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的場館裡掛了一句話:
What hurts more. The pain of hard work, or the pain of regret?
哪個比較痛,奮鬥的痛,或悔恨的痛?
我有一天目睹了一場自殺。
跳樓。
我路過的時候,人已經被搬走,員警在調查取證,周圍全是竊竊私語的居民。
除了「活著才有希望啊,怎麼能這麼年輕就選擇死呢」,居然有不少聲音在說,理解。
40多歲的中年男人,孩子叛逆期,老婆更年期,父母開始頻繁生病,自己的身體和精力明顯變差,一大家子要養。
失業大半年不敢告訴家人,每天早上裝上班。
雖然這些都不是自殺的理由,但實在是壓力太大了。
我想起大三修變態心理學,教授講,現在就連社會福利相對完善的美國,自殺率第一名的年齡段,也從十幾年前的65歲以上,變成了45至65之間的族群,他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已經成為社會問題。
親眼看到,才真正觸目驚心。
我的圖書編輯家明也是一個40歲的人。
我去出版社溝通新書進度,在辦公室門外迎面撞上他。
面色枯槁疲憊,佝僂,穿得很舊,4、50歲模樣。
我與男人擦身而過,溜進CEO辦公室。CEO西舟姐35歲,是《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的行銷編輯,辭職創業,和我很親。
我知道她正著急組團隊,隨口問:「來面試總監的?」
她答:「文學編輯。」
我「咦?」了一下,我以為文學編輯是大學剛畢業的人的職業。
她說:「你以為的沒錯,所以我現在心情挺沉重,看著一個年紀比我還大的人低聲下氣面試入門級工作,一副快被生活壓垮了的面相。但是聊了一下,他真的不行,履歷、能力和想法都跟不上,這個年紀發展空間也實在不如年輕一點的,教不來了。替他難受。」
我聊完書稿出門,男人還沒走,蹲坐在辦公樓外抽菸。
他跟我說話:「我看他們對你怪好,你是作者吧?我年輕時候也是個文學青年,可惜沒抓緊寫點東西……」
他大概很想傾訴,越說越多—
他年輕那幾年缺乏規劃,上班混日子,下班只顧玩,沒學到什麼真本領,沒想到時間這麼快。
如今活得只剩責任,一屋子人巴望他巴望不上,天天著急,其實他最著急。
他抽一口菸,說今天是他的40歲生日,他跟他女兒同天,女兒讀國中,還不知道回家怎麼面對她。
我想起張愛玲的話:「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心裡難受。
我對西舟姐說:「你不是缺人缺得吐血嗎,就家明吧家明!」
還搬出心理學背景遊說:「我以學費擔保,他現在瀕臨崩潰,你以為你只提供了一份工作,其實你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且我的書不是要出了嘛,剛好安排給他,我肯定積極配合工作絕不拖稿!」
西舟姐白我一眼,說:「你以後千萬別當老闆。」
我的書進入製作程序,聯絡我的文學編輯是家明。我倍感親切,認真合作。
很快我有點崩潰。
審過的稿子細節不符合出版規範,連我媽都能看出來,他沒有。
西舟姐隨手翻一翻,又找出好幾個錯別字。
更要命的是,書稿裡所有的英文都被他一句一句改成了Chinglish(中式英文),網路翻譯的那種,折騰得陣雨哥加班回家還得幫我一起連夜改句子。簡直是在幫倒忙。
安排他負責別的事,溝通媒體,他說不清楚需求。
盯校園活動,20多歲的女人們踩著高跟鞋全場跟,一個行銷編輯,主持人遲到了她拿起麥克風就頂上。
整個團隊健步如飛,唯獨家明一個人慢吞吞的,看著像在動腦子,張口問的全是「我能不能早點走,家裡有事……」
工作沒做完,有突發狀況,下了班從來聯繫不上,都是很遲地解釋:「家裡老人有事,在陪孩子……」
