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V-Watch觀察,AZ第一劑每天回報的前十症狀,以「注射部位疼痛」為主,超過55%,再來是疲倦肌肉痛;而接種後一天發燒,AZ第一劑占26.9%、第二劑3%。
疲倦肌肉痛,通常在接種後7天內緩解,接種3天全身不適,以18至49歲年齡層較多,接種第二劑7日內,發生不良反應則是低於第一劑。
另外,許多人也關心,打完疫苗後到底能不能揉施打點?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不論打哪種新冠疫苗,其實都不能揉,因為疫苗是打在肌肉裡面,揉它會造成局部刺激,讓紅腫、熱痛或痠痛副作用更大。
不要揉它也是擔心會影響疫苗效力,太快去揉的話,因為肌肉血液分佈豐富、會很快吸收掉,就沒辦法形成好的免疫反應和足夠的中和抗體,會影響疫苗的效力。
除此之外,馬偕醫院針對接種AZ疫苗,劃出7個必知重點,提供民眾參考。
Q1:哪些人不能接種AZ疫苗?
1、對疫苗過敏者
2、18歲以下青少年
3、孕婦,目前缺乏安全證據,暫時不建議施打。
4、曾有「肝素引發血小板低下」患者。
曾發生過血栓疾病的病患,可以接受新冠疫苗注射嗎?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表示,雖然AZ、嬌生這種腺病毒載體疫苗曾被發現和「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有關,但疫苗引發血栓疾病機率極低,僅10萬分之1,遠低於感染新冠肺炎後造成血栓風險。
而儘管風濕病患(抗磷脂抗體症候群、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本身,可能有較高的血栓風險,然而,造成血栓症的成因和風濕病並不相同,除非曾有「肝素引發血小板低下(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則不須特別擔心此一罕見副作用。
Q2:哪些人要考慮暫緩接種AZ疫苗?
1、正在發燒或有急性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2、服用避孕藥與接受荷爾蒙治療者,應停藥28天後再接種。
3、短期內曾接種其他疫苗者,包括不活化疫苗(流感、肺炎鏈球菌、B肝…)間隔至少14天,而活性減毒疫苗(MMR、水痘…)間隔至少28天。
Q3:接種後30分鐘內可能會發生的反應?
1、迷走神經反應(暈針):通常注射後5分鐘內發生。
2、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罕見):通常5-30分鐘後發生,症狀包含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
3、如有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應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觀察是否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4、接種後應於注射室附近稍做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無恙後再離開,若有不適請盡快告知醫護人員
Q4: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副作用有哪些,該如何處理?
1、接種2天內發燒,建議多喝水,多休息,可服用醫師開立之退燒藥。若持續發燒或有其他不適,可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發生時間與疫苗接種時間,以作為診斷參考。
2、接種2天後仍持續發燒,應盡速至急診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
3、接種部位疼痛、頭痛、疲倦、肌肉痛、關節痛,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當症狀持續未改善者,應儘速就醫診治。
4、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接種後於休息區稍做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無恙後再離開,注射室備有急救設備可即時處理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
5、血栓併血小板低下事件(非常罕見),接種疫苗後14天內,若有呼吸困難、胸痛、持續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持續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或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症狀,應立即至急診就醫。
Q5:曾在國外接種其他COVID-19疫苗,可以接著打AZ疫苗嗎?
目前不建議與其他廠牌交替施打。
Q6:AZ疫苗第二劑接種的時間?
5月9日前已完成第一劑民眾,可於接種後第10至12週公費接種第二劑,專家表示這時間點的疫苗效益更佳。
Q7:接種完COVID-19疫苗後,我可以接種其他種類疫苗嗎?
COVID-19疫苗不建議與其他種類疫苗同時接種,目前建議先完成完整2劑疫苗接種後,再接種其他疫苗,等待施打第2劑期間也不建議施打其他疫苗。
完成第二劑COVID-19疫苗後,至少間隔14天才可接種其他非活性疫苗,至少28天可接種其他活性減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