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德國 青銀共居助長者走出孤獨

借鏡德國 青銀共居助長者走出孤獨

台灣在今年3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但只要提到銀髮,總讓人聯想到長期照顧與生病醫療等沈重問題,長年旅居歐美的文化評論家王瑜君博士建議,面對退休族的人生下半場,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走出孤獨」,因為現在幸福快樂的退休族不再只是在家受人侍奉,而是該勇於追夢、學習享受自己的新人生。

高齡化現象不只發生在台灣,但王瑜君直言,在歐洲國家根本不會聽到「下流老人」或「孤獨死」等社會名詞,長年往返歐洲與台灣,她發現歐洲人不分年齡「都超級會過生活」,即使是退休族,同樣樂於學習、勇敢追夢。

 

以台灣為例,如果走入松年大學,會發現銀髮學生大多是女性,少見男性的身影。這種現象在日本稱為「退休丈夫症候群」,因為退休後的男士突然沒有名片與辦公室,生活中突然失去重心,因此她認為「要好好生活對男士特別困難」。

 

而在德國就有協會專門解決熟齡孤獨問題,王瑜君表示,歐洲許多長者退休後會組讀書會,彼此討論閱讀心得,並刺激思考力。

 

德國也鼓勵跨世代的合作,以德國近幾年湧入數百萬新移民為例,許多銀髮族籌組志工團隊,擔任孩童的世界爺爺、世界奶奶,付出關懷與陪伴,甚至教他們德語,而這些新移民也可以回過頭指導老人家使用3C產品。銀髮族走入團體,不只找到生活重心,同時幫助社會解決移民問題。

 

「因為好好生活的態度,讓他們變得重視人性。」王瑜君觀察,德國對於人的老後生活有無限創意,現在已經有許多老人家自己找老朋友,共同買地建屋,設計自己的老後生活。另一種做法則是「青銀聚合計劃」,目前全德已經有約 450棟青銀聚落,克服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一群老人與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年輕人共住共好。

 

王瑜君舉例,在德國科隆一位阿嬤因為子女離家工作正處於空巢期,他兒子便登報尋找願意共住的青年,以類似打工換宿的方式,每週貢獻一定時數的陪伴,包含日常用餐、看電視或聊天,甚至幫忙購物,換取免費住屋,不但解決青年租屋的需求,也能幫助長者走出孤獨困境。

 

王瑜君以德國經驗,證明不一定要靠政府的力量,以長者的行動力,同樣能解決社會問題。「困境不見得是困境,看你怎麼做」,台灣雖然走入高齡社會,但學習沒有年齡之分,如何讓長者而走出孤獨,進而規畫、設計自己的新人生,成為台灣社會目前需要面對的問題。

 

▲文化評論家王瑜君今天下午前往北科大演講,分享德國如何協助年長者走出孤獨。(攝影/邱璟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