顧家是好事,他又是個長輩,我說不出「盡量工作時間把工作完成呀,不然團隊的工作會卡住」之類的話,只好默默當背黑鍋的人。
我這才意識到,從前在工作中接觸的40多歲們,也會留很多時間給自己和家人,但他們要麼有手下負擔具體執行,要麼業務極其嫻熟,不需要多餘的時間。
我也第一次親眼看到,原來人的工作能力和社會能力,真的不會和年齡一起成長,早年沒鍛鍊過,40歲當真能依然什麼都不會。
做著20多歲人的工作,知道得不如他們多,體力還跟不上。不敢想像經濟狀況。
叫人看著心疼,想幫忙,卻實在找不出他擅長的東西。
家明的收尾工作,是我付了我的助理加班費,拜託她幫忙處理的。
一個1995年生的小女生,三下五除二就把家明怎麼教都出錯的工作做了。
我的書一結束,團隊就馬不停蹄製作其他書去了。
不知道家明後來的命運。希望他好吧。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我又想起金Tina,那真是個狠角色。她30出頭,在普華永道做經理。
普華的非名校生不多,他們因此總被扣帽子,要麼是「雖然看著工作拚命,其實後期發展潛力十分有限」,要麼是靠關係進來的。金經理帶著這樣的「被成見」空降。
我們組交工,61頁的審計報告,她圈出23處錯誤:這份闡述主標題和副標題間多空了一行,那張表格的數字沒對齊……
我們抓起表格左看右看:齊的呀!
我們打開電子版,放大好幾倍,驚了,確實有一丁點沒對齊,有違四大倡揚的專業精神。
6個人輪流放大縮小加電腦畫線,來回檢查沒發現的錯誤,她用肉眼翻紙質版翻一個週末,居然成群結隊地無所遁形。
我們凌亂了,這是為什麼。
「大概她看過的審計報告,比我們吃過的飯多吧……」
我們肅然起敬。
她說:「客戶也是從這兒跳槽出去的,不管他跳到哪兒去,能耐丟不了,我能抓出來的錯誤,他也能抓出來,你們小心檢查。」
我們都被嚇到了。
於是那個週五,下班時間、加班時間依次過去,全組人馬誰也不走,公司在成都專門有個「檢查格式部」,專業部門確認了沒問題,我們依然不放心,又重新檢查了6、7遍。
金經理有一回講笑話。
早幾年的審計忙季,她凌晨4點下班下樓,計程車司機看不下去。
「哎喲喂,您說您一個女的,怎麼也加班到這個時間!」
經理大手一揮:「大爺,我們這兒不分男女,都是牲口。」
眾人大笑。
我不提倡加班,但也忍不住默默佩服。
因為如今我看到她32歲的樣子。
我請教的財務問題她隨口解答,清晰明瞭。
我做不出的效果,她看一眼就會。
面對客戶,我不知所措地博弈,她點撥一下,我馬上就能處理。
我跟著她一個月,簡直勝讀一年書。
哦,她也迷茫,生活陷入瓶頸,停滯不前,但她面臨的選擇,是繼續工作,或者返校讀書彌補第一學歷的不足。
而且稍微開門一張望,門外全是揮舞著更高薪水的獵頭。
人的際遇最說不準,可能今天是經理,明天就失業、跳槽。
但無論在哪兒,展現出來的工作能力都在舉手投足裡。
碰到我震懾我,碰到別人,也同樣震懾別人。
歷練過的,當真都被時間沉澱成了本事。
而剛畢業就上班混日子,下班只顧玩,經年之後除了一事無成和中年危機,還能有什麼呢?
今周刊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作者簡介_另維
本名溫暖。90後,白羊座。就讀於華盛頓大學,會計、心理學雙學位。作家、走遍全球的旅行體驗師。
7歲入中國作家協會,8歲進魯迅文學院,12歲起為雜誌寫小說,16歲開始在《萌芽》上發表文章,18、19歲兩次「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
前騰訊NBA主播,駐波特蘭開拓者現場記者,做過四大的審計、奧美的公關。
本文摘自高寶 《畢業就在夢想的路上,強大!:斜槓青年23歲年薪百萬的密技,學習+規劃+自律,30歲前實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