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想要過好年 先護肝、防感冒、祛溼 春季做好三件事 為一整年健康打底

中醫養生》想要過好年  先護肝、防感冒、祛溼 春季做好三件事  為一整年健康打底

一年之始的春天,正是蟄伏了一個冬天的萬物,開始甦醒的季節,從中醫觀點,正該好好啟動防病保健,只要把握三大重點,就能健康一整年。

春雨滋潤大地,天氣乍暖還涼,萬物萌發,新春正是人體最需要滋養的時刻,更是淨化調養的最佳季節!

中醫的「養生」,如同西醫的「預防醫學」,均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與其俟衰老罹病,才尋求醫療,不如事前經中醫調理臟腑,打好堅實的健康基礎,形同外在的防護罩,使百病不易侵入、精神煥發風采,自然可以在學業、工作、人際關係,乃至家庭生活等各層面得心應手。

若能把握可貴的春季時光,透過專業中醫師調理,並循醫囑服用中藥、安排作息,一定能常保健康、延年益壽,使人生更具競爭力。

《黃帝內經》記載,中醫所稱的「臟」,泛指肝、心、脾、肺、腎,能夠積存精氣,運行均有相對應的時節,而與春季相應者,正是「」。

 

春天是養肝季節 情緒要正向 肝功能才正常


「肝」在五行學說中屬「木」,主升發、暢達等意象,故在春季,易罹患與「向上」有關的疾病,例如頭痛、肝陽上亢(血壓上升之意)等,此時人體若有經絡、氣血瘀滯等情況,就會出現情緒問題與肝功能異常;尤其是高血壓病友,血壓很可能會再升高,宜小心留意。

《黃帝內經》亦云:「風者,百病之長也」,可見「風邪」是諸多疾病的主因。中醫理論認為,「風」是春季主氣,易誘發與風有關的疾病,除了典型的感冒,還有臂、手、頸、腳疼痛、中風、顏面神經麻痺等。

比較西醫觀點,早春氣候由冷轉暖,原在冬季活力不彰的病菌及微生物,也因「解凍」而大量繁殖,再透過群聚感染,有迅速蔓延的機會,恰巧呼應中醫論點的精妙之處。有鑒於此,大家一定要在春季前,做好防病保健的工作,「肝病」、「風邪」、「祛溼」,是春季中醫調理的重點。

中醫所謂的「肝」,其範圍比一般民眾的認知要廣,除了「肝臟」外,還包括神經系統、運動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視覺器官等部位。

至於肝的中醫調理方式,大抵有「疏、清、瀉、平、鎮、養、柔、溫」等八法。中醫處方的小柴胡湯、一貫煎等都很適用;中藥材的選用,則有菊花、桑葉、決明子、石決明及天麻等。日常飲食要注重均衡營養,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尤其酒類飲品,絕對忌口。

生活步調上,則要避免躁進、憤怒、焦慮及哀傷,須適度休息,不可過勞;心緒要以正向態度來面對人生的各種問題,讓「肝」隨時處在「良好環境」,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


中醫調養身體

 

感冒沒有特效藥 針灸活化細胞 強化免疫力


「風邪」即是「感冒」,春季「風邪」的典型症狀有頭痛、咳嗽、痰黃、咽喉腫痛、尿黃、口渴等,中醫治療多以辛涼解表(消除感冒症狀之意)、清熱解毒為主,中藥材的選用則有連翹、板蘭根、銀花、生甘草等。

中、西醫均指出,感冒沒有特效藥,只能仰賴人體的免疫力康復,而「針灸」因可「扶正祛邪」,強化經絡氣血、活化全身細胞功能,是防治風邪的良好選項之一。

 

祛溼顧腸胃 避免身體水液代謝阻滯


春天溼氣重,易傷脾胃,腸胃不佳者,易有胃痛、脹和腹瀉,中醫談脾胃,首重「化溼」,避免身體水液代謝阻滯,除了施以針灸外,中醫處方的四神湯、五苓散等都很適用,亦可單用薏仁、白朮、茯苓、蓮子、山藥等中藥材,以達到健脾祛溼的良效;日常飲食方面,要避免生冷或甜食,再搭配適度運動,可增強脾胃功能。

特別要提醒的是,中藥是法定藥物、針灸是醫療行為,若有中醫藥的需求,一定要找合格中醫師依個人體質診察調理,以免造成身體重大傷害。

柯富揚
現職: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東方中醫醫療體系總院長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