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角度 + 五個時期 認識趙無極
趙無極九十四年精彩人生,我們從五個角度與時期,一窺其奧祕。
一、全球五百大藝術家排名十六
今年三月,重量級藝術榜單出爐,雅昌藝術網與Artprice共同發布的二○一六年度全球藝術市場報告中,以拍賣總成交額計算的前五百大藝術家,趙無極為第十六名,這有多厲害?這麼說吧,安迪沃荷排第九,夏卡爾在趙無極後面,名列十七,草間彌生則落到二十名以外。榜單公布兩個月後,趙無極在佳士得以新台幣五億一千八百萬元的高價,打破一三年於北京蘇富比創下的四億四千萬元紀錄,馬上又成為焦點。
二、不只是抽象畫
趙無極最為人熟知,也是拍場上經常現跡的作品,是所謂的抒情抽象畫,但回顧趙無極的創作生涯,畫風可分為五個時期。他二十八歲赴法國留學,並遊歷歐洲各國,看了許多教堂、古蹟,回巴黎之後,開始創作結合大自然、建築等主題的畫作,線條具象,有船有人有教堂,細細的線條潦草抖動,風格明顯受到畫家保羅克利(Paul Klee)的影響,這段時間被稱為「克利時期」。
第二段「甲骨文時期」,台灣人一看就懂,他把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鐘鼎文,以自己的方式詮釋,粗粗的墨色筆畫,氣勢渾雄,完全不同於前一時期的纖細輕柔。接著進入「狂草期」,在接受了紐約抽象表現主義啟迪後,正式轉往抒情抽象發展,這段時期的畫更有氣勢,從力道分明的筆觸裡彷彿能看到他大筆揮毫的景象。最後是「空靈期」,調子軟了,顏色清亮,畫面留白,有著打太極雲手一般的流暢。趙無極離開人世前六年,轉進「水彩」的世界,而且頗多回歸具象的表達,輕盈地勾繪竹子、花卉、湖水,色彩斑斕,有他對生的感恩,與面向終點的淡然。
三、結過三次婚的專情男子
趙無極擁有三次婚姻,第一任妻子謝景蘭是青梅竹馬,兩人一起去法國,並育有一子,謝後來愛上法國男人,離趙而去,姻緣維持十五年。第二任妻子陳美琴受精神疾病所苦,令趙頗為消沉,開始酗酒,兩人在一起十四年,直到陳美琴去世。第三任妻子梵思娃(Franoise Marquet)與他相守到最後,度過二十六載。趙無極有幾幅畫,與他生命中的三個摯愛密不可分,這次展覽中皆有展出。
四、無名之畫
一九五八年,趙無極的作品不再有標題,而以「無題」、「抽象」,或創作日期命名。他認為自己的繪畫生命,在當時進入非常重要的轉折,開始往內心探尋,同時他也想避免觀眾看到作品具體命名,就被左右了視覺經驗。而趙無極作品的落款,是以中文名「無極」與英文翻譯姓氏「ZAO」組合而成。
五、世界的趙無極
全球有超過二十個國家收藏趙無極的創作,一百五十多件公共館藏,古根漢美術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等重要機構,皆將他的畫作納入永久館藏,他也是第一位在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展覽的華人藝術家,紐約亞洲協會去年首度舉辦他的大型回顧展,此回顧展於明年三月結束後,將移師巴黎現代美術館。
狩獵和捕魚
Chasse et Pche
1952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125 x 130 cm
Image of work by Zao Wou-Ki/ProLitteris, Zurich. All rights reserved.
