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才明白,最好的朋友永遠只有5個!33個方法,減輕社交負擔、建設快樂未來

50後才明白,最好的朋友永遠只有5個!33個方法,減輕社交負擔、建設快樂未來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斷捨離」能否生效,取決於是否立刻開始行動,如從刪掉第一個不再有交集的聯絡人開始。

1.現在就開始─付諸行動

 

不是未來的「下一秒」,而是當前的「這一秒」,拿起手機打開通訊錄,立刻行動,去除多餘的負擔。

 

2.不斷地再選擇─培育我們的「選擇力」

 

減輕社交負擔絕不是一次性的動作,它會衍生出很多副產品,其中就包括「選擇力」。在「斷捨離」時,我們面臨的是,對自己擁有的人脈,和外部潛在社會關係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標準,會根據人生階段和社交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3.以「自我」為中心─滿足自我需求

 

減輕社交負擔的基礎原則,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以「當下」為原點:

 

第一,滿足自我的需求。

 

第二,在當下的環境中進行判斷和選擇。

 

在考慮一個聯絡人是否該刪除時,思考的主語應該是「我」,而不是「聯絡人」;思考的時間首先是當下,其次才是未來。未來誰也不確定,我們能夠把握的唯有當下。

 

4.最徹底的一步─只保留「部分死黨」

 

假如不清楚如何細緻無誤地整理聯絡人,可以先採取「一刀切」的方式,選擇只保留死黨,然後再根據需要做加法。雖然免不了有誤傷,但這是一條捷徑,就像清理電腦一樣,只保留 C 槽裡的作業系統,其他則全部清空之後,再慢慢增內容,以達到精簡的目的。

 

5.我想得到什麼─根據「目的」選擇不同的策略

 

一定要考慮一下:「我想透過減輕社交負擔得到什麼?」這是在確認目的為何。一旦目的明確,動力就會隨之增加。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選擇針對性的策略避免浪費時間。

 

6.最簡單的標準─從「怎麼看都無意義」的聯絡人開始

 

最開始的標準一定要簡單,避免複雜化。例如,翻開通訊錄,只思考「是否需要」就行了。如果一個名字(聯絡人)怎麼看都沒有意義,那就果斷地刪除,不用再三考慮。

 

7.必要的告別─刪除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和「謝謝」

 

在刪除不再有交集的聯絡人時,向他們說一句「對不起」和「謝謝」。做一次鄭重的告別,可以讓「斷捨離」更為嚴肅和徹底。

 

8.遵循總量限制原則─永遠只有五個最好的朋友

 

總量限制原則有兩個要求:一、最好的朋友(核心圈子)不要超過五個;二、我們對核心圈子的人要進行嚴格篩選,但同時他們也是可被替代的。

 

9.保持三種原則─自立、自由和自在

 

在社交中,我們要保持自立、自由、自在,不能為了得到他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的一點幫助,而放棄原則,低三下四。原則,既是一個人的尊嚴,也是做人的底線。放棄原則,我們非但不能自立,還會淪為他人的傀儡,失去選擇、思想、表達的自由,更不能自在地生活、工作。這樣的社交,何意義之有?

 

10.從必需的角度看人脈─為自己建立實用的關係網

 

只有對當下的自己來說,是必需且匹配的人脈,才能留在通訊錄內。「必需」的標準是可以互相提供幫助,「匹配」的標準是價值觀一致。兩者合而為一,就是實用的關係。

 

11.確認界限─奪回被無效社交占據的時間和資源

 

減輕社交負擔的主要目標,就是奪回被無效社交占據的時間和資源。確立一個社交界限,先診斷出無效社交,從你身上掠奪走多少時間和資源,再經由進一步篩選、刪除來實現「斷捨離」的目標。

 

12.磨練精確的判斷力─你需要採取什麼行動

 

「斷」「捨」「離」都需要判斷,判斷之後,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動。要不斷地思考自己的狀態,分析自己的需求,審視當前的人脈關係,反思在社交中的不足,再決定採取什麼行動。判斷和行動是同時進行的,別想好了再做,要邊想邊做。

 

13.正確的位置─不以自我為中心

 

