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個關鍵小事輕鬆就能做到 跟著日本富豪貼身總管學 有錢人的日常致富

28個關鍵小事輕鬆就能做到 跟著日本富豪貼身總管學 有錢人的日常致富

新井直之(圖片/新井直之提供)

富豪之所以有錢,往往取決於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每天只要學習完成幾套好習慣,你也有機會堆疊出大財富,邁向成功的殿堂 。

在日劇《推理要在晚餐後》裡,女主角是擔任刑警工作的富家千金,男主角是她的貼身管家,也就是日文的「執事」。故事中,靠著貼身管家滴水不漏的觀察力,千金小姐才能屢屢破案。

為了精準刻畫頂級富豪的日常舉止,這齣日劇邀請新井直之擔任指導顧問。他也是一位富豪執事,過去十年,只為身價五十億日圓以上的有錢人服務。身為一位稱職管家,新井同樣具有極度細緻的敏銳觀察力,只不過,他每天細細記錄的,是主人日復一日的所作所為,從日常生活看似不經意的小動作當中,找到頂級富豪最私密的「日常致富術」。

二○一五年,他把多年來的觀察心得集結成冊,出版《只有頂尖執事才知道,平凡人變富豪的五十三個金錢哲學》,引起廣泛討論,也讓他成為日本當今最知名的「富豪行為專家」。

「你知道你的錢包裡現在有多少錢嗎?」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新井先是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就他服務過百位頂級富豪的經驗累積,這個問題,是「有錢人與平凡人差距」的原始起點。

 

發現一:知道錢包剩多少,因為要杜絕亂花錢


「我發現,大富豪們隨時都知道自己手邊有多少錢,不只記得還有幾張大面額的鈔票,甚至,連剩下幾塊錢都知道。」新井睜大了眼睛說:「許多我服務過的富豪,都能講出口袋或皮夾裡剩下多少錢,而且,是以『一日圓』為單位。」別忘了,一日圓差不多等於新台幣兩毛七分。

富豪們並非擁有超凡入聖的記憶力,關鍵在於,「他們非常清楚每天要花多少錢,也不會帶多餘的錢在身上。」新井解釋,多數人都知道記帳是一切理財行為的根本,記帳的目的,是「透過掌握錢的流向,減少亂花錢的行為」,對於富豪來說,則是利用「不帶多餘的錢在身上」這個小動作達到同樣目的,既然身邊總是沒有多餘的錢,也就慢慢養成了「沒事不會多花錢」的消費特質。

「帶的錢不多,花的錢固定,當然容易記住皮夾裡剩下幾塊錢囉!」新井說,他服務過的某位富豪,會每月提撥一筆金額存入特定帳戶,作為日常生活開支之用,「雖然不到零誤差,但是每月月底,這個帳戶的餘額從未超過兩百日圓。」

兩百日圓,等於五十四元新台幣,由此足見,富豪對於日常開銷的精準掌握度。

「即使身價幾十億元,對於自己生活費的控管,竟可以準確到百元單位。」新井佩服地說。他進一步表示,不只是皮夾裡的錢,從活存、定存,乃至於手中股票、基金、房地產的成本、配息狀況、目前市價,富豪們都會隨時確認。

知道這些投資項目的增值狀況,目的不是自己看了開心,對富豪來說,這反而像是在確認「自己終於能有多少的額外開銷」。

新井回憶,他曾服務過一位女富豪,就像電影常見的貴婦,「她也非常喜歡買珠寶,」但是,一般人只看到貴婦揮金如土的一面,卻忽略了她的「金」是從哪裡來,「原來,她只用定存的利息買珠寶。」女富豪曾經坦白地對新井說,「自己工作賺來的錢,才不會拿去買珠寶呢!」

主動收入是最堅實的財富基礎,被動收入才能用於「非必需」的花費,這個理財常識,富豪們心知肚明,也都確實執行,「每次我問他們致富祕密是什麼,得到的答案都一樣:不要亂花錢啊!」

 

發現二:一秒鐘也要計較,因為時間就是機會


掌握財務細節只是諸多富豪特質的其中之一,在新井眼中,富豪更有許多平凡人意想不到的堅持與「怪癖」,這些小動作,讓他們在工作與決策上總能快人一步,也是打造億萬富豪的細微門道。

舉例來說,「我有一位年輕的超級大客戶,年約四十歲,是歐洲區排行前十名的大富豪。每次接待他,團隊都會繃緊神經。」新井說,這位客戶有個非常難搞的怪癖,「所有他能看到的時間顯示,都必須完全正確,差一秒都不行!」

