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想的人,沒有時間談寂寞

追逐夢想的人,沒有時間談寂寞

好人委屈求全,找不到熱衷之事,虛度光陰覺得空虛寂寞。

劃出善良底線,專注於實現夢想,在獨處中累積能量。

就算他人說三道四,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努力,無論如何你只能靠自己奮發向上。

 

「連結感」不只是你與身旁的朋友、家人或是其他人的聯繫,也包括與自己內心的連接。具體來說,就是要將自己的夢想和目標連結起來。

 

舉例來說,那些目標考上志願學校,專注準備入學考試的人;決心要獲得大賽勝利,努力練習的運動選手……,就算一個人獨自念書或鍛鍊,也不會覺得孤單。

 

我想,你在專心工作時,也不會感覺自己很孤單吧。所謂與「當下」產生連接的狀態,也就是指「專注狀態」。

 

如果全神貫注在自己身上,無論是獨自待在圖書館K書、在河堤邊跑步、在咖啡店寫企劃,應該根本沒有餘力產生雜念,更無心煩惱:「萬一因此被認為是寂寞的人該怎麼辦?」

 

◆ 為沒興趣的事努力,只是浪費時間

 

時常感嘆「孤單」的人,很有可能是將自身的「不完全燃燒感」以及自覺「爛泥扶不上牆」的自卑感誤當成寂寞,結果便想藉由與他人的相處和接觸企圖蒙混心中的真實情緒。

 

因此,我認為越容易感覺孤獨的人,越應該要找到讓自己熱衷忘我且能全力以赴的事。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就算不必刻意為之,你自己也會不斷嘗試更有效率的方法、反覆修正錯誤。也會主動去思考:「為什麼做起來不順暢呢?」、「要不然下次這樣做好了。」事實上,這項作業過程正是所謂的「內省」,也是有助於培養自身「獨處力」的關鍵。

 

若能逐漸進步熟練,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實際感受與成就感,將能夠讓你對自己產生信心。而這股自信則會轉化成力量,使你敢於對自己說:「我沒問題!」、「總是會有辦法的。」於是,你將不再覺得獨處是一件寂寞的事。

 

因此,你應當要追根究柢地搞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該捨棄什麼、要專注於什麼事物上。即使目前還暫時找不到也沒關係,只要多多挑戰,反覆嘗試錯誤,總會找到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領域。

 

若你在嘗試過程中發現自己沒興趣、無法投注熱情,那就請徹底放棄,並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一定要當機立斷放下不擅長、讓你感覺痛苦的事,並將目標鎖定在會讓自己覺得幸福的事情上。

 

不管是工作、運動或興趣,只要透過上述方法,就有機會找到「讓自己燃燒熱情」的心動之事。

 

若你持續精益求精地努力向上爬,某天一定會碰壁、遇到瓶頸,然而那道高牆其實就是你自己的心。就算他人說三道四,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努力,無論如何你只能靠自己奮發向上。因此不要想依賴或期待他人,要透過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去獲得力量、克服逆境。

 

據說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是達到「一流」境界的人們,都具備有高度的自我內省能力。這些一流人才的言行之所以舉足輕重,能夠說出動人至深的至理名言,應該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 「才能」,都是在獨處中創造的

 

事實上,「運動」便是一種透過獨處提升內省力的最佳證明。

 

在體育的世界裡,相較於和其他球員、團體一起鍛鍊,似乎反而是單獨訓練的時間越多,技巧進步的速度才會越快。事實上,就有許多頂尖好手,傾向於在外人看不到的地方獨自努力。

 

就拿以前的日本職業棒球投手工藤公康來說吧,他在四十八歲退休前,曾經創下多項亮眼紀錄,包括獲選四次防禦王、兩次三振王、三次最佳十人等等。

 

據說,比賽之前他都會一個人躲在廁所裡,想像「要讓他這樣出局」、「那個打者就這樣配球」等等,從一號打者到九號打者,都在腦中進行模擬對戰。

 

比起看錄影畫面分析對手、與捕手規劃合作戰略,利用數據擬定對策……這些球隊所給的基礎支援,對工藤公康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在自己腦中進行的想像訓練——他可以確認自己的動作與理想動作間的差異,並進而修正。

 

工藤公康選手在《孤独を怖れない力》(不害怕孤獨的力量)一書中曾寫道:「據我所知,比起從教練的指導中學習,獨自徹底思考時察覺到的技巧修正,會讓選手有更顯著的進步。因為這是你不斷思考,得到的自我成長。」

 

如果能注意到自己該做什麼,就算沒有外人催促,也能為自己積極努力。

 

另外一個例子,是某位活躍於美國職業籃壇N B A的一流選手,他在受訪時曾說:「有七成的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練習,因為想要確實調整每個技巧。」

 

據說音樂家也是如此,水準越高的音樂家,獨自練習的時間就越長。小說家、作家也是透過反覆嘗試以及對語言變化的挑戰,才能琢磨出更加細膩的表達力——這些都是沒有獨處時間就無法達成的事。

 

◆ 「天職」並非偶然遇見,而是「刻意選擇」

 

以工作態度來說,其實也是這樣。

 

人們口中所謂的「天職」,並不是指「遇到適合自己天生特質的職業」,而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加深工作技能,對工作懷抱熱情,然後實際感受自己的成長與進步並且體會那份喜悅。

 

當然,能否如此也和你的「獨處內省力」有關。若你不管工作了多少年都翻不了身,原因很有可能是沒有足夠的問題意識,對於工作缺乏積極主動的熱情,甚至,自己根本也覺得工作無趣。

 

因為感覺無趣、提不起興致,所以在你眼中只會看到同事的缺點、公司體制的缺失,然後滿腹牢騷與不滿。

 

沒有訂立長期及短期目標,更沒有採行「有目標的鍛鍊」,只是做完每天的工作、讀書或練習——這麼一來,我想就算有所成長也很不確實吧。

 

日本藝術家岡本太郎就曾說:「孤獨與自己戰鬥的人會朝著鏡子對話喔。越是全心貫徹,那份孤獨越會成為魅力。」

 

當你因為落單而覺得不安時,其實就代表當下的你還尚有餘力。你只是無法完全燃燒、行動不足、沒有卯足全力在生活而已。

 

孤單寂寞、不知道該如何生存、不懂自己存在價值為何……會在內心發出這種感嘆的人,請在睡前捫心自問:「自己的我是否也已卯足全力、不留餘力地努力過了呢?」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午堂登紀雄

出版:方言文化

書名:劃出善良底線,好相處,更能獨處:取悅別人只會廉價出賣自己,堅持自我意志,你的善良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