在社交中,不管是誰,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切不可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過分要求。你提的觀點,對方必須接受;你有困難,對方必須幫忙;你做的事,對方必須贊成......對方事事都得遂你的願,稍有不同意見,你便不開心,懷疑他背叛了你。這不是社交,而是自私。自私的人,路會越走越窄。

 

14.消除戀舊情結─從昨天走出來

 

有人說,戀舊的人是珍惜過去的友誼,迷戀用過的物品,停留在昨天的人。然而,世界是不斷在變化的,人要發展、成長,就離不開取捨。時過境遷,有些友誼可能會褪色,有些物品可能再也用不著。一個人只有放下該放下的,珍惜該珍惜的,才能揮別昨天,走得更遠。

 

15.清除通往未來的障礙─不需擔憂不確定性

 

我們時常擔憂未來,總覺得它有種種不確定性,因而留著許多人的聯繫方式,並且和他們保持頻繁的交往,以備不時之需。人一旦對未來胡思亂想,就會過量囤積資源,包括物品、人脈等,清空這些,會讓人感到困擾和焦慮不安,彷彿未來沒有保障。

 

要改變這種思維,未來是由今天的努力決定的,對今天「斷捨離」才是對未來的建設。

 

16.改變習慣─壞習慣是減輕社交負擔最大的障礙

 

要做到「斷捨離」,最重要的還是改正平日的壞習慣,因為壞習慣是減輕社交負擔最大的障礙。對於一個喜歡將通訊錄填滿陌生電話號碼的人來說,如果不思改變,他的朋友圈永遠無法「瘦身」。

 

17.找回對自己的信任─做出堅定的選擇

 

一個人之所以會有「說不定以後需要這個人」的想法,大多是源自沒有自信心,他不相信僅憑自己就能解決問題,反而認為別人可以更完美地幫他搞定。想要改變這種想法,首先要重建對自己的信任。越自信,做選擇就越堅定,也越正確。

 

18.設立一個新規則─由減分法變成加分法

 

為減輕社交負擔設置「加法」制度──每清除一位不再有交集的聯絡人,就給自己加一分。你也可以設置加分的上限,確保自己不會為了獲得分數,而去清除那些交往甚密的朋友。

 

19.建立一百人名單─保留核心圈和關鍵朋友

 

無論如何「斷捨離」,核心圈和關鍵朋友都是不能動的部分。因此,你可以建立一張「一百人名單」。這是為朋友圈準備的,把你所有朋友的名字列出來,根據他們在你人生中所占的位置,來判定他們與你的親疏關係,然後分別歸入六個同心圓中。

 

你會看到,排在最內層的,就是核心圈和關鍵朋友,他們是不可割捨的人脈;排在中間的是普通朋友、工作盟友或支持者,你和他們可能不熟,但他們仍然能在你需要的時候,為你提供幫助;排在最外層的,是點頭之交或普通客戶,是可以優先清理的對象。

 

在開始清理之前,要從外到內分析這些不同位置的人,有的人可以放到最內層,有的人則可以被調整至最外層,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20.我的目標是什麼─要達成目標「只需要」認識什麼人

 

我們要仔細思考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舉例來說,假如你想從事體育工作,就不能只是抱有「我想成為一名體育人」這麼簡單的想法,而是要具體到「我要在體育界做什麼工作」。你想成為運動員、裁判、教練、俱樂部投資者、管理者,還是運動營養專家?只有確定具體的工作類型,才算找到最終目標。這時你就會知道,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哪些人,不需要認識哪些人。

 

21.價值交換─我可以為優秀的人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沒有價值就沒有人脈,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你想讓優秀的人留在自己的朋友圈,就要主動進行價值交換,懂得為優秀的人提供幫助,而不是一味向他們尋求幫助。你要有計畫地提升自己的價值,然後再設法展示出來。

 

22.創造好的感覺─舒適感是優質關係的基本保障

 

不論相處、聊天還是業務合作,都要想辦法讓自己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創造一種舒適感,哪怕是普通的電話交流。舒適感是優質關係的基礎,因為每個人都想在社交中獲得舒適的體驗。

 

23.享受孤獨─如果不接受孤獨的價值,就無法真正為社交減輕負擔

 

對人類來說,正視孤獨已經很難了,享受孤獨則更難。但唯有享受孤獨,才能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要學會和自己相處,調節好內心的情緒,才能更有同理心地去理解別人的想法。當接受並愛上孤獨時,便再也不會為了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只有學會享受孤獨,才能放下心中的負擔,做到真正的減輕社交負擔。

