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熬的「週年症候群」,親友溫暖送上關懷吧!50歲後有愛相伴,讓我們走得更遠,人不在、情更長

難熬的「週年症候群」,親友溫暖送上關懷吧!50歲後有愛相伴,讓我們走得更遠,人不在、情更長

這不只是「人在人情在」,更是「人雖亡,人情長存」的最佳典範。當悲傷找到宣洩的出口,生命可以更真實,而生活可以不那麼艱難,有愛相伴更容易度過。

翔哥是在去年九月過世的,留下年輕的妻子曉蕙及年幼的女兒小軒。靠著翔哥的保險金當作小軒的教育基金,以曉蕙的辛勤工作和小軒的聰慧懂事,兩人相依為命,本來是可以好好的過日子。

 

但是因為翔哥生前的某些家庭及經濟問題,以及年輕去世留下母親,現在更多的家庭恩怨,讓明蕙的罪惡感及壓力與日遽增,終於讓她在回到家醫科門診的時候不禁悲從中來。此時正好是翔哥逝世週年前後,也是最需要悲傷輔導的時機。

 

「週年症候群」是最常見的悲傷問題,狹義的「週年」是指逝者的週年忌日,廣義來說則所有的紀念日,包括相識、訂婚、結婚、雙方生日、特殊節慶等,凡是能夠引發在世者的思念與悲傷情緒的日子都算。

 

所謂「悲傷輔導」是協助生者將「塞住淚管的石頭移開」,使其有適當表達情緒的時間和空間。在宣洩過後,協住他們重新整理思緒,新的窗口就會射入希望的陽光。

 

在國外,悲傷輔導是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來執行的。而需要接受悲傷輔導的高危險群喪親家屬的預測指標則包括:

 

1. 缺乏支持的社會網絡(如沒有朋友、近親)。

 

2. 與逝者有極端衝突的婚姻關係、極創痛的死亡情境、以及未被滿足的需要。

 

3. 同時出現其他的生活危機。以曉蕙及幼女小軒為例,剛好符合高危險群的預測指標。

 

我們目前是以「悲傷關懷」的名稱來進行癌末病人遺族的追蹤,包括病人逝世後十天到兩週寄問候卡,與針對高危險群喪親家屬的電話關懷,以及有病態悲傷反應的家屬的持續訪視。

 

這些都是全民健保不給付的項目,但卻是可以減少健保的醫療費用支出的工作。

 

因為若不如此進行「悲傷關懷」,喪親的家屬可能發展出心身疾病、壓力疾病、精神症狀,甚至自我傷害等,導致更多的健保醫療支出。

 

其實若葬禮儀式處理得當可以增強失落的真實性,提供家屬表達對逝者想法和感受的機會,並可提供家屬社會支持網絡,因此有助於宣洩悲傷。

 

但在民俗習慣中,七七四十九天是服喪期間,之後就各行各業、各自解散了。獨留那高危險群的喪親家屬,在人去樓空之後,更是寂寞空閨冷、悲傷獨自知!也因此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後,更須主動去追蹤落單的家屬。

 

問候卡與電話關懷的主要目的是:讓家屬知道還有人在關心他們,也許可以支持他們。知道曾經陪伴他們共同走過悲傷天涯路的這群像朋友一般的工作人員還記得他們,就已經是很大的精神支持,更何況讓他們知道: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回來找我們。

 

這不只是「人在人情在」,更是「人雖亡,人情長存」的最佳典範。當悲傷找到宣洩的出口,生命可以更真實,而生活可以不那麼艱難,有愛相伴更容易度過。

 

許禮安88-9-12(日)亥時心蓮病房值班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本文摘自《在心蓮病房的故事》,海鴿出版,許禮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