資訊:無極之美-趙無極回顧展
2017/09/16~2018/03/04
亞洲大學 現代美術館
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asiamodern.asia.edu.tw
香港佳士得拍賣
5億1800萬新台幣
29.09.64
1964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230 x 345 cm
(圖/佳士得提供)
最大藏家 馬維建vs. 趙夫人 梵思娃 賞析無極之美
趙無極的人生下半場,有兩人對他影響至深,一位是前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策展人、他的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三十歲那年,梵思娃與五十六歲的趙無極結為連理,不僅協助趙無極出版畫冊、辦展,並與其合著《趙無極自傳》;另一位是台灣人,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馬維建,三十一歲那年,馬維建赴法拜訪趙無極,後來元大文教基金會多次贊助趙無極於中國與台灣的展覽,馬維建也成為全球最大的趙無極藏家。兩人在此次展覽之前,進行了短暫而稀有的公開對談,分享他們如何感受趙無極的創作生命,以下為節錄。
以畫向大師致敬 謙卑且最具感情
馬維建:年輕時我並不了解抽象藝術,最初收藏林風眠的寫實作品,到一個極致,朋友建議我研究林風眠的學生:趙無極。
一九九六年,我買了第一件趙老師作品,是張紅色的畫;兩年後第一次踏進巴黎趙家,我問老師,「亞洲藏家喜歡紅色,為什麼不多畫一點,滿足大家喜好?」老師回答,「紅色調偏了,就會像中國人漆大門」、「我從不在乎藏家喜好,而是要畫自己滿意的東西」。所以晚年,老師反而獻給夫人一幅紅色三連屏《向梵思娃致敬》,因「紅色像她,熱情直率」。這次展覽中,有好幾幅趙老師向某人致敬的作品,當一個藝術家,把畫取名向某大師致敬,一定是既謙卑又充滿把握,盡力達到對方認可的程度,可說是趙老師一生中,最有感情的創作。
梵思娃:這次展覽囊括趙無極十五歲之作一直到最後幾張水彩畫,是標準的回顧展,他的油畫有一千八百件左右,其中十張,是向某人致敬,包括他的好友親人。友誼在趙無極生命裡非常重要,他到處有朋友。比方法國詩人亨利米修,趙無極畫版畫,他在旁題詩;以及相識超過半世紀的貝聿銘,貝聿銘將趙無極的畫放到他多座建築中,而當年羅浮宮擴建,貝聿銘因在法國曾有不愉快經驗,原本不願投標,法國文化部長託趙無極居中協調,才促成美事。
馬維建:趙老師很不喜歡被問,「你的抽象在畫什麼?」他的回答永遠都是,「你看像山水,就是山水,像花草就是花草,像貓像狗也好,抽象永遠是依觀者當時的心境而變化」,趙老師晚年的水彩系列,是反應他看到日內瓦湖景致與自家庭院,得到的慰藉。他說就算大家喜歡甲骨文和狂草時期,他也不會回頭畫同樣主題,那是他三、四十歲的心境,晚年他想在繪畫裡,找到平靜。
梵思娃:旅行對趙無極很重要,沒靈感時,他會去旅行,並且把旅行時看到的山水景色,融入畫中,而且每次出遊,他都會買一支錶和一個行李箱。而中國對趙無極作品影響究竟有多大,我無法明確回答,但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去過黃山,因為那是每個中國文人一生最大的夢想。
安藤忠雄為亞洲大學所設計的三角形美術館,令趙夫人梵思娃女士印象深刻,也被馬維建譽為「兩位大師跨時空的光影對話」。
《屏風》畫於2005年,為趙無極少用之手法,也是全球首度亮相之作,前師大美術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王哲雄表示,由此可見趙無極已將水墨畫昇華到「非形之形」的境界。
馬維建與趙氏夫婦私交甚篤,趙無極臨終時,趙夫人親自去電通知馬維建,只因不希望他得從新聞報導才得知此事。
無題
Sans Titre; La Danse
1948-1949
油彩、畫布 Oil onCanvas
130 x 195 cm
攝影:DennisBouchard
Image of work by Zao Wou-Ki/ProLitteris,Zurich. All rights reserved.
馬維建
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
與趙無極關係:全球最大趙無極畫作藏家
認識趙無極:19年
Franoise Marquet 梵思娃
前巴黎現代美術館館長
與趙無極關係: 夫妻
認識趙無極:40年
代理人細數往事 耿桂英 讀出畫中話
耿桂英
耿畫廊負責人
與趙無極關係: 趙無極亞洲代理畫廊
認識趙無極:21年
在收藏趙無極畫作的頂級藏家中,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馬維建最受推崇,但當年馬維建能見上趙無極一面,還是耿畫廊創辦人,耿桂英牽的線。
耿桂英八○年代起在畫廊工作,她回憶:「以前買畫是按畫布尺寸算錢,愈大愈貴,畫面裡有『滷蛋』(指太陽,象徵旭日東昇),也可以抬價,而且印象派和寫實才討喜,抽象沒人懂。即使趙無極已具國際知名度,在台灣卻很冷門。」
飽閱世情 處事圓融且睿智
