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走進社區助善終 北市聯醫力推居家安寧

仁醫走進社區助善終 北市聯醫力推居家安寧

高齡浪潮席捲全球,台灣也已邁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帶來的長期照護議題備受關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廣社區居家安寧,幫助末期病人在家善終,成效良好,日前獲得第一屆政府服務獎,更是「專案規劃類機關」十個獲獎者中唯一獲獎的醫院。

第一屆「政府服務獎」共有174個機關參獎,最後僅評選出30個得獎機關(整體服務類機關20個、專案規劃類機關10個),登上得獎名單實屬不易。

 

更舒適更有尊嚴

社區安寧是趨勢

 

高齡社會到來,許多長者因病反覆進出醫院、三不五時送急診搶救,有些臥床病人居住的老舊公寓沒有電梯,每次送醫更是一種折磨。生命最後,我們還能不能保留一絲尊嚴?

 

居家安寧是答案,也是全球趨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指出,社區居家安寧可以幫助末期病人在熟悉的環境與親人陪伴下,舒適且有尊嚴的離世,同時讓家屬沒有遺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力推社區居家安寧,造福末期病人。(攝影/林芷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正朝向「亞洲第一個以醫院/社區為基礎的醫療機構」目標,協助有意願在家善終者獲得居家安寧療護。目前累計收案1077人,106年照護人數佔全國8%,全台第一。

 

▲居家安寧照護讓病人在家中就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圖/北市聯醫提供)

 

十大疾病末期者

可加入安寧照護

 

許多民眾誤以為只有癌末病人才能接受安寧照護,事實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安寧發展中心主任孫文榮表示,該院的收案對象包含癌症、失智症、心臟疾病、肝臟疾病、腎衰竭等十種疾病的末期病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市聯醫的照護對象中,106年非癌症病人占率也已成長至58.35%,和國際非癌症安寧比率60%相當,與國際水準看齊。

 

每兩週居家訪視
在家善終更安心

 

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來說,經過醫師評估並由病患本人或家屬簽署安寧緩和醫療同意書後,即可納入該院的社區安寧照護服務。

 

▲對於不方便外出的臥床病人來說,居家安寧照護非常重要。(圖/北市聯醫提供)

 

安寧團隊的醫師和護理師會視個案情況,一般是每兩週居家訪視一次,每次大約一小時。針對情況不穩定的病人,訪視頻率可能增加至每週一次。平時若病人有突發狀況,家屬可撥打24小時諮詢專線,提供病患更好的日常照護。

 

在團隊的努力之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在平均照護人數、醫師、護理、社工等訪視次數及總訪視次數,佔全國比率排名分屬第一或第二名,家屬團隊的滿意度也高達97.3分。

 

另外,106年照護對象在宅死亡比率已成長至57%,整體死亡照護對象期望死亡地點符合率亦提升至89.1%,死亡照護對象符合在宅善終率則提升至89.4%。

 

跨專業整合照護

急診設安寧服務

 

每次家訪除了醫師和護理師到場之外,根據病人需求可能還會照會社工師、營養師、中醫師等專業人員,滿足病患需求。

 

▲除了看診之外,安寧團隊也提供病人在營養與日常生活上的改善建議。(圖/北市聯醫提供)

 

除了社區安寧照護之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更首推安養機構社區安寧照護、建立急診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服務,甚至開創中西醫整合的安寧模式。

 

急診安寧的部分,孫文榮主任解釋,末期病人送至急診後若還要插管、電擊或送往加護病房,對患者是一大負擔,因此急診醫師若判斷患者已是末期病人,就會告知家屬還有安寧照護的選擇,家屬可以現場決定是否讓病人轉為安寧照護,減少往返醫院的痛苦。

 

中醫師發揮專長

改善病人失眠痠痛

 

中西醫整合的部分,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醫務長葉裕祥指出,末期病人常有失眠、痠痛、便祕、食慾不振的困擾,中醫師配合團隊居家訪視時,會針對患者的狀況給予適當舒緩與飲食衛教,病家對中醫照護的接受度也很高。

 

比如,給予食慾不振的患者開立健脾胃的中藥處方;替肌肉痠痛的病人進行推拿或塗抹中藥水緩解;協助失眠病患進行穴位按壓等。除此之外,還會提供辛苦的照顧者一些中藥膏、藥布以改善腰痠背痛的現象。

 

▲圖為牙科到宅服務,照顧中、重度身心障病人的口腔衛生。(圖/北市聯醫提供)

 

孫文榮主任強調,社區居家安寧照護不是一個人就能做,需要整個團隊齊心協力進行。雖然投入居家安寧相當辛苦,但確實幫助許多老人家在宅善終,非常值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未來將持續帶動基層社區、醫療機構投入,增進台灣安寧療護品質,達到「病人善終、活人善生、生死兩相安」的願景。

 

台北市都會型社區安寧照護簡介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