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退休族頭昏昏,被誤判是焦慮和憂鬱 醫師:暈眩有6大原因,看這2科才對

60歲退休族頭昏昏,被誤判是焦慮和憂鬱 醫師:暈眩有6大原因,看這2科才對

劉先生是一位61歲的退休商人,自稱過去因為工作需要,菸酒不忌,59歲那年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放了支架救回一命後,就開始整天都感覺頭暈暈的。

起初,其心臟科醫師認為劉先生是心肌梗塞後,擔心生命再次有危險,而引起相關的焦慮症狀,只要服用輕度的抗焦慮藥物就可以緩解,但劉先生頭暈的感覺一直存在,讓他整天生活都很痛苦。

其後,又被診斷有憂鬱症,但服用抗憂鬱劑,病情也不見起色,反而造成頭昏加重、無力、想睡覺的症狀。

出現暈眩、頭暈、頭昏的症狀時,究竟應該看哪一科?

當出現暈眩或頭昏的問題時,一般可以到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這兩個科別看診。耳鼻喉科通常是處理「眩」(感覺在轉)的問題,而神經內科則處理「暈」的問題(暈暈的感覺)。

 

年長者出現暈眩症狀,建議先看神經內科

 

一般而言,平衡的感覺主要由內耳前庭系統、小腦、本體感覺系統這三個系統將訊息傳入大腦,由大腦感覺區綜合判斷是否平穏,若有不平均,就會產生暈眩感。

 

因此,「耳鼻喉科」醫師在診療過程中,主要是假定神經內科的小腦及本體感覺系統沒問題,所以主要檢查內耳相關功能;而「神經內科」醫師則是從內耳、小腦及本體感覺系統全方位來評估病患。

 

若年輕的患者有暈眩問題,建議先看耳鼻喉科;相反的,若年長者或疑似有心血管障礙者,則建議可以先看神經內科,往往可以得到較周全的評估。

 

「暈」「眩」不一樣!暈眩常見六大原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醫師林志遠表示,評估病人會先從問診開始,看病患的問題主要是「暈」或「眩」。

 

若是「眩」的問題,則詢問是否伴隨其他耳朵的症狀,例如:耳朵漲漲的、聽力變差、暈眩症狀會隨頭部轉動而引發等。若病患有這一類的問題,通常是週邊內耳所造的暈眩。

 

至於引發暈眩的原因,從神經內科學的角度而言,基本原則就是:幾乎所有會運送到腦的訊號或東西,都會導致頭暈。例如:

 

1. 眼睛視覺及視力的訊號輸入不良,就會造成頭暈或眩。

 

例如,眼鏡度數不正確、老花眼伴隨近視眼、水晶體調節障礙等。

 

2. 血液內的成分失去平衡。

 

所有運送到腦神經系統的成分若不正常都會引起頭暈,例如:貧血、血糖太低、血氧不足、血鈉不足、一氧化碳早期中毒、安眠藥濃度太高、降血壓藥物導致血壓太低、利尿劑導致身體中水分不足、血管擴張劑造成血管放鬆,導致腦血灌流不足。

 

另外,流汗太多、年輕人不吃早餐或減重太快,導致身體水分及養分不足等,都可能造成血液成分失去平衡。

 

3. 血液輸送的結構有問題。

 

例如:心律不整、心臟血液輸出因瓣膜狹窄或心臟內黏液腫瘤,導致輸出阻礙、腦血管的結構狹窄,造成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等,都是導致中樞性眩暈和年長者眩暈的常見原因。

 

4. 小腦系統出問題。

 

例如:腦幹聽神經瘤(導致單側聽力逐漸變差)、急性小腦中風(導致步態不良及吞嚥困難)等。

 

5. 本體感覺系統的問題。

 

常見是糖尿病友血糖控制不良,導致嚴重多發性神經病變,或是頸椎壓迫導致脊椎後側的本體感覺異常,在夜間光線不良時,特別容易感到走路不穏。

 

6. 身心問題。

 

例如:心情、情緒、睡眠品質不佳及工作不順心,往往也會造成頭昏昏的感覺。

 

綜合評估找出暈眩原因,對症下藥才有效

 

至於治療暈眩的方式,林志遠醫師表示,以上述案例中的劉先生為例,經過神經內科周全性的評估,並結合病患之前在他院的耳鼻喉科、心臟內科的檢查報告綜合判斷後,研判劉先生可能是多條血管狹窄疾患的患者。

 

另外,由於他有心臟冠狀動脈狹窄阻塞的病史,有可能同時伴隨脊椎基底動脈狹窄,導致循環不良。

 

因此,醫師安排了主動脈血管磁振造影,檢查主動脈、頸動脈、顱內血管是否有問題,結果正如原先的推測,劉先生右側脊椎動脈的入口,有嚴重狹窄的現象。

 

經調整血壓用藥、適量飲水及藥物治療後,劉先生的頭暈已有大幅改善,終於擺脫多年頭暈的困擾,心情也因此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