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枸杞降膽固醇!中醫推薦3大食物對抗高血脂

吃枸杞降膽固醇!中醫推薦3大食物對抗高血脂

塞~塞~塞,不是怕塞車,而是怕塞血管!膏粱厚味大魚大肉吃下肚,下場可能是血脂肪過高,不但肥胖跟著來,還有可能使血液中的脂肪,主要是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未加以控制,脂肪便會堆積在血管內壁上,造成血管阻塞,塞在心臟就是心肌梗塞,塞在腦部就是腦中風,甚至塞在眼睛就是眼中風,可說是3大要塞!中醫針對降高血脂依照不同體質調理,尤其推荐以薑黃、枸杞作為藥膳,是降血脂大內高手!

壞膽固醇造成血管管壁硬化,甚至是管腔阻塞的元凶之一

 

血脂肪台語叫做「血油」,簡單來說就是血液中的油滴。而高血脂症就是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脂代謝異常的疾病。

 

膽固醇在臨床實用上可略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以及其他脂蛋白膽固醇等。

 

通常健康檢查報告中會將血液中的膽固醇,概分「好膽固醇」(HDL)以及「壞膽固醇」(LDL)。

 

好膽固醇可以讓我們的血管保持彈性、健康;壞膽固醇反而是造成血管管壁硬化,甚至是管腔阻塞的元凶之一。

 

當身體的代謝失調,血脂與三酸甘油酯就會囤積在身體各處,造成肥胖。

 

 

這些脂肪組織雖然不會直接塞住血管,但是會造成體內「生鏽」,會間接加劇動脈粥狀硬化,造成血管疾病,我們常聽到的心肌梗塞,就是供應心臟的血管塞住了。

 

而當阻塞發生在供應腦部的血管,就會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塞在腎臟的血管,腎功能就會衰竭、形成尿毒,最後只好洗腎,如果塞在眼睛血管,就是眼中風進而影響視力。

 

中醫改善高血脂,先調理脾胃運化系統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以中醫角度來說,血脂高,其實就是表示血脂在變成能量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導致血脂在繼續儲備,但能量未見得能充分發揮出來。

 

因此,要改善高血脂問題,必須先提高血脂的應用效率,而解決問題的關鍵也就在於如何改善身體的脾胃運化系統,通常年輕人高血脂屬於痰濁血瘀與肝氣鬱結的體質,是高血脂的好發族群,老年人或是遺傳性的高膽固醇血症,則屬於脾弱腎虛型的體質。

 

 

中醫降血脂推荐單味中藥:當歸降膽固醇 黃連降三酸甘油酯

 

中醫針對不同的體質症狀分成不同的治療方式,痰濁血瘀常常使用陳皮、丹參、白朮、茯苓、川牛膝、薑黃等藥方助於脾胃運行、改善痰濕血瘀現象。

 

而常見於年老的腎精或腎氣虧虛,使得痰濁瘀血內阻於脈中,則可以使用枸杞、何首烏、熟地、女貞子來滋補腎精,促使血脈充實、脈絡通暢。

 

在中醫近年來的研究中,亦發現了數多種具降脂作用的單味中藥,其中以常見的川芎、當歸、荷葉、陳皮等,具降膽固醇功效;刺五加葉、黃連、黃芩、甘草等以降三酸甘油酯為主。

 

 

另外同時兼具降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中藥,則包含大黃、決明子、葛根、桑寄生、人參、大蒜、水蛭、龍膽草等,但是還是建議以中醫師的診斷來調理,勿自行服用中藥,以免症狀越吃越糟。

 

食療上常見的薑黃與枸杞,又是平時降血脂藥膳常見的降血脂大內高手!以下推荐一道以薑黃與枸杞為主角的藥膳:

 

高血脂食療:薑黃枸杞炒海帶

 

材料:

 

薑黃5錢、枸杞2錢、水發海帶100克、橄欖油適量。

 

做法:

 

1.將薑黃入鍋,加水適量煎煮10分鐘,取汁;枸杞泡軟、海帶洗淨切細絲。

 

2.將薑黃水拌入海帶再加入枸杞,中火炒熟,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薑黃是一味中藥,薑黃素有明顯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作用,可抗動脈硬化、抗衰老。

 

而海帶軟堅散結,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食物纖維,能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薑黃裡特有成分薑黃素為脂溶性,所以民眾食用薑黃一定要高溫加熱或用油烹調方式,增加水溶性,才能達到其功效。

 

枸杞養肝滋腎,有明顯的抗動脈硬化,尤其是心血管硬化方面的作用,還能夠降低血脂、促進膽固醇的分解,與薑黃和海帶搭配,一補一破一散,對降低頑固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有非常好的效果。

 

遠離高血脂!注意遠離反式脂肪酸、吃好油

 

要遠離高血脂,平時還有一些飲食習慣需要注意,建議麵包、奶油類食物少吃,因為所用的奶油大多為反式脂肪酸,人體不易代謝,容易累積在身體裡面。

 

而慎選料理油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油品煎煮炒炸後,是否會容易卡在廚房牆壁,不易清洗,如果是,就可能是不好的油品。此類油品如果進入人體,也容易卡在血管不易代謝。

 

 

中醫師小叮嚀:

 

食用的油品盡可能輪替,不要長期單一食用某一種油品,這樣比較均衡。

 

臨床上發現,吃素的人也常常有高血脂的問題,這是因為很多素料其實含油量都很高,尤其是豆類製品,很多都會油炸過,但吃起來並不覺得油膩,日積月累血脂肪就上升了,所以也要特別注意。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延伸閱讀

眼球硬度像嘴唇、鼻尖?3步驟揪出眼壓高,熱敷後頸緩解

更年期盜汗、失眠,睡不好?中醫師推薦這碗甜粥+6穴位助改善

感冒、皮膚癢、鼻過敏,原來都是肺太虛〜中醫:必按3大穴位顧肺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