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獨擔家務20多年,支持丈夫職涯成功…50歲那年卻提「辭呈」:為了你,我沒有自己的人生

她獨擔家務20多年,支持丈夫職涯成功…50歲那年卻提「辭呈」:為了你,我沒有自己的人生

圖片僅示意

隨著年紀的增長,當夫妻生活抽離孩子照料、工作忙碌的人生階段,邁入退休後的彼此貼身相處,往往考驗著伴侶間對於新相處模式的適應。本文的作者同樣面對著事業有成,妻子卻在50歲那一年,向自己提出辭呈的錯愕窘境。他提筆寫下身為過來人想給後輩的提醒:

「我有個心願,希望到了適當時候,你們會墮入愛河,開啟長久而專一的伴侶關係,無論稱之為婚姻或其他什麼都好。作為人生和未來家庭的基石,最美好的莫過於伴侶關係。但就像其他關係一樣,婚姻維繫起來並不容易。我能幫的最大的忙,大概就是告訴你們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希望你們能從中吸取一些教訓。」

 

我結婚那天是浪漫滿溢、喜悅與焦慮交織的日子。我倆對著滿堂賓客,向彼此許下承諾,接著舉杯互祝,切蛋糕,揮手道別,然後開始走自己的路,但這條婚姻路要通往何處? 我們卻從來不曾坐下來好好談談,討論一下我們的婚姻會是什麼樣子,哪些事情要歸誰做,優先順序該如何安排。我覺得我們很合拍,以後也會如此,沒有必要把婚姻當企業來經營,讓一堆計畫和工作分配破壞美好關係。

 

50年前,一般都會假定我的職涯發展比較重要,決定了我們要在哪裡安家,採取什麼生活方式。管理家務的責任主要落在內人伊莉莎白身上,倘若小孩出生,也由她負責照顧。不管她有什麼興趣或才華(事實上她有很多),都要先以家務事和我的生活為重。我一直假定她的想法也是如此,不記得我曾經問過她的意見。

 

回頭來看,我當時真是太自私了,尤其我的工作從企業界換到學術界,又轉而為教會工作,踏入愈來愈引人入勝的新領域。更糟的是,我每次換工作,拿到的薪酬都愈來愈少,只得仰賴伊莉莎白來填補家裡日益擴大的財務缺口,她總是勇敢承擔,除了經營室內設計生意貼補家用,後來又買了幾間小公寓出租,同時仍繼續操持家務。

 

我從來不曾拿錢給她採買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她都靠自己的收入打理,我只需要負責家中定期開支:包括房貸、水電瓦斯費、修理費用就好,當然,還有酒錢。這種情況很少見。我父親每個月都會固定給母親一筆家用,期望她好好管帳。還記得以前常看到母親為帳目煩惱,拚命回想錢都用到哪裡去了。其中一個經常出現的項目似乎是SPG,我私下以為SPG應該是指福音傳道會(Society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ospel)的縮寫,那是我父母心愛的教會慈善機構,直到有一天,母親坦承SPG其實代表「可能是吃的東西」(Something Probably Grub!)。

 

就這方面而言,我們已經向前邁進,社會亦然。儘管對外我仍是家庭的主要掌舵者,卻不是家裡的老大。不過,我們從來不曾正式討論過這些安排,只是情況需要時就自然出現解方。如今我很慚愧自己當年這麼不顧家,每天一大早就開車出門,深夜回家時孩子早已上床,讓內人獨自騎單車載孩子上學,一手包辦購物和所有家務,還要找時間處理公事。然而我們都是那個時代長大的孩子,當時周遭朋友和同事之間普遍認知的婚姻型態皆是如此。

 

婚姻也應該有「契約」


為何當時沒有認真一點討論這些事呢? 我很納悶。我倆早已在眾多親友面前立下婚姻誓約,承諾彼此關愛,但婚姻契約中究竟包含哪些事情、應該怎麼做,這種種細節,我們卻從來不曾具體說清楚。正式的婚姻契約中應該包含的附錄完全受到忽視。我們和其他人一樣,在婚姻道路上,一邊走一邊將它補足。我們逐漸明白這份附錄中究竟應該包含哪些事情,但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因為我們從來不曾開誠布公討論這些想法,對彼此的不滿在胸中鬱積,偶爾就會爆發開來。

 

事實上,所有的關係都以某種隱性契約為基礎,為雙方的期望求取平衡。但除非把事情攤開來說清楚,否則不免滋生誤解。更重要的是,這些約定必須對彼此都公平。

 

多年前,我還在企業界工作時,需要和馬來西亞的華人代理商議定合約。等兩造都同意合約條款,握手舉杯後,我拿出正式的公司合約請他簽名。他卻十分憤慨。「幹嘛這樣?」他忿忿不平:「你不相信我嗎? 唯有雙方都能各取所需,合約才能發揮作用,簽名根本毫無必要。事實上,這反而讓我懷疑合約內容是不是對你比較有利,所以你才想把我綁住。」我說明這只是公司規定的例行程序,但我明白他的意思,而且不敢遺忘。無論企業經營或個人關係,如果雙方不認為協議公平,關係就無法持久。

