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大於癌症的老人殺手:髖部骨折
一名 78 歲的老先生坐著輪椅被推進來,他前兩天因跌倒引起右髖部疼痛,剛開始還能站起來,沒想到過了兩天已完全無法移動。 從 X 光片中,可以看出股骨頸骨折而且移位,須趕緊手術治療。 家人疑惑的是,老先生只是在浴室滑了一下,輕輕坐倒而已,而且第一天尚且能站,怎麼就斷了呢?
髖關節骨折經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突襲」老人家,由於骨質疏鬆與平衡力不佳,看似輕微的外傷,其實已超過骨骼能承受的範圍。 這類的骨折有可能剛開始很輕微,但隨著活動增加會慢慢移位。
老人家髖部骨折幾乎都要開刀,即使年紀甚大有較高麻醉風險時,不開刀的風險還是比開刀更大。 而且手術後一年的死亡率約 14%至36%,第二年死亡率約 13%,前三年總死亡率約 50%,超過一般癌症的死亡率,說它是「老人殺手」,一點也不為過。
對骨科醫師而言,髖部骨折是最基本的手術,算不上困難,其致命的原因在於:
1.跌倒後,因臥床而導致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瘡,加上患者本身的抵抗力減弱,併發肺炎及敗血症的機率增加。
2.受傷後,身體活動量突然大量下降,身體機能會快速退化,攝食營養及消化道機能也下降,導致患者快速衰弱與衰竭。
好發族群
年長者,年紀越大風險越高。 骨質疏鬆者、平衡力不佳者,合併其他關節炎者、洗腎患者。
預防
● 預防遠勝治療,「保密防跌」最重要,維持骨密度與骨品質、預防跌倒,都有賴於平時一點一滴儲存骨本,維持良好的肌力與平衡力。
正確治療
● 只要有移位或移位風險的髖部骨折,手術治療都是第一選擇。
● 術後的復健越早進行越好,使患者得以翻身、坐起、拍痰,並儘快得以下床行動。
● 注意營養與安全。
訓練強化
● 手術後重建下肢力量才能恢復既有功能,伸腿伸踝運動是首要功夫。訓練程度要看骨折部分修復狀況或人工關節術後狀況,請務必遵循您的主治醫師建議。
● 雖然髖部骨折致死率高,但如果能躲過這一關,重新鍛練好肌力與平衡力,並積極治療骨質疏鬆,反而是個重新建立健康基礎的機會。
(圖片來源:《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
伸腿伸踝
特別針對:基本功、髖關節扭傷、髂脛束發炎、十字韌帶斷裂、髖骨軟骨炎、膝關節扭傷、退化性關節炎、阿基里斯肌腱炎
1.坐在適當高度椅子上,抬起一腳,伸至水平或水平以上。 肌力不足或容易腰痠背痛者,宜選擇有靠背的椅子來做。
2.腳上勾,趾尖朝向身體到底,維持10 秒。 須儘量往身體側勾。
(圖片來源:《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
3.腳下壓,五趾亦隨之下壓到底,維持 10 秒。
(圖片來源:《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
4.一上一下為1次,10次為1回,中間腿不要放下來,維持水平,約3分半鐘才放下休息。改練另一隻腳。(約3分鐘半)。每日早、中、晚、睡前各練習1回,1日4回。因人體的筋容易緊繃,所以建議每日做4回,以接續前面鍛練的效果,加強功效。
5.練習到熟悉有力後,可於小腿綁上沙袋負重練習。可由 1公斤沙袋練起,肌力不足者,由半公斤、甚至4分之1公斤慢慢增加(市售沙袋有可以分成小包的,以利循序漸進)。
(圖片來源:《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
- 所有運動的基本訓練,幾乎每種下肢疾患都必須先做此鍛練。此動作為下肢力量訓練的基本功夫,可增加髖、大腿、小腿的肌力,伸展小腿肌肉,同時提升下肢循環。它可強化肌力,卻不傷膝蓋。
- 辦公室中也可練習,尤其是久坐久站的人,是維護下半身力量最簡易有效的方法。
作者簡介_游敬倫 醫師
現任:龍合骨科診所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教學兼任主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碩士(EMBA)、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學博士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