新井搖著頭笑,為此,他們每天早晚都得根據這位大客戶的行程,到每個場合重新校正所有的計時設備,「哪怕是冷氣遙控器上的顯示時間,一有錯誤,富豪就會大發雷霆。」

終於有一次,新井對這位富豪大膽提問何以如此龜毛,那位歐洲富豪對他說:「只有在時間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說,比別人多掌握一秒,就多贏了對手一秒。「他們非常珍惜時間,深刻了解每一秒鐘的重要性。」新井說出富豪的另一個共通點,以秒為單位管理自己的時間。

他提出自己的觀察,由於富豪們多在各國投資,「他們總在稍縱即逝的時間中,追求最大的機會。」新井又舉例,大富豪買私人飛機,其實不見得是為了炫富,「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富豪遇到令他們心動的投資機會,即使距離再遠,也會取消行程,搭私人飛機趕去。」

以一日圓為單位管理金錢,以一秒鐘為單位管理時間,富豪們看來都是錙銖必較,缺少了些「人味」,新井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眼中,大富豪們其實也是很有溫度的。

 

發現三:對人有溫度,因為人脈是最好的投資


「到現在,我每個月都會收到『前老闆們』的關心或小禮物。」新井說,富豪們的另一共通點,是「重視人際關係」。

「他們,真的很願意給。」新井的口氣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他以借錢為例。「富豪們從來不借錢,」才剛這麼說,他很快又修正說法:「應該說,富豪們的字典裡,沒有借錢這兩個字。」

當富豪決定要「資助」某人時,不會抱著「借錢」的概念,不會要對方寫借據、約定還錢的時間與利息,「他們像是直接送錢出去,只會多加一句:等你有錢時再還就可以了!」新井雙手一攤。

直接送錢給別人又不立借據,根本就是做善事,肯定要不回來吧?

大富豪的答案,卻令人非常意外:「若是訂下還款期限,對方一定盡可能避免在期限內出現。但如果跟他說『有錢再還』,他反而不會逃走,錢也更容易要回來。」而且,對方一定會心懷感激,願意背負著期望努力,要是成功了,或許不僅連本帶利拿回來,「還讓這位翻身成功的傢伙一輩子心存感激。」

「給予別人,就是幫自己種下財富的種子。」一位富豪曾經這麼對新井說。從他身上,新井又看到另一個富豪特質,「不但敢給,而且會給得讓你終生難忘。」他說,「富豪不會刻意送出貴重的禮物,相對地,他們更懂得怎麼讓你記住這份禮物。比如說,他們會將自己身上的東西送出去,像手錶、鋼筆或家中的收藏,毫不猶豫,直接拿下來。」

這可是富豪抓住人心的小祕密,他又舉一例,「富豪如果晚上有應酬,通常一定早到,一來,會讓對方感覺備受尊重,二來,既然早到,早退也就合情合理,他們可以不因應酬影響生活規律。」

他透露,曾經有一位富豪遠在非洲出差時,一聽聞生意夥伴的母親突然過世,立刻要新井取消所有的行程,搭乘專機趕回日本,只為了參加告別式,「他的生意夥伴怎麼可能不被感動呢?」

 

發現四:喜歡看失敗案例,因為能餵養成功


此外,新井特別提到了富豪的閱讀習慣,「富豪喜歡看失敗的案例,大過於成功。」

喜歡失敗大過成功?新井進一步解釋,「對我們一般人來說,習慣看創業故事或企業的成功心法,富豪們卻不是如此。」新井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他們更在意別人為什麼失敗?」仔細想想,成功的方式太多了,通常能成為富豪,代表一定擁有許多成功經驗,「但當你越富有,你就越禁不起一次的失敗。」

新井舉例,日本的帝國資訊銀行每周都會公布當周倒閉公司的資訊及報告,很多富豪有訂閱這項服務,為了徹底了解「失敗的模式」,新井接著說,「而且,其實只要遠離那些因素,就會成功了呀!」這句話點出最重要的思惟,富豪聰明地吸收他人的失敗,餵養自己的成功。

新井強調,這些富豪跟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與含著金湯匙出生、家財萬貫的刻板印象相反,「我看到的富豪,全都是白手起家,辛苦過來的人。」他靜靜地說,自己服務過的百位富豪,都是「從秒累積到年的努力!」

事實上,不只日本,如果回頭看台灣,許多被貼上「成功」標籤的人物,無論是在時間管理、人際關係、風險控管等方面,也都具有類似特質。

「時間,是最不需要成本的投資,如果一個人連時間都無法管理好,還談什麼掌握人生?」就像那位讓新井必須隨時調整時鐘的歐洲大富豪一樣,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也把時間管理列為最優先的成功特質。

