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件事 容易讓女性在乎別人怎麼想

這六件事  容易讓女性在乎別人怎麼想

許多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善於解讀別人的臉部表情與肢體語言,這意味著女性確實可以比男性獲得較多與別人的想法及感受相關的訊息。但研究也顯示,這種訊息不見得有幫助。

作者︰泰拉‧摩爾(Tara Mohr)


最初創辦「敢於成大器」課程時,我就知道勢必得納入這個主題,因為我看到讚美與批評如何阻礙了我的朋友、同事、我輔導的學員與我自己。我讓女性學員看課程大綱時,她們常指著「不受讚美與批評牽制」這點說:「喔,對,我需要那個!我知道自己臉皮要厚一點,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做。」

不久,我注意到一件事。當我們進入課程、開始討論自己如何依附讚美或害怕批評時,學員總會聲音顫抖,許多的恐懼與強烈情緒跑了出來。她們說起自己對批評的畏懼,以及對他人肯定的需求時,感覺就像談論生死一般嚴重。


這件事引起我的好奇。為什麼別人的看法讓我們如此害怕、如此有負擔?為什麼讚美像是我們的救命浮木?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擊中我們的內心深處?


我認為有好幾個原因,這些原因又會讓彼此變嚴重。接著就來了解一下。



1.注重人際關係

 

 
不管先天或後天,許多女性皆為關係導向。我們關心並照料別人,考慮別人的觀點,盡力保持家庭、社區和工作團隊的和諧與連結;我們想和善待人,也希望知道別人感受到我們的和善。

我稱之為「光明面」,是我們關係導向的正面特質。光明面很重要,它為世界帶來許多正向作用。我讀到不少故事,是關於女性團體如何幫助國家從戰火中復原,許多社區的祖母如何養育孩子,多數為女性的教師們如何一再擴大力量去彌補學校系統的不足。這些故事都讓我覺得,世界能夠凝聚,多半是因為女性堅定、狂熱地維繫人際關係,即使經常不為人知。
 
然而,女性的關係導向也有「陰暗面」,例如我們過度恐懼沒有歸屬感而背離自己的真實內在、害怕破壞現狀或得罪別人而壓下自己最激進的想法,以及把「討人喜歡」擺在「發表己見」之前時,都是陰暗面的顯現。每當我們恐懼批評、拒絕、孤單或受人憎惡,讓它們阻礙我們追求不凡、阻礙我們成長為內在良師或分享自己的想法,陰影面就隨之現身。關係導向特質讓我們容易因批評受創,並特意尋求別人稱讚與肯定。


 

2.對別人的反應非常敏感

 

 

我稱之為「吵雜的房間」,並且覺得我的一生似乎一直在走進各種充滿在場人士的心情、態度與人際互動等資訊的吵雜房間。當然,大多數雜音是無聲的,透過人們的肢體語言、臉部表情和細微暗示來傳達,但所有資訊都在我腦中形成了雜音。

進入職場後,我覺得許多會議室也非常「吵雜」。我能觀察出誰很投入、誰不投入,誰似乎覺得正在進行的事對自己有威脅,誰有較多權力、誰較無權力。我注意到所有微妙的線索,包括身體語言、聲音語調等,它們有時很有用,但有時也讓我分心。

許多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善於解讀別人的臉部表情與肢體語言,這意味著女性確實可以比男性獲得較多與別人的想法及感受相關的訊息。但研究也顯示,這種訊息不見得有幫助。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有高度情緒識別能力的人經常從同事身上讀到隱藏的負面語彙。這種「情緒竊聽」能力在某些職場情境很有用,在另一些情境中反而有害,因為會讓人分心、難過,且降低整體的生產力。

該研究的結論是:「人若無法解讀周遭的社交線索,會遇上麻煩;但若他們有能力在特定情境中『解讀太多』,也會出問題……讀出無意或不受控制的負面訊息可能對個人沒有用處,因為會輕易膨脹為不成比例的有害資訊……」

例如,一位情緒智商很高的人正為投資者提案,她可能在最初幾分鐘就看出在場十個人的心情。這項資訊可以是優勢,如果她偵測到某個關鍵人物對她的提案不感興趣,需要被說服,她就可以試著用新的說法來讓那個人產生共鳴,或者追蹤對方是否有需要她解釋的問題或顧慮。不過,這樣的高敏感度也可能弊多於利。

