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交往,想要結成連理,建立一個幸福家庭,結婚前一定得要了解對方,看看雙方的生活習慣、價值觀乃至未來的夢想是否能契合。這是大部分人都認同的道理。同樣地,想跟「Mr. Money」結成親家,也要知道它的脾性與個性,才能追得上人家。錢不只是衡量價值的客觀單位而已,它有3個比較鮮為人知,但對我們股票投資很重要的特質:
特質一:財富存量V.S.財富流量
Key Point:是流量決定你的富足感而不是存量
歷久不衰的暢銷書《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強調,要時時關注你的財富存量!很抱歉,這個觀念是錯的。因為對大部分資產有限(低於1億元以下)的平凡我們而言,決定你富足感的並不是存量,而是流量。
試著去想一下,阿狗是天之驕子,雖是一個平凡上班族,他阿公留給他一塊價值5億元的山坡地,但這塊山坡地開發價值很低,可觀的地價稅導致阿狗入不敷出,每年現金流量負100萬元。阿貓則是一個平凡上班族,雖無恆產,但靠著勤奮打拚,每年可存下100萬元。您認為,哪一個會覺得自己手頭較寬裕,有較強的富足感,比較敢花錢提升生活品質與追求夢想?
《今周刊》曾經做過數次退休理財調查,發現國人理想中的退休金是1500萬上下。我跟你保證,就算一個人打拚一輩子,省吃儉用果真在退休時存到了1500萬元,如果他無法從這1500萬元的財富存量,創造出足夠的財富流量,他依然難以擺脫「錢不夠用」的貧困感與危機感。
相反地,如果一個善於投資理財的存股族,能從1500萬的存量創造出每年100萬上下的穩定流量,相信他出國去玩時,甚至會考慮搭商務艙。
此外,重視流量更甚於存量的人,通常會比較積極向上、努力打拚、不斷學習、想去掌握賺錢的機會。這種人不論身體、心靈與精神都比較不會老化退化,更容易活得愈健康愈長壽。
特質二:主動收入V.S.被動收入
Key Point:認為被動收入不勞而獲的人可能失去戒心
理財專家說,年輕時要靠體力、專業力、時間盡量追求您的主動收入。等年老後,靠辛辛苦苦存下來的資本,來創造被動收入。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觀念,不能說它錯,但因為不夠精準深刻的緣故,可能會有誤導我們走岔路之虞。
為什麼是誤導呢?因為這種說法無疑地是在明示或暗示:主動收入=很辛苦、要付出體力與腦力的代價;被動收入=很輕鬆,用錢滾錢躺著就能賺。在人云亦云、潛移默化下,會造成許多人在投資上輕忽專業知識、做好功課、自我修煉等的重要性,而不知不覺地踩進誤區與地雷。
我們想想為了賺每個月4~5萬元,了不起每個月10~20萬元的工作主動收入,我們吃了多少苦頭。從小學到大學,至少得花16年的青春歲月潛心研讀學習,更不用提有些人還讀到碩士或博士,以及父母為了栽培我們讀書所付出的龐大花費。
但是,當我們辛苦萬分地從主動收入好不容易累積到本金,要開始創造被動收入了,很多人卻誤以為可以輕鬆好命了,投資股票道聽途說、沒有基本面或技術面與財經素養就提槍上陣,或者以為學到幾招「二條線」、「五線譜」就可以從此在股海中悠然獲利高枕無憂,這不是在跟自己的錢開玩笑嗎?
之所以講這麼多是要強調一件事:用投資股票創造被動收入絕對不要抱著不勞而獲的心態,這很容易讓你失去戒心與風險意識。如果說創造主動收入的「生產要素」是專業、時間、勞力、心力,創造被動收入同樣也需要專業知識、時間、勞力、心力加上資本等生產要素。或許被動收入所花的時間與勞力或心力不需像主動收入那麼高,但起碼的努力與付出,仍是創造被動收入最基本的條件。
特質三:賭博V.S.投資
Key Point:其實大部分的人兩者都不是
一般的看法是,股票市場分為兩大派別:一個是投機派(技術分析派),一個是投資派(基本分析派)。這種看法似是而非,不能說錯,但同樣因為不夠深刻到位,也導致我們在投資上可能不自覺地步入誤區。
最近承蒙一位投資前輩的提點,對此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我認為,股票市場上應該分為三大流派:賭博(gamble)、投機(punt)與投資(invest)。整個市場中,賭博與投資的占少數,其實大部分的人是屬於投機派,包括我自己在內。行文至此,大家可能會很驚訝,《存股助理電子報》的總編輯竟然是個投機分子?稍安勿躁,且聽我解釋。
股票市場中的賭博派,是指對基本面與技術面不想研究,操作毫無章法、買進賣出沒有原則的人。這泛指以聽明牌作為買賣依據,勝負完全靠運氣的股票族。
光譜的另一端是投資派,他們在買賣決策前,謀定而後動,深入研究公司、同業以及所處產業,而且對股價貴賤評價有自己的原則。我個人認為,除非有始料未及的變數或不可抗力因素發生,否則夠資格稱為投資者的,持股時間起碼3年以上。
投機派與賭徒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建立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勝算。不管是技術分析派,透過技術指標、價量、籌碼的獨門運用或熟能生巧,經由提高資金周轉率、追逐強勢股與停利停損的嚴格紀律來提高勝算;還是基本面流派,透過對公司較深入的了解與分析、追蹤營運動態、體察產業脈動,在股價相對低檔累積部位賺取股息與較大的波段。
然而投機派與投資派不同之處在於,因為研究的深度與智慧不及投資派,所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且戰且走、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不斷修正,如同一艘以長竹篙支撐而行的船,穩健地徐徐前進。
作為存股族,當然是不可能去當賭徒,但存股族立志當投資大師巴菲特卻是有盲點。因為我們沒有研究資源、資金、足夠的現金流量讓我們當得起巴菲特,主客觀的條件讓我們只好先成為一個稱職的投機者。
唯有了解這一點,我們的投資節奏與策略才會逐漸地明朗化,對所投資的股票的屬性認識才會逐漸清晰起來,這樣才分辨得出你所投資的,到底是「穩健領息股」?「價值成長股」?「深度價值股」?還是「深度成長股」?後兩者才是值得至少投資期設定3年以上的投資股,而前兩者我們只有且戰且走、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徐徐前進。
本文摘自今周刊-存股助理第84期︱存股族應該要有的3個思想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