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不被支持遭父斷炊,卻又將她推上金鐘!嚴藝文《俗女2》逼出淚海:多虧爸讓我不再流浪

夢想不被支持遭父斷炊,卻又將她推上金鐘!嚴藝文《俗女2》逼出淚海:多虧爸讓我不再流浪

很多人不知道嚴藝文成為《俗女養成記》的編導,其實來自當年父親在她心中埋下的種子「他跟我說,我不是年輕妹仔,起步又晚了,想走得比別人久,一定要挑戰自己,不要演媽媽演久了,就一直待在舒適圈。別人不找我演的角色,我可以自己寫啊。」

不辜負父親的期望,演而優則導的嚴藝文,日前再以《俗女養成記2》入圍5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與編劇獎。(原文發布於2021/08/09更新於2022.10/17)

 

嚴藝文不是那種濃妝豔抹的女星,在顏值掛帥的影視圈,其實不那麼出眾。學生時代,她常被戲稱「男人婆」,出道演電視劇,明明才30幾歲,找上她的,卻幾乎都是母親的角色。

 

可是一旦對上她的眼,眼神似乎再也移不開。

 

她有一雙會說故事的眼睛,笑的時候連掛在眼旁的細紋都在笑,哭的時候睫毛眨呀眨,悲傷就滑了出來,整張臉都有戲,果然是影后。

 

處女作拿三大獎最遺憾父親不在,創作動力來源:與家庭的多年拉扯

 

從研究所念劇場藝術以來,到畢業後進劇場、後來演電視劇和電影,一度窮到年收入只有18萬元,她卻從沒想過放棄演戲。

 

堅持不是徒然,她2015年奪下金鐘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後來更自己當起導演兼編劇,處女作《俗女養成記》2020年喜獲金鐘3項大獎,播出結局時吸引超過50萬人觀看,打破電視台13年來的收視率紀錄,並於今年父親節推出續集《俗女養成記2》。

 

想在父親節開播,獻給天上的爸爸,因為嚴藝文知道,這一路走來,如果沒有他,她可能早就半途而廢。

 

爸爸5年前罹癌走了,嚴藝文到現在談起,都還是難過,訪問還沒開始,她劈頭就說:「我看了採訪題目,唉呀,等等肯定要哭,我衛生紙都準備好了。」

 

語畢又大笑起來。她是真性情的人,聊起童年很自在,想起有趣的故事會興奮地提高音量,講到悲傷事一下子就紅了眼。

 

嚴藝文生在基隆一個大家庭,有3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父母都是公務員。

 

身為長女的她,父母希望她長大也當公務員、嫁個好人家,過著安定快樂的日子。她回憶,小時候母親對她的成績很要求,但她實在不是愛念書的好學生,反倒是一向話少的爸爸不那麼嚴厲,所以她從小和父親就比較親。

 

她猶記兒時和家人吵架,鬧著要離家出走,把衣服塞進行李箱裡,哭哭啼啼跑出去,結果晃了五分鐘,不知道要去哪,就認輸回家。

 

原以為會被大罵一頓,沒想到「我爸也不生氣,就對我唱陳淑樺的《浪跡天涯》。」嚴藝文自覺荒謬,又哈哈大笑。

 

「小時候,我會跳到爸爸身上抱住他,像無尾熊一樣。」嚴藝文憶起一個個畫面,藏不住與爸爸的好感情,不過誰也沒想到,升大學時她突來的叛逆期,讓父女關係降至冰點

 

嚴藝文大學想念藝術學院,瞞著爸媽報考。直到面試前夕,在基隆的她隔天得一早出發到台北,逼不得已,只能向家人坦承,卻掀起一場家庭革命,這次連爸爸都不再支持她。

 

「他們覺得女孩子表演就是拋頭露面,以後會找不到好老公,也擔心表演當工作,養不活自己。」

 

念表演,等於宣告父母要她成為公務員的夢碎,誰也不能接受。父親甚至自責地問,是不是幫女兒取名叫「藝文」,才害她走向演藝之路。

 

嚴藝文

嚴藝文說,得金鐘獎是想讓父母(左、右)驕傲,也是她現在最大的成長動力。(圖/嚴藝文提供

 

阿爸的一堂課

 

夢想不被支持畢製遇斷炊,一句「祝妳成功」推她走向金鐘

 

嚴藝文得不到家人支持,還是執意要到台北追夢。面試當天,她清晨5點就準備出發,天還昏暗,客廳燈一開,才發現爸爸早就坐在沙發上等,塞車錢、飯錢給她。

 

