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妙新聞》宋朝書展免費觀書、茶酒招待!

宋朝妙新聞》宋朝書展免費觀書、茶酒招待!

什麼?宋代也有圖書展覽會嗎?是的。只不過那時候不叫「書展」,而是叫作「曝書會」。所謂「曝書」,顧名思義,就是將書籍搬出來晾晒。

撰文/著名宋史研究者 吳鉤

 

無意間發現,中國幾個重要的書展,時間都集中在盛夏時節,如香港書展通常在七月開幕,上海書展基本上都是選擇八月舉行,廣州南國書香節的開幕日為每年八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則是九月開展。

 

我不知道這樣的時間安排是出於巧合,還是有意向興起於宋代的「圖書展覽會」致敬。

 

什麼?宋代也有圖書展覽會嗎?是的。只不過那時候不叫「書展」,而是叫作「曝書會」。所謂「曝書」,顧名思義,就是將書籍搬出來晾晒。

 

以前,不管是公家藏書,還是私人藏書,為了除溼防黴、驅蟲防蛀,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前後都要曝書,漢代的生活指南書《四民月令》已有曝書活動的記載:「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習俗然也。」

 

這種曝書的習俗一直延續到宋代,北宋的司馬光是一位大藏書家,在自家園林「獨樂園」中修建了一間「讀書堂」,藏書一萬餘卷。

 

這麼多的藏書都保存得非常好,如同新書,原因就是司馬光懂得曝書:「司馬溫公獨樂園之讀書堂,文史萬餘卷,而公晨夕所常閱者,雖累數十年,皆新若手未觸者。嘗謂其子公休曰:賈豎藏貨貝,儒家惟此耳,然當知寶惜!吾每歲以上伏及重陽間,視天氣晴明日,即設几案於當日所,側群書其上,以曝其腦。所以年月雖深,終不損動。」

 

但是,這類曝書活動只不過是藏書史上的小枝末節而已,自然不值得專門寫文章來介紹。還好,宋朝人的曝書習俗出現了一個歷史性的變遷:從技術性的曝書發展出制度性的曝書會。會,即文人學士的聚會。

 

曝書會就是由曝書活動引發出來的文人雅集。原來,宋朝的皇家圖書館(祕書省,準確地說,也就是今日的國家圖書館)在曝書期間,晾晒的藏書都對詞臣學士開放,詞臣學士都可以到曝書之所,觀摩皇家藏書及其他珍貴藏品,一飽眼福。

 

皇室又準備了茶水、果品款待觀書的詞臣學士,為他們擺酒設宴。可以說,宋朝的曝書會,出於防黴、防蛀之需的曝書已不是活動的重點,讓詞臣學士有機會一覽皇家藏書的「會」才是其意義之所在。這樣的曝書會,顯然就有點像圖書展覽會了。

 

宋朝的圖書展覽會也不只於七月初七舉行一天,而是持續兩、三個月之長。

 

北宋時,「祕書省所藏書畫,歲一曝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罷」,皇家書展的時間長達三個月;南宋紹興年間,祕書省言:「本省年例人夏曝晒書籍,自五月一日為始,至七月一日止。」則可知南宋的曝書會是持續兩個月。

 

閱讀這些文獻記載時,可不要被「曝」、「曝晒」之類的字眼迷惑了,以為史料說圖書要晾晒兩、三個月;文獻告訴我們的真實資訊是,宋朝的圖書展覽會通常從五月初一開幕,持續至七月或八月。

 

從宋人的記述還可以瞭解到宋朝曝書會的諸多細節:「祕閣下設方桌,列御書圖畫。東壁第一行古器,第二、第三行圖畫,第四行名賢墨蹟,西壁亦如之;東南壁設祖宗御書,西南壁亦如之。御屏後設古器琴硯。

 

道山尚堂並後軒、著庭皆設圖畫。開經史子集庫、續搜訪庫,分吏人守視。早食五品,午會茶果,晚食七品。分送書籍《太平廣記》《春秋左氏傳》各一部;《祕閣》、《石渠碑》二本,不至者亦送。」

 

也就是說,宋朝圖書展覽會展出的不僅僅是藏書,還有古器、琴、硯、圖畫等皇家名貴藏品,所有的展品都分門別類,陳列有序;同時開放皇家藏書庫,允許參加曝書會的人入內觀覽。

