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量少 未能達顧胃效果
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楊曜旭指出,麻辣鍋常用的香料有八角、大小茴香、丁香、肉桂、白荳蔻、花椒等,大部分都是屬於辛溫香竄的中藥,主要在提味;部分藥物雖然兼具理氣、暖脾胃的作用,但要達顧胃的標準,量都還不夠,反倒容易因為太過辛辣、油膩,造成腸胃的不適。
好吃的麻辣鍋,實際上隱藏著許多危險。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曾屏輝解釋,麻辣鍋是高刺激又高溫的食物,從食物放進口中開始,先後刺激口腔黏膜、食道黏膜、胃黏膜,如果刺激強烈,就會走上發炎三部曲:發炎、破皮到潰瘍甚至出血,這是最糟糕的狀況。
曾屏輝說,高油食物會讓胃的排空功能變差,容易不知不覺地越吃越飽,不但會刺激胃酸分泌,食道與胃中間的賁門就無法關緊,很多人往往晚餐或消夜嗑完鍋回家倒頭就睡,都易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發生。
除了胃消受不了又麻又辣,有膽結石病史的人也要注意。曾屏輝說,膽汁的分泌主要在幫助乳化脂肪,面對麻辣鍋等高油食物,膽囊要大力收縮才能排出足夠的膽汁幫助消化,若結石卡住出口,患者會覺得很痛,嚴重甚至造成急性膽囊炎或急性胰臟炎。
喝牛奶打底 過量有反效果
不僅如此,曾屏輝還說,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會因為吃太多高熱量的麻辣鍋而變得更胖;而高鹽分的食物,會影響血壓,使得患者血壓控制不穩;而火鍋湯富含高普林,許多人吃麻辣鍋愛配啤酒,很容易就尿酸破表,誘發痛風或腎結石發作。
麻辣鍋要怎麼吃才恰當?曾屏輝建議,如果是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久久吃一次就好,也不能說朋友聚餐,只有你不吃而掃興;腸胃不好的人,還是少碰為妙。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則說,麻辣鍋高熱量、高油又辛辣,建議一個月至多一次就好。
坊間所謂健康吃法,是在之前先吃白飯或先喝牛奶,或是先喝胃乳打底,但曾屏輝說,這只是「稍微幫胃打底」,避免直接刺激,若吃過量或喝冰的牛奶,反而會影響胃的排空功能或造成脹氣。
曾屏輝建議,第一口避免過燙的熱湯或食材如鴨血,可先扒兩口白飯;吃完麻辣鍋後,若是搭捷運,可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走,以便幫助腸胃消化。
夏子雯則提醒,點小辣就好,大辣會刺激味蕾,也會從口腔、食道傷到胃,容易拉肚子;同時不要喝辣油湯,太辣、太燙也容易造成黏膜受傷,吃的時候盡量選水滾地方的食物,辣油較少,熱量也能稍微降低。
食材方面,夏子雯說,青菜易吸油,建議不要在麻辣湯底裡煮。民眾愛放的老油條、蝦餃、燕餃等含有隱藏性油脂,屬於高熱量的食物,別好吃就吃太多,淺嘗即可,應多選擇新鮮的蔬菜、菇類及低脂肉片;而火鍋本身鹽分含量就高,要記得多喝無糖的茶或水來平衡,減少含糖飲料,免得越喝越渴且又徒增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