 

潘健成  群聯電子董事長

(攝影/劉咸昌) 

每天拳擊,三分鐘一回合 

快速修正、再戰下一回合,練出「快速決策、隨時修正」的節奏感。

 

馮冬萍 安馨集團總經理

(攝影/劉咸昌) 

每次開會,抓 3 個重點

把每個問題都列成清單,持續追蹤,才能使命必達。 

 

時間管理好習慣 大老闆開會五分鐘下結論,做了不對馬上修正


去年九月,群聯被金管會要求在二十天內重編過去八年財報,當時,外界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群聯硬是在截止日前完成財報上傳,至少到目前為止,已化解了當時的假帳疑雲,創新高的股價與業績,代表公司營運回到常軌,股東也投下信任票。

回想當時,潘健成坦言:「一度思考是否應該退出市場。」但經過深思決定繼續拚之後,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用最快的方法,在時限截止之前解決問題。所幸,精準的時間掌控,一向就是潘健成的行事風格。

「我是個很重視時間管理的人,開會五分鐘一定要有結論,決定好的事就一定要馬上執行!」潘健成說,決定的事就要馬上去做,不怕做錯,只怕不做, 「做了不對,馬上改、馬上修正,這樣才會成功。」

除了每天早上固定跑步六公里,潘健成也喜歡拳擊,三分鐘一回合、快速修正、再戰下一回合,這樣的節奏感,與他「快速決策、隨時修正」的理念巧妙吻合。

潘健成的另一個習慣,是「約會提早十五分鐘到」。他說, 「如果連守時都做不到,說做人會多有信用、做生意會多成功,都是騙人的。」

潘健成強調,如果連續跟他相約兩次無故大遲到,都會被他列為 「黑名單」,而這份黑名單的標題就是「這個傢伙的話聽聽就好」。相對地,自己與人相約時,他大多會提前十五分鐘到,「守時,是守諾的基本啊!」潘健成說。

除了大老闆之外,職場上的成功人士,也有「善用時間」的特質。從護士轉業、早在四十歲就當上知名醫材大廠、港商安馨集團總經理的馮冬萍,就是憑藉「把時間用在刀口上」的好習慣,一步步登上外商總經理的大位。

「記得當時在台大醫院當護士的時候,一天到晚被護理長罵,加上自己學歷的關係,根本看不到未來的機會。」眷村長大、耕莘護校畢業的馮冬萍,從護士工作進入職場,為了順利轉業尋找更多未來的可能,她開始思索最有效率的自我提升計畫。

所謂效率,就是「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馮冬萍先把自己所有的不足之處清楚列表,再細想每個痛點補強的優先順序,並把想完成的目標一一寫下來。她回憶,當時自己的工作能力雖然「百廢待舉」,但當列表完成後,「很清楚地,想進外商,第一要務就是把英文練好。」

她每天固定花兩小時讀英文,為了進入以醫材為主要業務的外商,她也隨身攜帶專業醫學原文書,「一有空就硬著頭皮讀下去,如果抓到機會,也不怕丟臉地開口說英文,強迫自己提升聽說讀寫的能力。」

成功轉業後,她仍然每周都會列出未來一周的目標計畫表,優先規畫什麼是主要完成、次要完成的事,務必把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工作項目上。

此外, 「每次與客戶開會,我都會總結至少三個重點。」她表示,因為有具體重點,未來的追蹤才不會沒有目標,「所有待辦事項,都會清楚地記在我的筆記中,追蹤進度之外,也能思考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總之,把每個問題都列成清單,就是馮冬萍「每分鐘都在解決問題」的時間管理訣竅。

 

沈剛(中) 南山人壽業務總監

(攝影/劉咸昌) 

每天睡前,寫下七件感恩的事

重新感受與人互動的溫度,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快樂, 保有正向情緒,就能提升成交率的氣場。

 

經營人際好習慣 宅男從閒聊找機會,變年收千萬超業


就像日本富豪善於讓旁人感受溫度,今年三十五歲、年收入破千萬元的南山人壽業務總監沈剛,分享自己的成功關鍵時,也把人際關係放在第一位。

有趣的是,原本的沈剛,生活圈子裡幾乎沒有「人」。就讀輔大大傳系時,他只是個終日迷戀網咖的宅男, 「挑染金色頭髮、踩著藍白拖、流連網咖閒晃,是我常做的事。」渾渾噩噩地耍廢過日子,對未來沒有夢想、沒有目標, 「唯一的小確幸,就是在虛擬遊戲對戰中戰勝網友……。」