 

皇家還免費提供早點、午點與晚餐,以示對國家優秀學者的優撫。所有與會之人都獲贈朝廷刊印的《太平廣記》、《春秋左氏傳》各一部。有資格與會但因故未能參加的官員,也可以獲贈《祕閣》、《石渠碑》二本。

 

當然,現在的書展幾乎不設門檻(一般只收門票),這點有些不一樣,宋朝的圖書展覽會並不是完全開放的,一般只允許翰林學士、臺諫官、館職、中書舍人與給事中等大學者參加。

 

儘管如此,這種有限的開放還是突破了皇家藏書的封閉性,讓一部分學者有機會接觸到珍貴的皇家藏書。

 

今天讀宋詩會發現,不少宋朝詩人都用詩歌描述了他們翻閱皇家藏書與藏品的收穫,如蘇軾有詩寫道:「三館曝書防蠹毀,得見〈來禽〉與〈青李〉。」

 

說的就是他在曝書會上讀到王羲之〈青李來禽帖〉時的驚喜之情,歸家之後還回味無窮:「歸來妙意獨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梅堯臣的長詩〈二十四日江鄰幾邀觀三館書畫錄其所見〉也是講述他參加曝書會、得見「世間難有古畫筆」的難忘情景:「五月祕府始曝書,一日江君來約予。世間難有古畫筆,可往共觀臨石渠。我時跨馬冒熱去,開廚發匣鳴鑰魚。羲獻墨蹟十一卷,水玉作軸光疏疏。最奇小楷樂毅論,永和題尾付官奴。又看四本絕品畫,戴嵩吳牛望青蕪。李成寒林樹半枯,黃荃工妙白兔圖。不知名姓貌人物,二公對弈旁觀俱。黃金錯鏤為投壺,粉障復畫一病夫。後有女子執巾裾,床前紅毯平圍爐。床上二姝展氍毹,繞床屏風山有無。畫中見畫三重鋪,此幅巧甚意思殊。孰真孰假丹青模,世事若此還可籲。」

 

設想一下,如果能零距離觀摩、摩挲故宮博物館的所有藏品,一定讓人激動不已。

 

除了皇家的圖書展覽會,宋朝的私人藏書家亦在夏季舉行曝書會。這類民間的曝書會通常也是開放式的,也會預備茶品、水酒招呼前來觀摩藏書的朋友,以書會友,詩酒唱酬。

 

北宋學者宋敏求也是一位藏書家,家有藏書三萬餘卷,曾多次主持曝書會,觀者如雲。

 

當時許多文人學者為方便向宋敏求借閱圖書,紛紛搬到宋家附近居住,導致那一帶的房租猛漲了一倍:「(宋敏求)居春明坊時,士大夫喜讀書者多居其側,以便於借置故也。當時春明坊宅子比他處僦值常高一倍。」

 

不管是皇家書展,還是私人曝書會,都是非商業性質的圖書展覽會。那麼宋代有沒有商業性的圖書展銷會呢?也有。

 

北宋開封的大相國寺就是一處圖書展銷中心,「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大相國寺的圖書展銷,每月舉辦五次。

 

南宋紹興府的開元寺,也有一個圖書展銷區,開展時間為每年元宵節:「歲正月幾望,為燈市。傍十數郡及海外商賈皆集,玉帛、犀、名香珍藥、組繡、髹藤之器,山積雲委,眩耀人目,法書、名畫、鐘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間出焉。」紹興府每年元宵節都要在開元寺舉辦大型的商品展銷會,其中包括圖書展銷。這是以圖書零售為主的展銷會,有點類似臺北國際書展。

 

福建路的建陽縣是南宋時期的全國刻書業中心,稱「圖書之府」,每個月都有定期的書市/圖書展銷會:「書市在崇化裡,比屋皆鬻書籍,天下客商販者如織,每月以一、六日集。」這是以圖書批發為主要功能的書展,有點像上海書展與北京書展。

 

各類書展在宋朝湧現,實際上就是宋代文教事業高度發達的體現。

 

王國維先生說:「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後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宋朝興起的書展,可為王、陳二位的論斷做一生動注腳。

 

(本文摘自《宋朝妙新聞》,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