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胖?基礎代謝率下降是中年發福元凶
為什麼許多人在步入中年後,容易發福呢?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其實這與人體基礎代謝率在25、30歲後,會隨著年齡逐步降低有關,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雖然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但普遍來說,當民眾年過40、50歲後,在基礎代謝率下降的狀況下,身體耗能會慢慢減少。且在基礎代謝率下滑下,民眾更容易伴隨有手腳冰冷、疲倦、提不起勁的問題,連帶使運動及活動量跟著下降。
而在此情況下,一旦吃下肚的多餘熱量沒辦法被身體有效消耗、利用,便會以脂肪的形態儲存於體內。也就容易導致民眾陷入明明吃的不多,但身材卻仍橫向發展的窘境。
杜絕中年發福:避免基礎代謝率急遽下降,培養運動習慣+學會早午晚分量分配是關鍵
至於具體而言該怎麼做才對呢?王進崑教授提到,首先應培養規律的體能活動,對於40、50歲的中年人來說,想要培養運動習慣,不一定要非常激烈。
其實,只要養成每天專心健走30分鐘,到微微出汗地步的習慣,就是有效幫助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速率維持或往上的好方法。
除了加強體能活動量外,學會聰明吃,避免腸胃難消化、利用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的的垃圾食物,吃對營養素更是關鍵。王進崑教授提到,現代人之所以容易變胖,主要與民眾生活步調忙碌,經常忽視早餐的重要性,省略不吃。
中午又因為忙於工作、午休時間短等因素,隨便吃、吃的少,而到了晚上,為彌補一整天的辛勞,反而狂吃大魚、大肉、油炸等精緻食物當大餐有關。在缺乏運動,三餐飲食比例又分配不均的情況下,自然容易越來越胖。
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王進崑教授分享自己多年來早、午、晚餐的分量分配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
早餐:
8分飽。早餐吃的飽、吃的好,能讓身體有足夠能量與營養素,應付一天活動所需。
午餐:
6~7分飽。午餐7分飽,能避免下午因血糖飆升而昏昏欲睡的情況發生。
晚餐:
4~5分飽。除了能讓腸胃有足夠時間休息,也能避免吃下肚的熱量,因晚上缺乏消耗而轉化成脂肪。
解決中年發福!燃脂要提升肌肉量、補對蛋白質 早午晚1:1:1比例好吸收
王進崑教授也提到,對於步入中年的朋友來說,提升身體肌肉量,更是幫助身體燃燒更多脂肪的關鍵。因此,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並正確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 1公克蛋白質」,也就是說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為60公克。
不過,由於人體腎臟每次吸收、利用蛋白質的分量相當有限(一餐蛋白質不宜超過25公克),故這60公克的蛋白質可不能一次集中於一餐吃完。
所以,王進崑教授建議,民眾如果想有效補充蛋白質,發揮增肌減脂的益處。若以60公斤成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60公克來說,應以1:1:1的比例,分配為早午晚餐各20公克為佳。
早餐:
牛奶或豆漿1杯(約7公克的蛋白質)+雞蛋1顆(約7公克的蛋白質)+掌心大肉片1片(約7公克的蛋白質)。
午餐:
煎鮭魚1片(約8公克的蛋白質)+滷板豆腐1塊(約8公克的蛋白質)。
晚餐:
雞胸肉1片(約8公克的蛋白質)+蛤蜊湯1碗(約8公克的蛋白質)。
從中年發福,變腰瘦好身材!專家小叮嚀:
進崑教授再次提醒,日常飲食多吃新鮮當季蔬果,避免攝取富含精緻糖、經油炸烹調、高度加工;使腸胃不易消化、利用,容易轉化成脂肪儲存於人體內的垃圾食物,更是避免身材橫向發展的不二法則。
延伸閱讀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