如果她因現場聽眾的細微不耐而感到不安,提案的表現就可能打折。她會很想收服角落裡那位不情願的聽者,但那個人的意見其實無關緊要;她可能覺得自己提案不順利,因此試圖改變方向,但事實上她表現得不錯,那些非言語的蛛絲馬跡跟她無關。

相反地,情緒智商低的人在提案時,可能無法看出現場有誰很投入、誰覺得無聊,或是誰覺得受到冒犯,而這反倒讓他自在專注於他要說的事情上,效果也很好—提案結束時,或許原本不投入的聽者後來投入了,或許他們的反應根本無關緊要,也或許,場中發生的事本來就與他無關,而與會議的前一個主題有關。

洞悉別人的非言語線索,以及視必要調整的能力可以是優勢,但雜音也可能讓我們難以聽見並保有自己真實的聲音。


 

3.企圖藉由討人喜歡與取得社會影響力生存下來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的大多數時候,討人喜歡和獲得他人肯定都是女性賴以為生的工具。女性無法藉由肢體、法律或財務手段保護自己的安全,無法靠拳打腳踢來防衛自己,生命安全受威脅時無法依靠法律保障,無法以自己的名字持有財產,所以必要時也無法用自己的錢脫離原來的環境或尋求獨立自主。數千年來,女性只能遵照權力人士同意或希望的事,來確保自己能夠生存。

讓更強壯或更有權力的人喜歡自己,或至少接納自己,是女人的生存策略。這正是許多女性覺得不受肯定等於沒有安全感的原因之一,因為這是攸關性命的事。這一點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影響了女性心理,直至今日,也仍有女性身處壓迫政權或暴力家庭中。當女性試圖不再仰賴讚美,那可不是小事,因為她正在訓練自己的心智,以解脫數世代以來的生存制約。


 

4.害怕遭受個人攻擊

 

 

我記得看過好多次女性因坦率表達己見而遭到惡毒的個人攻擊,例如希拉蕊支持健康保險、桑德伯格鼓勵女性挺身而進,甚至是記者克莉絲汀‧阿嫚普對敘利亞兒童的死亡表達一絲憤怒之意時。最糟的是,還有女性以這種方式攻擊其他女性,讓「女人就是不能做這種或那種事」更具說服力。

這是女性如此懼怕批評的原因之一:在跟有權力的女性相關的事情上,批評經常很粗俗、羞辱人,而且不當地針對個人。當這些充滿敵意的攻擊在媒體上播放時,我總是想:這是否告誡了女性表達己見時會遭遇什麼事?這是否在女性心中烙印了直言不諱會有什麼後果?看到發生在其他女性身上的事,是否強化了女性對追求不凡招致批評的恐懼?

 


5.社會文化重視女性外表

 

 

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學到自己的外表極度重要,電影、電視劇、玩具、電玩及無處不在的廣告一再講述同樣的故事:女性的命運完全看她多有魅力—尤其是在男性眼中。這背後有個更大的訊息: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外表的樣子比內在的經歷重要。難怪女性會十分重視別人的稱讚與批評。

 


6.「好女孩」制約

 

 

最後(或許也是最明顯的)一點是,女性受到「好女孩」制約—要和善、體恤別人、討人喜歡、謙虛、關懷別人,絕不要搗亂、生氣、激進或傲慢。在這樣的制約下,一旦缺少別人的讚美,或收到負面反應,尤其會讓我們覺得犯了大錯而害怕。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泰拉‧摩爾(Tara Mohr)


備受好評的「敢於成大器」全球女性領導力課程創辦人。她是推動女性領導力與福祉的專家,全心致力於增強女性的聲音,賦予女性力量,以在自身事業與生活上追求不凡。擁有史丹佛大學企管碩士、耶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學位,撰寫的文章經常出現在《紐約時報》《哈佛商業評論》《赫芬頓郵報》《金融時報》,也上過TEDxIsfeldWomen、《今日秀》節目和CNN頻道。



出版:方智出版社

書名:姊就是大器:10個完整練習,帶妳活出女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