 

24.積極自律─意志力是「斷捨離」的保證

 

自律是意志力的展現,是取得驚人成就的必備素質。它不是由外部環境決定,而是由自我約束能力達成的。但這種能力並非天生,而是需要經過不斷磨練、鞏固和提升才能具備。很多擁有健康人際關係的成功者,都經歷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他律受環境的影響,受其他人的操控;自律則完全由自己做主,不受其他人左右。

 

25.學會說「我不知道」─擋掉所有無關資訊

 

當有人問「嘿,你知道......嗎?」的時候,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會因為自己不知道而羞愧,並立刻去了解嗎?還是把它當成新的資訊,來加強和朋友的聯繫?

 

不管你會不會這麼做,我都建議你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好好想一想。如果這些事情與你沒有關聯,那麼最好不要花費精力在上面,而是把它當成一種無關資訊,行使自己的「不知情權」。

 

26.要有所保留─不要把好事一次做盡

 

人和人之間理應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是社交的「美感之源」,請記得為自己的好心及親近之心留一點空間。譬如,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異性朋友向你求助,你不必毫無保留地將事情一次做盡,不要成為一個百分之百的責任者。你介入太多,反而會讓對方產生壓力;如果你經常這麼做,只會使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僵。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可以為你創造一個進退自如的社交空間。

 

27.敢於示弱─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同情

 

示弱在社交中能產生特殊的效果。優秀的人通常敢公開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適當地向別人展示自己「技不如人」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逞強。因為示弱可以給人留下真誠、謙卑的印象,也容易獲得別人的理解和同情。懂得適時示弱的人,都是生活的強者,是我們要結交的對象。

 

28.營造親和力─主動曝光自己的失敗史

 

親和力源自人的謙卑,而謙卑的人願意暴露自己的短處。馬雲有一項著名的理論:高情商都是倒楣出來的。假如你能向朋友適時揭露自己的失敗史,就會更有親和力。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優秀的人更願意結交經歷過風雨、有著滄桑過去的人。從失敗中走出來的人更成熟,也擁有更優質的社交資源。越是成功者,就越願意結交這樣的人。

 

29.三分感性,十分理智─感性做判斷,理智「斷捨離」

 

「斷捨離」在執行中需要藉助兩種工具:一是感性,二是理智。用三分的感性和十分的理智,與那些優秀的人建立聯繫,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朋友圈,保證自己總能和一些優秀的人在一起,形成一個優質的社交圈子。

 

30.盡可能締結優質的關係─維持朋友的品質而非數量

 

要在朋友的數量上做減法,在品質上做加法。也就是說,朋友的能力、知識、職位、收入和地位越高,你的收益就可能越多。有人說:「如果想知道自己究竟值多少錢,就找出身邊最要好的三個朋友,計算一下他們收入的平均值,差不多就是你能獲得的收入。」這也是我們減輕社交負擔的目標之一,要結交高品質的朋友,因為他們會對我們產生積極的影響。

 

31.要有智囊團意識─讓朋友成為我們的智囊團

 

每個高效能人士都有一個智囊團,以便遇到問題時向他們請益。一定要找到那些願意為你盡心盡力、提供幫助、出謀劃策的人,從他們那裡得到的建議和思路,將比他們能給你的財物支持更為珍貴。

 

32.停止在朋友圈加新人─開發已有的人脈資源

 

人們總是習慣不斷地交朋友,以此來壯大自己的朋友圈。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正確的是著眼於已經結識的人,對他們進行深入的了解,和他們在心靈、生活和工作中進行交流。如果你總是不停地為朋友圈加入新人,就沒有過多的精力開發已有的人脈資源。

 

33.確保人脈廣而精─結識各個領域的精英

 

結識人脈,除了深而精,我們還需要廣而精。你是否認識數以萬計的人並不重要,你否認識不同領域的精英才重要。別在意朋友的數量,要看看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處於什麼位置,是不是出類拔萃的人。「廣而精」是實現高效能社交的核心原則,也是減輕社交負擔的終極目標。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學會斷捨離,開啟相互享受而不相互拖累的交友人生》,幸福文化出版,李維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