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還不「做自己」,身體最終會抗議 謝無愁:養生,要從調養「情緒」開始

中年後還不「做自己」,身體最終會抗議 謝無愁:養生,要從調養「情緒」開始

在保有自我價值的前提下,我認為女性具有柔軟、協調、包容度這些陰性的特質;女性最高的力量就是「接受性」。包容與柔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看見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它的價值,再把它發揮出來。

在謝無愁的養生課堂內,有許多女性抱著一連串關於家庭、愛情、婚姻的各種疑難雜症前來。有婆婆監控一言一行、有母親長期情緒勒索、有老公完全不在意太太的感受......這些「Case」愈接愈多,讓謝無愁不禁覺得,如果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怎麼會有健康的身心呢?再多的良藥,也難以醫治受傷的心。

 

說話的謝無愁,帶著都會知性女性的樣貌與氣質,骨子與靈魂裡則是通達養生、食療、情緒、自然等身心奧義。過去十多年來,她在社區大學教導養生之法,也因此看到許多女性身陷情緒的困境。

 

長期研究健康養生的她,累積了不少心得,希望助人找回身心平衡,尤其是重新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有一次在養生課堂上,有個同學突然問我,『老師,我什麼時候會死呢?』我回答,『每個人都會死,但你有真正活過嗎?』」

 

「很多人談自己,很像在談第三者,把自己當作陌生人;其實他聊的人,明明是他自己。」

 

不敢做自己、不明白接納的意義,最終導致身心失衡

 

傳統對於女兒、媳婦、老婆、媽媽的各種角色,依然緊緊地束縛著許多人,因為從小就被教育要順從,也因此導致往後身心失衡的最大問題:不敢做自己

 

謝無愁談到「限制性信念」,如實地表達自己,與情緒化表達不同;現代人扮演各種社會角色可能扮演得還不錯,但卻不擅長做自己。

 

「我應該演個好人、我是前世欠他、我應該原諒他......我經常聽到學員自問自答的說出這些結論,導致事情無法解決,無法回推到原來的問題點。」

 

「在東方的教育系統,如果你違背家規,如果你顛覆父母的話,自己會有罪惡感,覺得背叛了父母;其他人也會覺得你大逆不道;東方父母要的是服從的小孩,如果自己不清楚這點的話,就會陷入內在的掙扎。」

 

「對於過往的創傷,我們可以去轉化我們的情緒,去接納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例如過往我們遇到一些暴力行為,或許我們可以意識到,其實對方有『可憐』的地方;因為對方沒有機會去改變,而我們現在成就了,我們能夠看見我們需要什麼、不要什麼,這是我們的成長。

 

「但是,我們不需以憤怒的概念想去改變任何人,所謂『接納』,是我們能很容易地同理對方,而不是想要改變誰。

 

疾病與情緒有關,積壓太久對身心會有破壞性

 

長期的負面情緒,終將影響健康;而許多疾病的緣由之一,都可能與日積月累、不敢面對問題的「情緒債」有關。

 

「很多人不了解養生其實處理的是情緒,如果醫師診斷你是『情緒有問題』,很多人接受不了;在病症治療的同時,情緒也有機會得到紓解。人還沒生病時,容易得過且過,總是認為『我的明天還有機會』,等到產生疾病,嚴重時可能就要手術了。」

 

謝無愁說,養生不只是調理身體,更要從「調理情緒」下手,偏偏每個人帶來的情緒糾結累積已久,容易錯把醫師當成救星,孰不知真正的解方,永遠在自己身上。

 

「我之前喜歡推薦『小米粥』養生,卻發現許多人把小米粥當成『解藥』在吃;這就像在問,何時可以不要吃高血壓藥?而不去面對造成高血壓的原因,這根本沒有解決問題。」

 

「食療養生最困難、容易被誤解的地方,就是自己沒有處理真正的課題,而去特意做其他事,好來彌補自己缺乏的地方,很多人就卡在『代償』。例如,如果我對小孩不好,我去照顧流浪狗補償;我跟另一半感情不好,我就去做善事、念佛,好來逃避我真正的課題,去補償內心匱乏的感覺。」

 

謝無愁以大自然作為比喻,「大自然的能量累積一定程度後,會自然釋放;人的情緒也是一樣,積壓太久會有破壞性。」

 

善用「陰性力量」,把每個人放在對的位置

 

謝無愁說,其實女性擁有的「陰性能量」是很美的,自然的美麗與柔軟就能「化解」很多難題。

 

「在保有自我價值的前提下,我認為女性具有柔軟、協調、包容度這些『陰性』的特質;但包容與柔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看見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它的價值,再把它發揮出來。

 

「像是在家庭裡,能把爸爸、小孩放在最適合的位置,或是協助其他人,能處在他真正的位置,而且將能力發揚光大,這就是『陰性能量』;陽性是衝撞與競爭的力量,需要陰性的力量調和,這就是平衡。如果覺得我付出了,你要回饋我;我的付出,當作是犧牲,這些都不是陰性能量。」

 

謝無愁接著補充,農夫是陰性能量的代表,因為他們了解自然時令的變化,知道何時該做什麼。如果以現代的職場結構來看,人力資源中心也具有「陰性能量」的特性,因為人資要知道每個人的特質,並將之放在最適合的地方。

 

「很多人都沒有把基本能力活出來,真正可以活出自己的人,是不會被框架影響的,無論去哪個國家、地區,他都能自然、自在地融入,這個自由不是被後天磨煉出來,而是我們本來就有包容、接納的胸懷。」

 

退休的養生心法:種一盆可以吃的蔬果青菜

 

退休後的夢想清單,許多人都嚮往田園生活,養雞、種菜的愜意,原來這些都是出於我們的「自然本能」。重視飲食養生的謝無愁,也很推薦善用天然食物滋養身心。

 

「我認為養生的起點是從接觸土地開始,就算是一個盆栽也可以,那是我們接觸大自然的媒介,種下可以吃的蔬果,你會知道在照顧它的過程中,它在滋養了你些什麼。」

 

謝無愁提到,植物接受外太空的能量(太陽),是地球上重要的存在,培育的過程中,對於我們就是一種滋養,況且種菜做出可以吃的人,最終會傾向於要自己煮,對自己更能夠細細地品味、細細地觀察,了解自己身體細微的變化,這就是最直接養生的概念。

 

「種番茄、蔬菜,甚至香草植物也可以。土地滋養萬物,也被萬物滋養,我們回到與大地的連結,重啟與生俱來的直覺,自己去了解身體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太特別了,沒有超級養生法,適合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大自然不會批評、在大自然裡沒有高下,如果土地有滋養的能力,它會把機會讓給所有生物。

 

活得久不如活得精彩,淋漓盡致地過每一天

 

逐漸步入中年後,也許身心累積的情緒的確會讓我們疲憊、生病,謝無愁不忘提醒,生命的重點不在長命百歲,而是有沒有活出自己,「生命的質重於量,即使在病中也不要放棄,因為你還是活著。」

 

最後謝無愁提出自己的養生之道,她比喻養生就是走在鋼索上,要讓自己平衡,而「平衡」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不是頭腦可以控制。

 

「每個人多少會有一點偏,但如果能經常保持著覺知,知道自己現在有多偏,不要跌倒就好了。養生不是比賽,要由你的身體,帶你找到你的養生之道,生命無法複製貼上,生命是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