 

假如我當初記起曾經和華人代理商簽約的經驗,假如我和內人走在人生道路上曾經達成一些協議,讓雙方各取所需,以確保婚姻的成功,就可避免許多不愉快。我最初和華人代理商簽訂的合約有時間限制,合約期限到了,雙方就須重新議定合約。婚姻的協議亦是如此。外在情勢會改變,工作會轉換,孩子會長大,還會面對生老病死。

 

我們的婚姻亦復如此。50歲的時候,我找不到工作可做,找不到任何我想做、又可能雇用我的工作。我還年輕,也不夠有錢,還不到退休的時候,於是我轉型成為自雇型作家和演說家。手中掌握的自由令人雀躍,但收入很不穩定,自己開口談酬勞也十分難堪。這時候,內人又成了救星。她搖身一變,成為我的經紀人和業務經理,而且勝任愉快。事實上,她的表現太好了,從此我愈來愈忙碌、也變得更有錢。直到有一天她提出辭呈。她說,為了我,她沒有自己的人生,經過5年半工半讀的生活後,她最近拿到攝影學的學位,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專業的人像攝影師。內人要開始走自己的路了,雖然50歲的她花了大半輩子才走到這裡。

 

調整契約的必要

 

這一回,我們確實坐下來好好協商。雙方同意把每年分成兩半,夏天的6個月,我們的日程表以她的工作為優先,我會在她背後提供一些支援,自己則專注於研究和寫作,不答應任何外界邀約。冬天的6個月,在內人協助安排下,我可以自由到各處演講。而且我們還約定,烹調和宴客的工作每人各做一半,住在倫敦寓所時由她負責,住在鄉間小屋時,則輪到我打點。

 

幸好我倆都是獨立的自由工作者,孩子已長大離家,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安排自己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有這樣的自由,但人到中年,當環境改變,孩子離家,工作枯竭或改變時,大多數夫妻都需要重新安排彼此的關係。往往有一方逕自決定改變契約,卻沒有和另一方預先討論,即使在有些情況下是為了尋找新夥伴,通常是過去曾一起共事的人。我們很幸運,能互相幫忙,分工合作,建立更親密無間的新關係。

 

這次的契約延續了20年,是一段成果豐碩的快樂時光。然後情況又改變了。年近75時,依法律規定,我必須把積蓄轉為年金。換句話說,我賺的錢不如從前也無妨,現在有養老金可以湊合著用。同時,孩子終於開始生育下一代。我從來不知道這些小人兒會帶來這麼大的滿足感,以及耗費這麼多時間。顯然,我們的人生有了新變化。我們更接近一般人心目中的退休狀況,有償工作不再主導我們的生活。我們比過去忙碌,不過是不同的忙碌。我們需要訂定新約。

 

這樣的生活仍須包含某種形式的工作,沒有正事可忙的人生似乎很空洞。由於我們不再需要靠工作來賺錢,可以投入更多時間進行志願服務。我們開始結合自己的技能和興趣,參與許多公益活動,為志工組織記錄影像。我們不再把每年分成兩半,因為我們現在一起工作。

 

如今我們靠固定收入維生,而且收入可能愈來愈少,所以需要簡化生活方式,開始縮減和丟棄,而不是繼續積累。許多過去做過的事如今看來毫無必要,甚至沒有意義。人生持續前行,把許多東西拋在後頭。如今一切雄心壯志都已無所謂,成就的意義不再是世俗的成功,應該花時間省思如何善用剩下的日子。最後幾年非常寶貴,必須好好把握,充分利用。我們得謹慎思考新契約的內容。俗話說,有事可忙,有人可愛,懷抱希望,就是幸福。在我們眼中,幸福三要素正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當然,我們屬於幸運的一代。許多人羨慕我們安逸的生活,儘管我們並非一直生活得如此安逸。並非每個人都和我們一樣能自由自在的做這樣的選擇。如果能幸運找到人生伴侶,做這些選擇時都必須考慮到另一半,而且隨著人生的變化不斷修正,否則就無法成功維繫關係。我們經過很長時間才辛苦學到這一課,但非常值得。當別人談到他們的第2段或第3段婚姻時,我有時會半開玩笑說,這也是我的第3段婚姻,但就我的情形而言,另一半始終是同一個女人,一切因此也大不相同。等時候到了,你不妨也試試看。既保持不變,又大不相同。

 

作者簡介_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

英國當代管理思想大師,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

1932年出生於愛爾蘭牧師家庭,曾在牛津大學歐瑞爾學院攻讀古希臘羅馬文史。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殼牌石油公司擔任經理人,而後又到美國麻省理工的史隆管理學院進修。回到英國之後,韓第與英國的商界菁英創辦英國第一所管理學院:倫敦商學院,並擔任該校教授,而後又擔任英國皇家工藝協會(RSA)的主席。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寫給你的21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