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拉太太進診間檢查她是否失智,結果竟是老先生確診!醫師:做3招預防腦退化

老先生拉太太進診間檢查她是否失智,結果竟是老先生確診!醫師:做3招預防腦退化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

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

 

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退化,可能聽不懂別人的話,但是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覺得自己很正常,反而覺得是別人在胡言亂語,所以會出現類似狀況。

 

「現在的社會型態,年輕人都需要工作,老老照顧的狀況相當普遍,如果兩人的身體都不太好,就會讓人不放心。」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醫師指出,「失智症的診斷,大多由神經內科醫師進行,需要做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DR)、簡易智能測驗(MMSE)、智能篩檢測驗(CASI)、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王柏山醫師補充說明,現在還可以自費做失智的風險基因檢測,或失智風險的蛋白質檢測,透過抽血檢查某些蛋白質的濃度計算未來失智的機率。

 

接受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後,醫師便能根據失智症的原因及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 

 

失智症使認知功能退化

 

失智症照護重點提醒

 

面對輕度、中度、重度等不同嚴重度的失智症患者,家屬的照護重點也有些不同。

 

孫瑜醫師解釋,「輕度失智症」患者的日常生活大部分還可以自理,例如買菜、下廚,但是判斷力沒有以前好,所以計算、找錢會有點困難、煮出來的菜口味也會改變。

 

為了保存輕度失智症患者的功能,只要是他能力所及的範圍,盡量讓他自己完成,不要全部幫他做。患者做家事、活動時,可以在旁邊稍微注意,看看是否做得適當,並確保安全。

 

「鼓勵患者維持原有的嗜好,若愛唱歌、愛種花、愛寫毛筆、愛煮菜就鼓勵他盡量維持,不要中斷嗜好。不要因為煮得不好吃或事情做不好,就不讓他下廚。」孫瑜醫師提醒,「我們需要認知到他是輕度失智症,可以盡量讓患者發揮原本的功能,然後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不要給他壓力,也不要給太多自己壓力。家屬越焦慮,患者也會越緊張,生活上會更不知所措。」

 

隨著病情進展,照顧者介入的時間跟次數也會越來越多,需要依照患者狀況持續調整。盡可能保持正向的心態跟患者互動,不要給彼此太大的壓力。 

 

「照顧上失智症患者有點像在照顧小孩子,不過是顛倒的過程,因為失智症的過程是逐漸退化。」王柏山醫師說,「家屬常抱怨患者老番顛、會搗亂,有點像倒退回青春期。接下來開始變得失能,不太記得事情,很像退回五、六歲。然後很多事沒辦法自己做,大小便失禁,彷彿退回到三、四歲。到最後變成完全臥床,就像退回到剛出生的狀態。」

 

家屬須理解失智症患者的整體認知功能在倒退,要根據他的狀況,來判斷該把他當作十五歲、五歲、甚至五個月的人,並嘗試調整心態及說話方式。

 

失智症照護重點

 

「中度失智症」患者的行為症狀或精神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妄想、偏執、幻覺可能變嚴重,照顧上會比較辛苦。家屬需要學習如何應對,盡量不要正面衝突。孫瑜醫師說,現在有很多不錯的資源,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各地衛生局辦的樂齡學堂、或一些失智症共照服務,可以協助家屬照顧失智症患者。

 

由於中度失智症患者常搞不清楚白天、黑夜,經常出現夜間遊走的狀況,也容易走失,一定要小心提防,可以配戴安心手鍊、智慧手環,也能事先到警察局接受指紋捺印建檔,必要時能辨識身分,協助患者回家。

 

「重度失智症」患者的功能越來越退化,精神症狀漸漸減少,語言能力變差,話越來越少。

 

孫瑜醫師說「這時候要注意的是生命基本要素的維持,例如營養、水分等,重度失智症患者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吃東西、什麼時候該喝水,完全仰賴他人照顧,甚至連吞嚥都不知道怎麼做,很容易嗆到,而造成吸入性肺炎。」吞嚥困難對於服用藥物也是一大困擾,並且經常造成服用藥物中斷。

 

目前已有新的劑型,可以直接含在嘴巴就能快速分解,易服用、方便性高,較能避免不小心嗆到或噎到的情況發生,並且提升服藥順從性。

 

善用失智照護資源

 

王柏山醫師說,失智症照護會牽涉個人、家庭、甚至社會。照顧者很辛苦,需要有喘息的機會,否則會變得憂鬱,家庭也可能面對經濟問題,這些狀況如果無法獲得適當的協助,可能演變成社會問題。目前各縣市都有提供長期照護失智症的資源,一定要多加利用。

 

「現代的社會型態,子女都必須工作,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兩個老人家互相照顧,結果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有沒有吃藥,根本沒有人知道』,抽屜打開來,一大堆藥,有時沒吃、有時又吃過量。」王柏山醫師說,「我們有『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目的就是要成為一個平台,在收案之後,會根據每個患者、家庭的需求,協助尋找合適的資源、並幫忙申請補助。」

 

做到三個「動」,預防失智症

 

做到三個「動」,預防失智症

 

「我們常常在呼籲,如果還沒有失智,要預防失智,如果有輕度失智,就要預防變成中度、重度失智。」孫瑜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請做到三個『動』,分別是腦筋多動、參加活動、規律運動!」

 

「腦筋多動」的方式很多,包括閱讀、畫畫、打牌、園藝、下棋、編織、玩遊戲等,多鍛鍊腦力,可以預防失智,也可以延緩失智惡化。

 

「參加活動」可以到廟會、教會、老人會、志工等各種團體,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並維持社交生活,盡量不要待在家裡。

 

「規律運動」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可以減緩腦部退化速度,甚至可能進步。不要只有走路,建議可以到公園跟著大家健身跳舞或打太極拳等。運動請盡量多元,並搭配肌肉伸展、肌力訓練,以維持體能。

 

貼心小提醒

 

失智症是每個人都需要正視的課題,在年輕的時候,大家就要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著手,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如果注意到家人有重複發問、性格改變、功能退化、妄想的狀況,千萬不能輕忽,失智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整體的認知功能都會受到影響、將導致失能,務必及早就醫、及早治療,才有機會延緩失智症的病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