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玩桌遊、學下棋 社交休閒可喚起被遺忘的記憶

種花、玩桌遊、學下棋 社交休閒可喚起被遺忘的記憶

王銘琬(左)推廣「十分鐘學會下圍棋」,連阿嬤也能輕鬆學會,今年更馬不停蹄到處推廣下棋防失智。(圖片由王銘琬提供)

失智沒藥醫?面對本世紀最嚴重的「疾病」,多數家屬與患者有著深深的無力感:一旦醫師確診為失智症後,伴隨各種認知障礙、妄想、嫉妒,甚至攻擊症狀,卻束手無策,只能每日以淚洗面?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伊佳奇建議,善用非藥物性治療,也可延緩退化,並減輕照顧者負擔。

休閒兼治療》  爺奶蒔花弄草練認知

 

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一早聚集了許多阿公、阿嬤,「上周你們自己種了帶回家的盆栽,有沒有記得澆水呢?」望著台下稀稀落落的回應,台上老師林儷蓉大笑提醒,「阿姨,要記得照顧好你的寶貝唷!」

 

「好鼻師桌遊」在桌上攤開,阿公、阿嬤拿起茉莉花、九層塔、香茅等「聞香卡」,還得找到教室裡正確的植物,才算闖關得分。接著,就是自己動手做果凍、點心。「媽媽每次來,都很開心,我也能休息喘口氣。」家屬沈女士說。

 

這是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林儷蓉和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合辦,促進失智長輩嗅覺與各項認知功能的香草園藝課。「國外研究顯示,多數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先退化的是嗅覺,這堂課以嗅覺為主,結合園藝、音樂、勞作、桌遊等各項休閒認知治療。在國外,休閒治療已是趨勢。」林儷蓉說。

 

「一般運動、藝術、音樂等單一認知課程很多,但第一次有結合休閒的綜合課程,我第一時間就搶著替媽媽報名了。」家屬說。

 

一旁,八十多歲的陳阿嬤突然哼唱起《茉莉花》,雖然她偶爾會忘了女兒的名字,卻能在聞到花香後,一句不差唱出少女時代最愛的歌曲。林儷蓉強調,休閒治療最重要是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能一起從活動裡得到幫助,因此課程設計都是日常生活就能做的,比如園藝、聞香、做點心等,「重點是一起做!」

 

「休閒認知治療得跟患者生活經驗與日常結合,最好還要兼顧照顧者的需求。」林儷蓉分享,曾替一位患者與家屬設計專屬課程,「患者以前很會打桌球,雖然失智,本能還在。」訪談後,她找出適合雙方的活動,「女兒學著打桌球,現在媽媽進步不少,兩人衝突也少很多。」

 

林儷蓉留學美國期間,主修便是老人休閒治療。回台後,她發現台灣長輩因為年輕時忙於工作,沒建立休閒嗜好,常常一退休就失去重心,只能窩在家裡看電視,又失去社交,失智症就容易上身。「從現在就要開始建立休閒嗜好,很重要!」

 

林儷蓉(右)開發結合園藝、歌唱、桌遊等認知活動,訓練長輩嗅覺與判斷力。

 

抑制退化》  想擊退失智快學圍棋

 

相隔二千多公里外的日本,比台灣更早面臨失智症挑戰,也發展出各式各樣可落實於生活中的認知訓練。

 

好比說,台灣赴日發展、曾二度拿下「本因坊」棋王頭銜的王銘琬,早在二十年前就倡導簡化規則的「純棋」。近年,日本因人口老化,認知症(失智症的日本病名)問題嚴重,日本腦科專家飯塚愛醫師便找了一群平均八十九歲的認知症長輩,分成下棋與不下棋兩組對照,發現「下棋」組長輩在各項認知測驗上,都較「不下棋」對照組更好,不但抑制衰退,還能修復認知功能。

 

年初,此項研究結果發表後,讓王銘琬決定到各縣市推廣「十分鐘學會圍棋」,以防治認知症。

 

「大家都以為圍棋很難學,但這套方法,不但成功讓六歲小孩在十分鐘內學會下棋,還能反過來教阿公、阿嬤。」王銘琬妻子、知名旅日作家劉黎兒興奮說起今年四月,在日本有「圍棋之城」之稱的岩手縣大船渡市,王銘琬以這套方法,在短短數分鐘內教會幼兒園小朋友下圍棋,「這群可愛的小老師,還能『逆向教學』,去教安養院九十歲的阿公、阿嬤。」

 

王銘琬表示,很多認知活動的設計受限於為患者服務,都是「單向」,不見得適合照顧者;唯有下圍棋是雙方都能享受的活動。「想想平常沒有共通話題的祖孫倆,透過下棋互動,對長輩來說,不就是防治失智最好的『社交』?」

 

劉黎兒說:「透過純棋,台灣可以教世界各國的人下圍棋,全球一起防治認知症,是源自台灣的『台灣價值』與貢獻。」王銘琬夫妻也將於八月三十日返台,在本刊主辦的「幸福熟齡論壇」中,分享十分鐘簡易圍棋,教民眾有效預防失智。

 

今年以來,夫妻倆馬不停蹄走訪日本各地推廣,並在趨勢科技的協助下,開發了台幣五十元就能簡易入手的「棋具」,還將推出可線上對弈的圍棋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