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卡董事長林向愷,於八○年代初期赴美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就曾因周末總是與酒為伍,被論文指導教授「二○○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德蘭」(Finn E. Kydland)消遣,「你把釀啤酒的時間拿來做學問,成就會更高。」林向愷以一句「這是我的休閒生活」輕鬆帶過。
▲釀酒跟品酒,是林向愷與太太徐光蓉(左)的共同嗜好。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4.歐洲人喝啤酒常配淡菜,林向愷特別上市場採買,炒一盤海瓜子下酒。
5.林向愷自豪的烤麩,塊頭大、口感十足,關鍵就是絕不用回鍋油。
6.巴伐利亞風味的小麥啤酒,雖然釀造者台啤從不宣傳,但林向愷很愛,還全台搜刮。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力推民間釀酒 曾槓上財長
林向愷初釀時還不會煮麥汁,就從超市買現成的比利時進口麥芽漿兌水,添加酵母、啤酒花,再按喜好放入不同的香料、果汁或果皮。美國法令規定,每人每年釀酒最高額度為五十加侖,林家一年平均釀三次,每次十加侖,做完便帶給同學和老師分享。讓原本只喝市售便宜啤酒、勸林向愷多做學術研究的教授,後來也被他的自釀收服,甚至十年前訪台時一提起林向愷,即笑稱對這位學生的啤酒印象最深刻。
學成歸國時,台灣尚未加入WTO,啤酒花無法進口,釀酒不成,林向愷的大炮性格發功,某次和時任財政部長邱正雄吃飯,更直接表明,「我最近在釀啤酒。」起初邱正雄裝傻,講到第三次,邱發出警告,「再說把你抓起來。」
當時林向愷一心想打破禁忌,「為什麼只准喝專賣的酒,太不合理了!」後來菸酒專賣取消,台灣第一張民間釀酒執照,在他擔任高雄財政局長期間,發給港都一家小酒廠。
▲林向愷釀酒不講究器具,一個汽油桶,就是他裝發酵麥汁的容器。
設備不求高檔 汽油桶也行
林向愷偏愛風味多元的比利時啤酒,「試過很多口味,夠酸的水果都行,百香果最好喝,加柚子皮或橘子皮也適合,比較特別的有九層塔和酸梅。」經驗老到的他,直說釀啤酒不難,「瓶子徹底消毒,洗乾淨就能提高成功率,」他也不追求高檔設備,「我的麥汁是放汽油桶裡發酵,被人家笑是low-tech!」
釀啤酒的「high-tech」,林向愷說在於左右啤酒風味、將麥汁變成酒的酵母,但他採用適合自宅釀造的頂層發酵法,頂層發酵啤酒裝瓶時,通常會加入果糖,讓酵母進行第二次發酵,如葡萄酒陳放,擺十到十五年沒問題,某次他意外翻到一支被遺忘九年的自釀,打開一飲,滋味極好。「要喝味道一致的啤酒,去外面買就好,幹麼自己釀?」
他甚至考慮贊助下一屆自釀大賽,提倡在家釀酒,「減少酒駕,增進親情交流。」在這位台灣最「宅」經濟學家心中,家的價值,永遠最高。
林向愷
現職/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自釀年資/33年
擅長風格/比利時啤酒,偏愛麥芽口味重一點的風味,釀酒時水量通常會減半,做出外觀呈黑巧克力的酒體顏色。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