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福氣!50歲後學著做貴人,修補一顆受傷的心,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做對「這件事」

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福氣!50歲後學著做貴人,修補一顆受傷的心,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做對「這件事」

我有好幾位個案這樣告訴我:「我不敢和我的爸爸/媽媽/朋友/伴侶表達情緒,因為我很怕他們會評價我、不接納我。」當他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和對方分享,卻意外發現對方的回應比預期中來得好。

面對一個處在痛苦中的人,往往不是你的「回應」讓他感覺好起來,能夠讓人覺得好受一點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每一次的互動中,選擇同理與連結,就能慢慢累積兩個人之間的信任。

 

今年四十歲的山姆,因為婚姻問題來到了諮商室。「我的老婆想跟我離婚,」山姆說:「她說我們完全無法溝通,說我都不表達我的感受,如果再這樣下去,她就會跟我離婚。」

 

在理解山姆和妻子的互動模式後,我發現,每當兩個人出現爭執或意見不合時,山姆就會整個人「關閉」,像是退縮到洞穴裡躲起來。而當山姆縮到洞裡不回應,就讓妻子更挫折,更想把山姆從洞穴裡拉出來,而妻子這些行為在山姆眼中就是「咄咄逼人」,讓他更加退縮。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山姆說:「我也很想向她表達我的想法,但就是說不出口,然後當她開始提高音量,我整個人就好像開關被關掉一樣。」

 

表達情緒,是一種危險?

 

這樣的互動模式其實不少見,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很想和伴侶、親人或朋友表達心中的情緒和感受,但是不管在腦海中演練了多少次,卻發現在那個當下無法說出口。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表達情緒」的恐懼,也來自童年時期表達情緒時是被如何對待。對許多人來說,童年經驗告訴你,如果表現出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就會被周遭的大人責罵,可能會被拋棄、被懲罰。

 

於是,這些經驗形成強烈的大腦神經迴路,形塑出你的「情緒地圖」,讓成年後的你依舊覺得:如果表達情緒,就會有危險!

 

山姆在一個傳統保守的家庭中長大。在他的家中,父親完全不顯露情緒,他從來沒有看過父親哭。每當小男孩山姆哭鬧、悲傷、害怕時,山姆的母親就會開始責備他,並告訴他:「你是男生,男孩子不能哭泣。」「男生要勇敢,不能害怕。」「要像個男生啊!」小男孩山姆學習到,表達情緒是件危險的事情。

 

山姆長大後對表達情緒充滿恐懼,是因為他不知道表現出情緒後,另一個人會如何回應?他擔心會被嘲笑,會不被接納。

 

的確,每一次與人分享情緒,就是在承擔風險,因為我們無法掌控另一個人會如何回應。這就是為什麼表達情緒也是在讓自己脆弱——在你無法掌控別人會如何回應的狀況下,你還是願意顯露最真實的自我。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可能低估了另一個人接納情緒的能力。

 

我有好幾位個案這樣告訴我:「我不敢和我的爸爸/媽媽/朋友/伴侶表達情緒,因為我很怕他們會評價我、不接納我。」當他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和對方分享,卻意外發現對方的回應比預期中來得好。

 

當他們開始表達情緒、讓對方看見最真實的自我,也更加深他們與另一個人之間的連結,讓關係更緊密。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接納你的情緒,你必須找到「對的人」來分享。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本文摘自《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留佩萱著,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