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家說過,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而在我看來,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問題如果得不到控制和處理,就會借著話語發洩出來。
而聽者呢?自然不願意為你的不良情緒埋單,你惡言,我惡語,你來我往,最後把一切事情都攪得面目全非。
別看我在吐槽別人,其實就連我自己也做得不夠好。就在前幾天,我跟周先生鬧得不愉快了。
那天,周先生去江陰辦事,說到晚上才能回來,我和孩子小鳥兒在家看書寫文,約好了等他回來一起吃晚飯。
到了晚上七點,小鳥兒堅持要去樓下的露天游泳池玩水,因為之前答應過他,為了不失信於孩子,我便同意了,讓他一個人下樓。我再三提醒小鳥兒,八點之前必須回來。
我本想的是,周先生八點到樓下,等我們母子下樓一起出發就好了。我計劃得挺好的,是不是?可是,我忘了小鳥兒一玩起來會忘了時間。八點到了,小鳥兒還沒回來。
而此時,周先生已經到了樓下,打電話要我們下樓。我只得在電話裡跟他商量:「小鳥兒還在游泳池那裡,等他回來了,我跟他一起下去,你在樓下等我們,先在車上休息一會兒。」
我這話說得不錯,是不是?可周先生當時來了句:「我忙了一天,又累又餓,看傢俱、看家電,還要找人安裝……妳就不能不讓小鳥兒去玩水?妳一點都不心疼我。」
什麼啊!本來我聽到第一句話,內心還挺歉疚的,可是最後一句話成功激怒了我—我不心疼你?我不心疼你?我為你端茶遞水、鋪床疊被、洗衣做飯、照顧老小,為的就是不讓你有後顧之憂,你說我不心疼你?
我的怒氣也上來了,在電話裡反唇相譏、寸土不讓:「你又累又餓,我也忙了一天啊,我也沒吃飯啊!你居然說我不心疼你,沒良心!」
你看,我也沒說什麼好話。
我氣呼呼的,感覺到電話那頭的周先生也是氣呼呼的。針尖對麥芒,一觸即發。
我迅速在心裡組織了千百句話準備用來回覆他,無論他說什麼,我總能反駁他,說他個啞口無言,說他個無言以對。來呀!互相傷害呀!
哪曉得,周先生「啪」地把電話掛了。
好比是正在大口大口地喝水,突然噎住了似的,我握著手機愣在客廳。算了,我收拾東西下樓,直奔游泳池,高音調、大嗓門地在一大群孩子間叫小鳥兒趕緊出來。
小鳥兒聽到了,很快就從泳池裡爬了上來,他撒開腳丫子跑到我身邊。
我餘怒未消,把負面情緒對著小鳥兒發洩道:「說好了八點回家,怎麼不記得?是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了嗎?」
本來小鳥兒玩得忘我,所以他臉上還掛著玩水的興奮,似乎還要告訴我一些好玩的事。
可是,我的話音剛落,小鳥兒的臉色頓時變了,變成了苦瓜臉。我那不好聽的話澆滅了他想跟我分享快樂的欲望。
那一刻,我冷靜了下來。
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明明可以換一種心態,換一種說法,卻偏偏把難聽的話拋給對方,傷了自己最親的人。周先生對我如此,我對周先生如此,我對小鳥兒也如此。
好好的家庭氣氛,好好的親子關係,硬生生地被幾句不好聽的話給破壞了,愉快的一天以不愉快的方式草草收尾。說到底,我們都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把那冷冰冰的話刺向對方的心臟。
這種語言暴力帶給對方的傷害,和打對方一巴掌有什麼區別?
那多餘的一句話,包含著疑問、指責、批判,負能量爆棚,足以使人爆炸,使家庭關係劍拔弩張,這樣的生活,我並不喜歡,也相信所有人都不喜歡。
不只是家庭關係,其他時候也一樣。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誰都不想做別人的情緒垃圾桶,我們都要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任由傷害別人的話脫口而出。當你逞一時口舌之快,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一場爭吵、一次冷戰,更可能發生其他不堪設想的後果。
聰明的人,一定會好好說話。
在這裡,有必要交代一下後續。
我拉著小鳥兒上車之後,臉色已經緩和了,而周先生亦然,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自我反省了。那麼,之前的舊帳就不必再提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吃飯。吃完飯,周先生說去買點水果,他喜歡的西瓜,我喜歡的櫻桃,小鳥兒喜歡的甜桃,他都買了。
你看,完全沒問題,這件事已經翻篇了。
為了顯示出我的賢慧,我說:「回家我幫你切西瓜。」
到家之後,先是安頓收拾,然後我在電腦前專心寫文章,周先生躺在沙發上休息,用手機下棋。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只聽周先生在沙發上嘆息:「唉……不知道我睡覺前能不能吃到西瓜……」
我猛地醒悟過來:他這是在抱怨我沒切西瓜給他吃!
我寫文章入神,忘了這件事了。可是你就不能好好說一句「我想吃西瓜,妳可以去切一下嗎」?
當然,這些都是我心裡的想法,沒說出口。因為我想起之前的反思,強迫自己滅了火氣說:「好啦,我這就去切。」
我真是了不起。嘻嘻。
(本文摘自《先獨立,後愛人》,高寶出版,戴登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