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鑽研法律,到投身腦科學教育!洪蘭:退休前探索自我可能,讓自己不臥床優雅老去

從鑽研法律,到投身腦科學教育!洪蘭:退休前探索自我可能,讓自己不臥床優雅老去

「我想我會做到死的那一天吧!」臉色紅潤的洪蘭,用她溫柔韻致的聲音娓娓道來,退休後的3年多來,她的日子過得忙碌,卻更加充實自在。研究腦科學的她說,想要老年生活有品質,遠離阿茲海默症,多動腦就對了 !

 

「在芝加哥大學曾研究追蹤160位以上、平均年齡88歲的老人長達6年的時間,發現腦幹分泌正腎上腺素的藍斑核中,若神經元密度越高,便能減緩認知退化,而『正腎上腺素』便與學習新知有關。」

 

養成每天閱讀,活腦才能有神

 

洪蘭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74歲的她雙眼炯炯有神,信手捻來都是一段段珍貴的科學資訊與動人故事。秘訣,就是她仍勤於閱讀;而至今,她每年出版一本著作,分享給其他人,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

 

「人是要一直用腦,我們要多與人接觸、學習新知,最重要的是心情要保持著愉悅,無論哪個年齡,都要維持一樣的原則,我每天閱讀、寫書評,精進自己;老本行的書,生命科學、腦科學、醫學...仍是我大半的閱讀選讀。」

 

本來鑽研法律的她,是因為1980年代一起槍擊案,犯人留下遺書寫:請務必檢查我的腦。解剖後發現的確腦部有異常,她也不僅問,「犯錯的是你,還是大腦?」因此栽進腦科學的研究裡,而後她又投入教育關懷,一點也沒感受到所謂「空巢期」、「更年期」的不適。

 

「我在1992年從美國回到臺灣,在稻田裡的大學-中正大學任教。那時我們師生少,彼此感情很親密,我覺得能做老師是很好的,忙一點、辛苦一點都沒關係,當看到學生成長,心裡會很感動,你知道辛苦是有代價的!」

 

用身心保養費,取代昂貴醫療費

 

「在那個年代,社會風氣還是有些迷信,像是覺得人中很長、耳垂很厚就代表某種面向。我還聽說有人指一個女生是『短命相』,那我們就來實證研究,當你願意對這個女生好、善待她,她就不會是短命相,她會變成『長命相』。」

 

洪蘭說,每個人都能「自我實現」,只要用對方法、大腦持續學習,你便不會屈從宿命的安排,你會看見自己生命的價值,就像一個稻田裡,「先長出稻子,雜草就長不出來。」

 

她也以教學經驗分享,退休後我們可以繼續做拿手的事,或是去做志工,幫助他人。「我們要協助他人,要先知道他的需求,進而滿足他的需求。」

 

「我記得那時在民雄豐收村,許多老人家不識得字,但開班後卻沒人來上課,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給他們的教材,是國民小學的教材;他們只是不認識字,不是沒有人生閱歷與智慧。當上課的教材改成『黃曆』後,他們果然願意上課了,因為他們一學馬上用得到。」

 

還沒退休前,努力探索可能

 

最怕就是退休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趁還沒退休前,就該努力去探索。像是作家鄭清文在華南銀行任職,利用休假之餘寫小說,也是非常有成就。」

 

「再來,我很希望我們能像北歐強調臥床兩星期,而不是20年!我看過報導,美國有組織協助老人家的交通,讓他們可以到活動中心去玩,享受社交的快樂,並接受更多的刺激與學習,這對我們是有幫助的。」

 

要用「保養費」取代「醫療費」,當大部分的老人不需要被長照,年輕人才能投入社會貢獻能力。

 

洪蘭談到,自己在小時候就有看過「優雅地老去」,而典範就是她的外公;年屆熟齡的朋友們,也可以思考,未來想要留給後代什麼。

 

「我的外公,在他69歲的時候,仍會教導我寫字;我爸爸70歲的時候,也在教我的孩子讀書,我看到了老人家如何優雅地變老,我看見了每位老人都很有用,也要學著覺得自己有用很有價值。」

 

努力自我實現,成就自己人生

 

「我們一家都是簡樸的人,所以當我爸爸過世時,我們姐妹們商量,決定要將原本的喪葬費作為其他用途:為四川偏遠的鄉間建蓋學校。我兒子本來很愛喝可樂,但跟著我們在那裡一趟後,他自己戒了可樂,因為他自覺,他的錢要拿來做有意義的事。」

 

「根據『鏡像神經元』,孩子不會照你想要的樣子長大,而是照著你的樣子長大。」

 

小時候爸爸對她說過,「不要世界有沒有你,既不覺得多、也不覺得少。」洪蘭數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教學、出書、演講,彷彿回應孩童時父親對自己教誨:我已自我實現,成就自己的人生!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