趙無極有張知名畫作,《向杜甫致敬》,二○○八年亞洲金融海嘯時,於佳士得秋拍,被馬維建以一億九千五百萬台幣標得,但在一九九二年,耿桂英只花了台幣一百三十萬元,就在一場法國小型拍賣會上買到了,而且沒人跟她搶。
「我被裡面一股濃濃的情感電到,那種悶燒,戰後殘骸的味道,令我想起小時候背的唐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但那時我根本不知道主題跟杜甫有關。」其實,它還有弦外之音,趙無極的第一任妻子謝景蘭外遇,兩人於一九五七年離異,該畫作完成於一九五六年,耿桂英分析,「從畫裡明顯看出,趙老師在壓抑怒氣,他很悶,只得藉愛國情懷來抒發情緒。」
在耿桂英心目中,趙無極是睿智的長者,「曾有媒體問他,怎麼看台灣市場?他只回答,買畫不要用太多感情。」耿桂英的解讀是,「簡單比喻,某藝術家是你的好朋友,因為友誼,你拚命買他的畫。當時台灣本土熱,對本省籍畫家的偏好,就是感情用事。」有次她請教趙無極怎麼欣賞一幅畫?他答,「看那張畫有沒有呼吸」,當時耿桂英不解,反覆咀嚼後才明白,一件好作品不同時間會帶給觀者不同感受,它一直在說話,有生命,會呼吸。
聊趙無極,耿桂英有太多印象深刻的回憶,她驚訝趙無極沒助理,再大的畫,都是自己刷、自己扛;他畫畫不准別人在場,連太太都不許,一個人關進工作室,聽著交響樂作畫。趙無極愛貓,常常把貓抱個滿懷,嘰哩呱啦對著牠講法語,偏偏夫人愛狗,每次狗欺負貓,趙無極會抄起棍子,為貓打抱不平。趙無極更是位極佳的調停者,有一年,元大贊助趙無極在中國的展覽,主辦單位把元大金控寫成元大保險,馬志玲氣沖沖地對趙無極講上海話抱怨,趙無極幽幽地說,「他像我爸爸」,一句話把大家逗笑,更化解了僵局。「從趙老師身上,我學到智慧」,耿桂英說,這是最大的獲得,一生受用。
向杜甫致敬
Hommage Tou Fou
1956
油彩、畫布 Oil onCanvas
195 x 130cm
台灣唯一門生 曲德義 西方媒材 創造東方空間
曲德義
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與趙無極關係: 師生,台灣唯一接受過趙氏指導學生。
很少人知道趙無極曾短暫任過教職。現任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前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義,八○年代於巴黎攻讀碩士時,曾上過一年趙無極的繪畫課。
深厚東方底蘊 線條如書法
他回憶當年情景:「班上同學大多已在畫壇活動,我和很多同學一樣,都是有作品要請教老師才出現,趙無極想了個方法,要學生課堂上練習人體素描,因為家裡總沒有裸體可以讓你畫了吧,非去學校不可。」但曲德義不喜素描,拿了黑白抽象畫交作業,趙無極看了就問,「你是要畫符號還是繪畫性的畫?」他立刻被點醒,「看趙無極的畫,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追求的是繪畫性,他的線條不只是符號而已,而是表現和空間之間的關係。而且你仔細看他的線,不像西方人畫抽象,一筆揮過去,他是像畫水墨,一層一層疊上去,線條也如書法,墨分五色。」
曲德義稱趙無極為開創者,「他有東方背景,但去西方不會只拿毛筆騙人,而是活用西方媒材,創造自己的風格與處理空間的方式,也為後來的藝術家鋪下更廣的路。」
曲德義所收藏,趙無極1951年的素描,為克利時期畫風,此作在法國拍賣場標得。
「關係」收藏家 翁美慧 歪頭彎腰的緣分
翁美慧
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與趙無極關係: 藏家,曾赴巴黎親訪趙無極夫婦。
趙無極有藝術高度、落槌高價,加上動輒超過兩百公分的大畫,人們總是仰望他的畫,但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翁美慧的趙無極體驗,卻是從歪頭彎腰,一個奇怪的姿態開始。
「有次我在畫廊看到好大一幅畫,大概有三百號以上(約290170公分),因為天花板很低立不起來,只能橫著擺,我必須盡可能彎下腰,斜著身體看。」即使事隔三十年,首次見到趙無極作品的場景,翁美慧仍記憶猶新,而且一見鍾情將它買走,那時,台灣沒幾個人認識趙無極。
以信仰比喻收藏 照見內心對話
一路下來,翁美慧已屬台灣重量級的趙無極藏家,問她為什麼喜歡?她說,「現在大家習慣從價格去理解他,但趙無極之於我是真心喜歡,不是因為他美術史地位有多高,或作品可以增值;他的畫與我朝夕相處,價值來自生活中長時間累積醞釀的感受,無法三兩句說清楚。」
好的藏家收藝術品,會在意它能否引發自我對話。愛畫畫、逛美術館,又會彈琴、唱歌劇的翁美慧,感受力尤其敏銳,「我家客廳左右兩面牆上,掛著趙無極兩幅畫,它們彼此對話,會動,動感帶來音樂性,畫裡的大器澎湃,令我聯想到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她又以信仰比喻收藏作結:「信徒與神的關係是內化的,自己知道就好,不必到處宣傳。這麼多年來,我收藏的是一份心情,一份關係,令我照見內心,成為心中最珍貴的寶物。」
15.1.96
1996
油彩、畫布 Oil onCanvas
130 x 97 cm
8.8.88
1988
油彩、畫布 Oil onCanvas
130 x 97 cm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