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落腳 都市文青開背包客棧 用「小旅行」收服老外

第二幕:落腳 都市文青開背包客棧  用「小旅行」收服老外

幾乎不曾在國際旅遊書中出現的坪林,卻吸引來自蒙古、冰島、荷蘭、英國、東南亞等國際遊客來此深度旅行。

「我希望坪林另一個價值被看見!」二十八歲、頂著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碩士學歷的蔡威德,他創辦的背包旅店「金瓜三號」,三年來,至少有兩千三百位國內外旅客在此打卡,因客源穩定,去年已損益平衡。

蔡威德的故鄉不是坪林,而是雲林,之所以落腳於此,要從他的碩士論文說起。


喜歡旅行和服務設計的蔡威德,二○一三年進行有關參與式體驗的論文時,他的指導老師,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研究所副教授楊明津,正好在朋友推薦下租了坪林金瓜寮路三號透天厝,作為度假用。旁邊就是茶園,他告訴蔡威德,「你想怎麼發揮都可以。」當命運來敲門,蔡威德一頭栽進坪林做田野調查。

入了門,蔡威德才發現,坪林的文創成績單幾乎是零。原本單純做研究的他,閃過一個念頭,「既然沒有人做,我可以嗎?我會不會就是第一個?」


蔡威德的想法很簡單,人潮就是錢潮,只要改造街區、重新設計店面,就能讓更多遊客進來,活絡經濟,沒想到直接被在地人打臉:「錢從哪裡來?」「這東西在我們這邊不可能!」

「一個小毛頭突然跑進來,什麼都還不了解,就說要做這做那,憑什麼?」經過反省,蔡威德體認到,自己不過是個學生,不該帶著幫助、甚至拯救的想法,應該先把自己放低,和在地人溝通。

他學著重新看待農村,挨家走訪茶農及店家,「我不會刻意說要幹嘛,就是跟他們聊天,傾聽他們生活大小事……。」再帶朋友去體驗農家做茶、種菜等活動,蒐集論文資料的同時,他夢想中的坪林參與式體驗旅遊,也逐步成形。
 

他以行動,重塑老街風光 以價制量,活動費四成回饋當地


一年後,房子租約到期,楊明津因接下新的專案,要轉往台中,問蔡威德是否一起去?蔡威德毅然決定接手租下房子,留在坪林。他捨不得一年來的感情,「鄰居都把我當自己的小孩或弟弟,我的中餐、晚餐很自然到每一家去吃,融入他們生活,我覺得這是我可以待下來的地方。」

有了房租壓力,他立即行動,成立金瓜三號,結合住宿和小旅行,推出行程。他發現,坪林是翡翠水庫水源保護區,有許多限制,也不適合大量遊客湧入,因此走精緻深耕路線,把一天活動費用下限設定在一人一千元,兩天一夜則是兩千八百元,約是市場價的兩倍。一來是希望以價制量,篩選出理念相同的客人,二來是其中會有四○%回饋到在地店家消費。

初期最大難題,便是要撐過沒人知道、沒有客源的過程。

「嫻嫻(蔡威德女友吳姝嫻)管帳,有時候會突然說,怎麼辦?戶頭又空了,領不出錢。我只好說,好吧,再去借一下。」蔡威德不諱言,同學會時發現大家已經從月入兩萬八變四萬元了,有些當房仲的甚至月入十幾萬元,「再看自己,還在為每天要吃什麼做什麼而掙扎。」

現在回想,「這是一個過程啦!」蔡威德坦言,當下他會猶豫要不要放棄,或去外面兼職,「嫻嫻就會很堅持,為什麼不把這時間花在怎樣努力活下來,否則前面做的豈不白費了。」

楊明津觀察,蔡威德大學時就是社團領導人,個性活潑的他其實很容易和不同領域的人打成一片,但年輕人創業最大問題是生存,「如何把文創轉換成能夠永續發展的產業?」
 

他靠熱情,吸引知名電商合作 「當你開了頭,很多東西自然會產生」


透過朋友口耳相傳與臉書粉絲頁推廣,金瓜三號口碑逐漸發酵,又受惠近年盛行的小旅行風氣,包括Niceday、KKday、Fungogo等在地旅遊體驗電商平台主動上門接洽,一五年底總算穩定下來,目前固定合作的在地企業約十五家。

蔡威德很有企圖,除了讓人認識進而喜愛坪林,也希望居民因遊客的刺激思考到,「原來我做的這件事情很有價值,下一步可以怎樣做更多。」如老家茶葉蛋店家會自發用月桃葉取代塑膠袋。

採訪最後,蔡威德說,自己這四年雖然存款沒有變多,「但人生過得精采,比得到物質滿足還重要。」

「我不是在地人,還是有一天會離開這,」他說自己預計三年後,會延續坪林經驗,回到家鄉雲林創業,「我希望我離開的時候可以有人去延續,……當你開了頭,我相信後面很多東西自然會自己產生。」

這是一個二十八歲年輕人的志氣,也是他的初心。

 

金瓜三號

 

蔡威德

出生:1989年

現職:金瓜三號負責人

經歷:金瓜三號創辦人

學歷:台北科技大學 創新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