並提昇。我們相互陪伴,讓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我跟我老婆相識在二〇一九年年底,緣於一個朋友的介紹。剛認識的時候,只是純粹想當個朋友,後來跟她聊過之後,發現我們有很多相同的興趣,比方說對於自我成長的追求、想做好事的善意等;然後聊到她想要成為瑜伽老師,幫助更多人。聽到這裡,不由自主對她動了心,覺得這個女孩很善良、單純。
再進一步深聊,發現她對心靈成長、玄學、修行等方面都有涉獵,恰好那些也都是我的興趣。其實她的靈性頗高,有趣的是,她自己並不知道,但我知道。越深入認識,越覺得「這個女孩很適合我」,然後就自然而然在一起了。說實話我單身這麼久,外貌姣好的女孩也見過不少,選擇與她相伴一生的原因,主要是來自一種直覺。
雖然她年紀比較輕,在一起之後,心中就有一個聲音一直跟我講說:「就是她了!就是她了!」或許你會覺得我誇大其辭,但對我來說,真的就像電影演的那樣,當你碰到的時候,和她相處一下子就會知道是她了。可能每個人不一定一樣,但對我來說,真的就像是靈魂深處捎來的訊息:「Tommy,沒錯,就是她了。」然後自然而然湧現一股誠摯的心意:「我想要跟她在一起,然後會照顧她一輩子。」接下來一切都發展得很快,交往一年多,我們便在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九日共結連理。
以現在的年紀,早已沒有人能逼我做什麼事。我本來沒有打算要步入婚姻,但因為她想要結婚,想要有保障,而我愛她,希望讓她開心,所以才決定結婚。畢竟結婚證書不只是一張紙,它有契約的效力,除非兩個人都十分成熟,不然有那張紙真的是不一樣。
俗話說的沒錯:「相愛容易相處難」,從交往、結婚到現在,我們大吵過很多次,通常是因為她愛吃醋。有一次很嚴重的爭執,是來自她誤會我跟我一位十多年的朋友,她認為對方對我有好感,而我要跟對方保持曖昧,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我們只是在互開玩笑,她卻因此打翻醋罈子,大大發飆。每次吵完架之後,我們彼此都會冷靜下來,自我檢討一番。我很欣賞她的一點是,如果錯在她,她很快就會來向我道歉。
一開始我不了解她為什麼這麼愛吃醋。結婚前,對我來說這是小事,就像小孩子在鬧脾氣這樣。但結婚後有一次我們吵得很兇,她讓我看到我以前一直沒有結婚的盲點,原來問題的癥結,可能是過去的我都太以自我為中心,都用自己覺得應該是OK的方式去處理事情、跟異性相處,而且比較美式作風,對男女之間的分寸可能比較沒有拿捏得那麼好。她比較介意這方面,但以前的我卻沒有這樣的自覺與認知。
如果照我以前的個性,若沒有那張結婚證書,可能吵架吵一吵就分手了,但因為有了婚姻的承諾,變得更努力解決問題,不輕言放棄。我們在一起相處之後,她讓我看到我自己需要調整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今天我已經不再單身,而是個有老婆的男人了」這樣的自覺,就開始自我調整。
說起來她也有令我在意的地方,比如她有時候比較情緒化,生氣的時候會不小心說出傷人的話語;而我的個性剛好有脆弱的一面,比較容易受傷害,所以我就語重心長地跟她說:「如果我們兩個人有心要好好相處,那麼當我們在溝通或吵架的時候,妳必須不能講那麼傷人的話。」她聽進去了,也開始有所調整。這方面,我覺得我們彼此之間都有進步。
另外我很感謝她的就是,有時候我的憂鬱情緒會發作,雖然不像以前那麼嚴重,但她了解當我在憂鬱的時候,就是不想跟任何人說話,也不想討論什麼事情,這時候她就會默默在一旁照顧我、陪伴我,有時候會故意說一些白痴的笑話逗我笑。她用的是一個很正確的陪伴方式:陪伴、聆聽,不作任何的批判或指導。
我覺得那是因為她曾經得過憂鬱症,知道當處於憂鬱狀態的時候,別人講什麼都沒有用,所以她用同理心的方式跟我相處。同樣的,有時候她情緒不好,我就是單純的陪伴,盡量陪她做想做的事,不會硬要當下去解決什麼問題。這點真的很重要。我覺得這方面是我跟她相處非常好的地方,也很感謝她。
我知道大家都是好心,希望能幫得上忙,但問題是當一個憂鬱症病患處於憂鬱狀態的時候,你講什麼都是多餘的。其實道理、邏輯、技巧各方面,我覺得憂鬱症病患懂的可能比我們還多,但當他在那樣的狀況下就是不想去做、懶得去做,他更需要的是自我沉澱、自我消化,接受自己就是正在憂鬱,然後讓那個情緒慢慢過去。
我要提醒有憂鬱傾向的讀者,情緒只是一時的,不要急著想立刻把情緒轉換掉或消滅掉,因為我看過很多朋友想努力地克服憂鬱的情緒,但通常這樣反而會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壓力,因為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反而會造成自己更加焦慮、更指責自己。在配合醫師診療、按時吃藥之餘,接受自己有憂鬱症、接受自己正在憂鬱,然後等到比較恢復的時候,必須去學習一些轉換情緒的技巧或培養興趣,讓你可以脫離憂鬱的狀況,讓大腦不要一直去想負面的事情。
