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的時光如何過?學習正向的付出吧!

老後的時光如何過?學習正向的付出吧!

尤其是我們曾經經歷二戰後糧食缺乏的這一輩,特別會認為現在雖然辛苦,可是以後就輕鬆了。我們抱持著這樣的觀念努力工作。為了自己所屬的組織,我們一再努力,鞠躬盡瘁,相信自己所付出的將能使國家一步步走向復興。

文/山﨑武也

 

那是一個食、衣、住都匱乏的年代,說起來所有人都身處最「貧困」的時刻。因此,如果生活多少向上提升了一些,大家便有了一起成為「中產階級」的共同情感。

 

那個年代在經濟上沒有太大的貧富差距,在某種程度上國民團結合作,以整體提升為目標。大家心裡都希望,之後當國家昌盛之時,自己在退休之後便能過著悠閒自得的生活。關於這一點,雖然國家並沒有許下承諾,然而在國民之間卻有著共同的默契。

 

然而現在,這樣的夢想雖然沒有嚴重破滅到悽慘的程度,在相當程度上也是愈來愈難以實現。

 

 

好不容易才領到的年金,在實質上出現了減少的趨向,過去「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地工作,卻得不到公平的回報。

 

簡樸度日所存下來的存款,不但沒有得到預期的利息,未來甚至還可能被課徵利率,變成負成長。

 

而在政治和經濟的動向上,身處其中的有力人士或是有力組織優先取得自身利益的歪風已成奔流之勢,全然沒有道理及正義的可言。

 

然而日暮西山的老人已經沒有停止或是改變這股歪風的力道了。

 

一旦不可能改變現狀成了明確的事實,抱怨也沒有意義了。除了透過「改變自己的想法」來突破現狀之外,別無他途。

 

如果改變思維,正因為缺乏物資所以我們不致被物質所左右或誘惑,這也可以說我們以精神面的充實為目標做出了努力。另外,小小的增加就能讓我們大大歡喜,一點點的幸福瞬間也能讓我們陶醉於歡欣雀躍的幸福感裡。

 

這樣想起來,過去正因為食、衣、住以及其他方面有許多匱乏,所以大家才能夠目標「向上提升」,友好相待,一直保持著進步的熱情。正因為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所以大家才得以以「精神充實」為目標來努力。

 

因此,我們曾經生活在一個比現在更加「心靈豐富」的時代,我們的觀念會認為沒有抱怨的道理。

 

如果你認識到自己的年代是一個「曾經美好的時代」,或許在某個機會下你就會產生讓位給年輕人的心情。

 

你會以「我們已經充分享受過了,接下來換你們了」的心態來面對他們。這樣的有容乃大和氣度,將能夠讓年輕一輩對你敞開心胸。

 

 

只是,做事的時候,絕對不能表現出「施恩於人」的言行舉止。如果說出「我為你付出這麼多」或是「我都已經好好教過你了」,即使是在事情過了之後,都會讓你難得的好意變成強迫他人接受的心意,只會帶來反效果而已。你的好意,應該在每一次的機會裡分送給許多人。一旦你在心裡期望對等的報酬,你的付出只會變成多管閒事。

 

為人奉獻的時候,應該要依從自己「利己的」心願,也就是認為這樣會讓對方開心,所以我甘願這麼做。

 

如此一來,自己單向流通的情感只要傳達給對方就已經夠了。即使對方沒有感受到,我們自己也已經心滿意足,應該也就沒有遺憾了。

 

不過,此時如果有一點點的正向回饋,我們就會感覺到心花怒放,這是一定的。

 

老後的時光會有多長,雖然依照各人老化的程度而異,然而一定是比過去要短的。為了保全我們的晚節,讓它更加美好,我們應該從我們身邊的人開始,為所有的人付出。

 

如此一來,我們在眾人之前就能抬頭挺胸,也就沒有時間抱怨或是發牢騷了。我們將因此能夠過著恬靜的每一天。

 

 

(本文節錄自《一流老人》,天下雜誌出版,山﨑武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