直到退伍前,偶然讀到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一句話: 「成功與否,要看你與哪一群人為伍。」讓他猶如當頭棒喝,環顧四周,除了虛擬世界,他幾乎沒有思考過「人的溫度」,於是他決定從最能接觸人群的業務工作踏進職場。

與他人建立關係,成為沈剛最重要的工作。即使自己誠意滿滿,但畢竟要從不善交際的宅男徹底轉型,仍需要找到快速上手的著力點,而這個著力點,就是「隨時記錄客戶的閒話家常」。

從事保險業務,專業素養當然是第一優先,但客戶在閒談過程中,有意無意透露的興趣、嗜好、價值觀,卻是讓自己進一步了解對方的觸媒。「例如某個傳產業的老闆,就是因為喜歡看某種類型的電影,找到機會,我就用電影包場的方式邀請他們全家參與。」沈剛說,這麼一來,不但貼合客戶的興趣,也讓客戶有了意外的家庭時間,彼此之間自然走得更近、也更信任對方了。

 

控管風險好習慣 股市神童吸取失敗經驗,投資更精準


在新井直之的觀察中,富豪對「失敗案例」的重視程度高於「成功故事」,原因在於富豪必須對「風險」保持最高敏感度。而說到遠離風險,更是每一位成功投資人的基本功課,「要用敬畏的心態面對風險!」創富創投董事長張智超這麼說,這也是他縱橫股海、創造億元身價的基本原則。

早在就讀台大時,就被譽為 「股市神童」的張智超,是富邦證券自營部前主管,曾幫大眾與國票證自營部在十年間賺進超過二十億元的他,卻於一九九七年僅在二周內,就賠掉母親攢了三十年的一千二百萬元積蓄。這次挫敗,讓他深刻體悟到,風險對人生財務「一夕翻盤」的巨大破壞力。

為了自我提醒「不犯錯」,張智超秀出羅列的備忘錄事項,分享自己平時如何利用零碎時間自我反省,「為何有人會一直賠錢?他們可能犯下哪些致命的錯誤?每當翻閱書籍看到相關的故事,我都會立刻記下來,一有空閒就反覆觀看。」

透過這樣的「失敗案例筆記簿」,張智超像是把別人每一樁的失敗經驗,烙印成自己的教訓。

此外,「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花半小時閱讀手機App資訊。」比方說〈籌碼K線〉〈權證小哥〉〈股狗網〉都是他如數家珍的實用App,張智超說,這個動作雖然簡單,卻像是在腦海中大致描繪出一張當日操盤的「趨吉避凶地圖」。

他強調,投資的哲理在於「布局逆勢、加碼順勢」,因此,每天用半小時瀏覽資訊,才能知道當下的環境裡,哪些方向才是順勢、哪些方向是逆勢。

在實際的布局操作上,張智超也有一個遠離風險、擴大勝率的好習慣,「再怎麼看好一檔標的,我最多也只會先投預設金額的二五%,並且,停損設在帳面虧損二○%;相反地,一旦開始獲利,我才會再慢慢向上加碼。」他表示,以此布局方式,最慘的情況,虧損也不會超過預設投資額的五%。

 

張智超 創富創投董事長

(攝影/吳東岳)

每天起床,花半小時讀 App

一早瀏覽財經網站及 App,掌握盤勢, 就能在腦海中勾勒當日操盤的「趨吉避凶地圖」。

 

正面思考好習慣 科技董座打坐放空,好點子源源不絕


除了上述習慣之外,成功人士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至少擁有一項讓自己正面思考的活動。潘健成靠固定的晨間運動、馮冬萍習慣每天早晨自行張羅豐盛早餐,而威剛電子董事長陳立白,靠的則是「讓自己放空」。

「即使現在工作很忙,每周也要給自己三到四次的腦袋淨空時間,每次花二十至三十分鐘。」他的習慣,就是靜坐冥想,「禪定打坐,有時一坐就三小時。」

陳立白剖析這種「放空之後重開機」的奇妙過程,拋開雜念之後,像是短暫抽離了現實,然後才可以站在制高點上,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所有問題,也更能清楚看見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更有面對挑戰的正面思考力。 「在打坐的過程中,心無罣礙、思緒也特別清晰,反而時常會有許多靈光乍現的好點子。」

至於那位年薪千萬的「前宅男」沈剛,同樣也有每日抽空五分鐘讓心靈沉澱的習慣,不同的是,他會利用這五分鐘,回想今天遇到的好人好事, 「每天睡前花五分鐘寫下七件感恩的事情。」這樣的動作,讓他重新感受與人互動的溫度,更重要的是,「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快樂,快樂的人,才能永遠保有正向情緒。」他說。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