如果你是憂鬱症病患的朋友或陪伴者,我奉勸你不能急,不能讓對方的情緒影響到自己。這也是我切身的經驗,之前有一次我想幫朋友,急到我感覺自己的憂鬱症都快要復發了,覺得:「我已經付出這麼多了,你怎麼都沒有任何改變?為什麼還是那樣想?」這會讓自己感到很沮喪。
關於這樣的狀況,我之前有跟我的心理醫師討論過,後來才真的放下很多事。心理醫師跟我說:「你可能要接受對方一輩子大概都這個樣子,要有這樣的終極覺悟,而你所能做的事,就是盡你的力量去陪伴。這一點非常重要。」
所以在這裡我也提醒陪伴者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先不要期待你的付出一定會帶來改變,也不要因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對的回應,反而讓自己的情緒也被拉走了。
記得曾有某個研究單位做過調查,發現憂鬱症會帶來很大的隱形社會成本,假設今天你家裡的親人有一個是憂鬱症患者,如果需要你花時間去處理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拖下去了,也會造成你在工作上的機能有所衰退,接著一個圈一個,越圈越大;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二〇二〇年提出全世界最需要重視的三大疾病之中,憂鬱症排名第二,因為它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所以一直在呼籲每個國家,必須針對心理健康制定更多的預算及更多的防治措施。
現在社會上似乎很多人都有憂鬱傾向,就是處於感覺快要得、但還沒陷進的邊界,我身邊蠻多人是這樣。我覺得報喜不報憂是人的本性,通常大家想呈現給朋友、家人都是好的那一面,實際上痛苦憂鬱的時候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不想讓親友擔心。
但如果你覺得單靠自己的力量,沒辦法轉換情緒或走出來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求助。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資源,比如說張老師的電話、網路上也有很多知識,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所行動,不能只光靠用想的,而是必須去做一點事情。
大腦有時候很機車,一直想一直想都停不下來。如果能出門是最好,從事一些戶外活動,或到附近公園走走、曬曬太陽,因為大自然也是具有療癒的能量;但如果不能出門,可以在家裡從事一些靜態活動。
依我個人的經驗,有時憂鬱的情緒來襲的時候根本不想動。沒關係,可以看電視、看電影或聽音樂,想辦法把專注力放在另一個不需要有任何壓力的活動上,像是有的人選擇專心地拼拼圖,讓憂鬱的情緒不知不覺地過去。我老婆是瑜伽老師,當她意識到自己情緒有點低落的時候,她的方法就是趕快去運動,去上課,然後就好了。用運動來紓解,其實是很正確的方法。
我們結婚前有陣子她比較容易憂鬱,我就用陪伴她、鼓勵她來幫她度過;此外她自己也會去運動,效果很好。結婚後反而我情緒低落的次數比她多,畢竟生活中有些事情我還是放得不夠下,三不五時也會受到影響,如果我正處於反省自責的時候,剛好又有新的壓力源,就很容易出現比較憂鬱的情緒,而我自己也會感受得到。那時候我會突然取消今天所有行程,並配合醫師指示用藥。
我再三提醒,希望讀者可以培養一些新的興趣,不是要你帶著壓力做這些事,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能讓自己更健康、更開心,當你常常做這些令你開心的事,憂鬱症自然而然不會去找你。以我來說,我有練一些當下對我有幫助的技巧,有些則是應用在中長期,比如說去潛水、靜坐等,必須常常做,常常讓自己心情平靜愉悅,自然可以減少憂鬱症復發的頻率。
我們可以,你一定也做得到。
(本文摘自《遺書教我的事:在情緒的驚濤駭浪中,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沐光出版,趙士懿, 陳秋華(採訪撰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