嚴藝文接過了錢,轉身就跑,門一關,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不過,這一走,嚴藝文才真正開始「浪跡天涯」。念劇場研究所時,有兩年時間,父親幾乎不和她說話,連邀請爸爸來看她的戲,也不曾見到身影。

 

「那時鬧得很僵,我也不回家,開口跟他聊什麼都很尷尬,變得很疏遠。」嚴藝文說,父母還是無法接受她演戲,但她也不甘示弱:「我就是要拚一口氣,想說你們給我等著,我要證明給你們看。」

 

話說得狠,但隻身到台北生活不容易,很快到了研究所畢業前夕,「畢業製作」是每個學生的重要任務。「我需要3萬元的製作費,那時跟爸爸關係還不是太好,但我沒有錢,只能厚著臉皮打電話給他。」

 

嚴藝文到爸爸任職的台灣銀行等他下班,見到父親,她羞愧地盯著地板,不敢吭聲,沉默填滿空氣,最後爸爸丟下一個信封和「祝妳成功!」4個字,就揮手離開。

 

「我爸超土的,講不出什麼太華麗的話,但這樣也就夠了。」後來打開信封,裡頭放了5萬元。

 

說起這事,她紅了眼眶,「如果還有機會,我會跟我爸說,我不確定現在這樣算不算成功,但當時那4個字,是我這輩子想要繼續努力的動力。」

 

嚴藝文

嚴藝文母親回憶,嚴父(右)很像古時書生,從不發脾氣,對女兒也是疼愛萬分。(圖/嚴藝文提供

 

接下客家劇女主角每日勤練四縣腔,背後全靠「海陸腔老爸」惡補

 

父母對嚴藝文諒解,是她在電視上嶄露頭角時。嚴藝文說,當時她接了一部客家電視台的影劇《在河左岸》,擔任女主角的她,要說的台詞很多。

 

雖然爸爸是客家人,但她其實不會說半句客語,壓力大,體重瞬間就掉了七公斤。「但我想要用母語演給我爸看。」嚴藝文為了父親鼓起勇氣,從頭開始學客語。

 

當時,她每天與父親通話兩小時,將台詞一字一句講給爸爸聽,他對她要求嚴格,「不只是字念對、語氣講對,還問我這場戲的情緒是什麼,我用電話演給他聽,演到他覺得被說服,才願意掛電話。」

 

嚴藝文笑說,爸爸當時不只是她的語言指導,也是表演指導。

 

《在河左岸》導演陳長綸談起嚴藝文在劇中的表現,他說:「現場其實有一位客語老師,大家客語講不好的時候,他會來糾正,但嚴藝文從來沒被糾正過。」

 

陳長綸對嚴藝文的父親很有印象,有一次到基隆港口拍攝時,她爸爸特別來感謝劇組對女兒的照顧,他回憶:「她爸爸很安靜,非常客氣,給人的感覺是很有風範的長者。」

 

嘴上不說,但父親默默做了很多事支持嚴藝文,《在河左岸》中使用的客語是四縣腔,但嚴家講的是海陸腔,他為了幫女兒練習台詞,還去惡補四縣腔。

 

後來只要一有嚴藝文的新聞見報,父親都會剪下來裱框。「他從來不會在我面前提這些,但我就知道,讓爸爸以我為榮,這是什麼獎項都比不上的。」嚴藝文說,連金鐘獎也比不過父親一句稱讚。

 

父親病重,躺在病床上,心上掛著的仍是女兒的演藝生涯。

 

「他跟我說,我不是年輕妹仔,起步又晚了,想走得比別人久,一定要挑戰自己,不要演媽媽演久了,就一直待在舒適圈。別人不找我演的角色,我可以自己寫啊。」嚴藝文回憶爸爸當年對她的期許。

 

這話在她心中埋下種子,4年後,她果真推出自己編導之作《俗女養成記》,「《俗女養成記》上台拿獎的時候,我爸已經不在了,我很遺憾,真的好希望讓他知道,我已經有自己編導的劇了。」說著說著,嚴藝文又被眼淚淹沒。

 

一開始拚命演戲,是想證明給家人看,像是她的叛逆宣言:「你不支持我,就給我等著瞧。」不過到後來,已經不再是對抗,反而希望做這行,能讓父親驕傲,讓他蒐集的剪報愈疊愈厚。

 

嚴藝文不流浪了,她知道心底永遠有個家,裡頭裝滿了爸爸對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