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學作畫,她在紐約辦個展!4例子啟示:生命每時期都年輕,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

77歲學作畫,她在紐約辦個展!4例子啟示:生命每時期都年輕,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初老族主動尋求新生活的可能性,有人開始規劃未竟夢想、旅行休閒、繼續進修、回饋社會、挑戰自我等等。他們也開始意識到「怎麼讓自己過得幸福」的這件事。開始思考了,然後呢,怎麼做?社會學家建議:

一,生活不是規劃的,它是有機的。舉例爬山,過去會一路朝向最後的山頂風景。現在如果半路巧遇老友,可以停下來,慢慢敘舊,不再急著攻頂。甚至累了,休息後就直接下山,不再執著,取捨標準開始改變。在國外旅行,親近如此的有情城市,追趕多少個景點已經不重要,重點是在每個地方的悠悠享受。懂得「在生活」,成了新的生活態度。

 

二,生活是覺察與品味細節。我們不需要像是虔誠教徒一般,禱告說「活著真好,我心懷感激」,而是去「察覺生活」!用心去察覺!我們已經活到一個歲數了,應該看得多、看得久了,應該知道人們「因什麼而快樂」。不是腰纏萬貫,不是豐衣足食,也不是錦衣華服。可能是:

 

一份有意義有成就的工作,覺得幸福。

一頓有滋有味的親友餐食,覺得幸福。

一次有察覺而美好的旅行,覺得幸福。

一場親情友情流動的聚會,覺得幸福。

 

所以,開始重新定義自己的幸福標準,「察覺」生活中一切的種種小地方,「察覺」旅行中角落裡美好小風景,這就是愛的過程,不要再「這個無聊了,那個也無聊」,品味細節吧,即使它很平凡。

 

三,生活裡偶爾回顧,可以更勇敢。我不習慣寫日記,但是卻會記錄「自己每年的路徑」,稱它「年記」。年底最後一個星期,我總是會寫下「今年我和家人所發生的十大事件」,這個習慣已經有了十五年的累積。

 

所以,我可以輕易地看到我的「來時路」,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有光榮開心的,有待努力的,也有一些頓挫的,那是堆累。初老的人,先靜下心往前看,端看著自己「現在走的這條路」,最後通往遺憾?還是滿足?如是有遺憾的疑慮,修正它,如果是滿足,那請更篤定地邁著步伐。

 

四,生活的美好體驗,隨時開始。美國有一位家喻戶曉的摩西奶奶(Grandma Moses),她常被當作「自學成才、大器晚成」的代表。這位老奶奶七十七歲才開始作畫,她並非什麼飽經磨難的勵志故事,但是當你看到她的畫作之際,就會恍然明白,她壓根就沒想過要感動你,她只想做自己能做並且喜歡的事情。她的作品遍布著明快的色彩,盡是一些歡樂的鄉村場景與人群。

 

八十歲在紐約舉辦個展,她沒有什麼高等教育背景,只是源於她對美好生活的體會,這一點使她擁有非同尋常的創造力。她的作品能量與生活美學觀點引發媒體議論,也造成轟動和深思。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中旬去世,享壽一○一歲。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這是初老的人,最需要的故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向夕陽敬酒: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有鹿文化出版,王浩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