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股票市場如何運作很重要。股市聽起來風險很高,也確實如此!美國投資網站Investopedia 曾在2019 年公布一項調查,受訪者被問到會用哪些負面詞語形容股市時,他們的回答包括:充滿風險、令人害怕、難以對抗。
想不到這些感想居然出自家境小康的千禧世代之口,他們的平均家戶所得約13.2 萬美元。看來就連收入較高的千禧世代也對投資敬畏三分。害怕股市其實很正常,畢竟賠錢怎麼辦?我絕不會勉強你做不喜歡的事,包括投資股票。
我要提醒你,存錢投資事不宜遲,若一直猶豫不決,很可能坐失可觀的報酬,不信的話我算給你看。
在此就不用60%的超高儲蓄率,而是以比較務實的10%儲蓄率來試算。假設你是剛從大學畢業的22歲社會新鮮人,很幸運也找到一份年薪5萬美元的工作。如果你能每年存下10%的收入,即5,000美元,投資在年化報酬率8%的共同基金*,43年後,當你年滿65歲時,就會大約有170萬美元。
這個數字是假設你每年的投資金額維持5,000 美元算出來的(你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薪水在32 歲或42 歲時,還跟22 歲一樣低吧)。
當你的薪水隨著年資調高時,即便你的儲蓄率仍只有收入的10%(如果這部分能調高就更棒了),每年應該能存下更多的錢。如果10年後,你的年薪調高到10 萬美元,每年就可存下1 萬美元,已經是剛入社會時的2倍了。
我們回頭檢視每年存下5,000 美元的範例:假設你耽擱了10年,拖到32歲才開始每年投資5,000 美元,即便年化報酬率仍有8%,但到了65 歲,資產卻只有70 萬美元。你看到兩者間的差異了嗎?只不過晚了10年,足足讓你損失了100 萬美元!雖然每年存的錢一樣(5,000 美元),但空等10年不行動的結果,竟讓你在65 歲的資產只有22 歲開始存錢的一半。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時間對於投資的重要性,儘管年輕時的你賺錢不夠多,但關鍵在於時間,所以當你將嫌錢少做為不投資的藉口時,請想想兩者間的差異。
再來讓我們探討時間與投資的關係。就拿前述2個例子來說,從22歲或32歲才開始投資,其中既有相似也有相異處。兩者都是每年存下5,000 美元,但最後的結果卻天差地別,勝利的一方要歸功於多了10年時間的加持。
這道算式包含3個要素:時間、金錢與報酬。如果你很擔心自己有可能因為AI 或其他原因而失業,恐怕不會有40年這麼長的時間可以存退休金,情況顯然對你不利,是吧?
所以,從這2個例子讓我們見識到,是時間讓複利發揮威力。既然如此,你要如何在短期內,例如10年或15年(而非40年),就存下足夠的退休金呢?你必須大幅提高每年的投資金額,不能只存下收入的10%,要存下60%以上才夠。
另個要素是年化報酬率。如果你每年能從股市獲得30%的投資報酬率就能逆轉勝。在資金不多且時間縮短的條件下,只能寄望較高的投資報酬率。
我會催促大家趕快儲蓄,是考量到科技與AI 快速崛起,恐怕不會有30、40年這麼充裕的時間慢慢存退休金,必須趕在10年或15年內搞定此事。因此,本章範例是為了凸顯時間對投資的重要性。
此時此刻,比起擔心機器人會不會(或是在何時)取代你的工作,明白「投資事不宜遲」的道理更為重要。你無法控制AI 的進步會讓你失去還是保住工作,但你能控制自己要存多少錢、花多少錢,還有何時開始投資。看完後續的內容,你就能決定是否要投資股票。
* 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集合一群人的資金,由專業經理人與研究團隊集中管理投資,創造較好的投資報酬,是隨時都能申購與贖回的基金類型。
作者簡介_史考特.甘姆(Scott Gamm)
美股專家暨資深財經記者,除了為雅虎財經網報導股市與經濟情勢,還在知名財經網站TheStreet與創辦人吉姆.克雷默(Jim Cramer)共同主持每日股市現場直播節目。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的《不怕失業,財務自由十年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