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樓醫院在老化趨勢下找到新定位 百年老店磨七年 變身長照桃花源

台南新樓醫院在老化趨勢下找到新定位 百年老店磨七年  變身長照桃花源

新樓院長黃祖源(前)認為,區域醫院應推出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服務。

台南的年輕人多出外工作,獨留高齡父母在家,長照需求刻不容緩。

新樓醫院看到商機,朝老齡長照、癌症防治、社區醫療三方面布局,繼續為鄉親健康把關。

「我有平安如江河,我有喜樂如泉源,在我心⋯⋯。」每天上午,台南麻豆新樓醫院護理之家五樓大廳,都會有社工拿著麥克風大聲唱著詩歌,廳內擠滿坐在輪椅上、剛被推出病房外的老人與前來探視的親友,他們一邊打拍子、一邊跟著唱。


這是老人們引頸期盼的時間,每天上午有一小時,這裡會安排不同的康樂活動,帶領他們唱詩歌、卡拉OK、看電影或玩遊戲。


新樓醫院是台灣第一家西醫醫院,現在高中歷史課本還能讀到這座老醫院的歷史,如今,它已守護台南鄉親超過一五○年。


住在護理之家的多是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從小在新樓醫院看病,現在老了、走不動了,同樣在新樓的護理之家養老,讓外地工作的子女無後顧之憂。


切入銀髮長照  當出外遊子靠山

 

「幾次站在一樓等電梯時,聽見五樓傳來宏亮的歌聲,心裡就有安心的感覺。」陳姓工程師穿著西裝,馬上就要趕回台北工作,他說,「父母不想離開台南,自己又無法住在家裡,擔心他們出狀況,在地長照機構就成為出外人的靠山。」「很多老家在中南部的同事就沒這麼幸運了,畢竟不是每個地區都有長照機構,常擔心父母會不會發生意外。」


先生道出許多遊子的無奈,也點出社區長照機構的在地重要性。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約一○%,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中南部又人口外移,長者多為獨居或半獨居(配偶患有重大疾病),如何有效運用社區資源、營造友善的老年生活空間,是台灣急需面對的課題。」新樓醫院副院長吳東璧說。

 

他強調,這是一體兩面的事,必須從「長照機構」與「社區營造」兩方面著手。因此,今年新樓醫院蓋了一棟「新樓」,七月開始營運的麻豆新樓護理之家,開放不到兩個月,入住率已接近百分之百,預計十月再加開一樓層供新居民入住。新樓醫院院長黃祖源認為,老年人像小孩,越老越需要關心與陪伴,發展更專業的照護機構是該院的重要政策之一。


這是「百年老店」新樓醫院,身為區域醫院,經過多年摸索調整後,逐漸確立的定位。


時序回溯至一八六五年,英醫師馬雅各接受長老教會派遣,來台執行醫療宣教的工作,在台南設立台灣首家現代醫院「看西街醫館」(新樓前身)及教堂,是台灣發展「看西醫」的濫觴。


醫館早期任務是傳教和落實西方醫學技術,隨著社會變遷,一九○○年開始擴建新樓房,增設更生院(類似現代勒戒所)和癩病治療所、肺結核病房、產婆研習所等,並更名為「新樓醫院」。

 

一九四五年,醫館曾因戰爭造成人力驟減、宗教迫害等因素,被迫停辦三十八年,直至一九八三年才重建,九○年代又陸續設立安南門診、興建麻豆分院;之後,台南總院與麻豆分院紛紛從「地區醫院」升格為「區域醫院」。


深入社區關懷  當健康守門員

 

台南目前除了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與奇美醫院兩家醫學中心外,另有包括新樓醫院在內共五家中型的區域醫院。黃祖源強調,區域醫院扮演著「健康守門員」的角色,要兼具大醫院的技術與設施,也要落實小醫院深入社區關懷的責任,兩者缺一不可,「區域醫院眼光要高,但身段要軟。」

 

新樓醫院不只要與台南其他四家區域醫院競爭,還要面對大型醫學中心的磁吸效應。一位黃姓台南民眾就表示,「普遍台南民眾一生病,第一時間仍會想到醫學中心就診,較不考慮區域醫院。」也因此,院長黃祖源二○○八年上任後,就意識到區域醫院應該推出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服務,才能提升競爭力、找到目標族群。


他從三大社會趨勢著手,包括推動因應高齡社會的「老齡友善長照體系」、針對高居國人死因榜首的癌症推出「癌症防治與癌友照護」,及更深度地落實「社區健康與醫療服務」,並由副院長層級的吳東璧擔任「社區健康中心」召集人。


七年過去,當初埋下的願景種子,也逐漸開花結果。

 

「多數人對醫院的刻板印象是治療疾病的地方,社區健康中心的目的就是扭轉這種觀念,新樓要將健康帶出醫院大門,成為社區長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該中心督導謝宜伶說。


 謝宜伶並指出,將醫療概念普及化至社區中,雖是台南區域醫院的共識,但相關人力多半分散在醫院各組織裡,資源難整合是較可惜之處。

 

社區健康中心這幾年來,曾自組義診團深入社區探訪,也會在社區推動健康促進活動,讓參與活動的老人家,從團康中學習健康知識。


成立癌症防治中心   醫病也醫心

 

有一位常參加銀髮健康促進班的曾爺爺,每次總是帶著太太、印傭準時出席,是班上公認的乖寶寶。最初,曾爺爺因為太太中風坐輪椅又患有憂鬱症,才興起報名活動的念頭,「當時只想著,也許多帶老婆出來走走,她的病情就會好一點?」他說。


果然,曾婆婆因此結識了許多好友,情緒穩定許多,一家人從此成為銀髮健康促進班的忠實學員。


「過去台灣耗費龐大人力在急診醫學上,但對預防醫學卻不夠重視,導致許多老人家在臨終前,花了很多時間住在醫院,但生命的價值應建立在讓人『活得更好,而不是活得更久』。」吳東璧說,要改變台灣人的預防保健觀念,是一大挑戰。


在二○一○年時,新樓醫院也設立跨科部的「癌症防治中心」,協助醫院整合癌症診療資源、推動民眾定期篩檢癌症,還開設免費、多元的課程讓癌友學習與交流,希望在診療結束後,癌友能更快與社會接軌。


鄭姓癌友回憶,當初壓根兒想不到會有機會站在音樂廳表演,問起現在上台表演還會緊張嗎?她自信地說:「當然不會,怎麼可以緊張?下個月表演還有我的Solo耶!」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剛從生死關前走一遭、正在痊癒的病人。


一位已參加國畫班年餘的癌友說,「記得某天早上在病房碰到一位新病友,看她入院時一臉愁苦,我的心情也跟著沮喪,直到下午在公園寫生時,才在作畫中獲得平靜,一掃心中陰霾,也才了解這個心靈療癒課程,對我的影響是如何巨大。」


就這樣,隨著社會需求調整步伐,新樓醫院走出屬於區域醫院的一條路。


今年五月才慶祝一百五十年院慶的新樓醫院,一路走來,曾遭遇不少波折,時至今日,自負盈虧的新樓,仍戰戰兢兢地面對市場競爭,積極開拓符合時宜的市場定位。百年老店,正努力活出新生命。

 

麻豆護理之家

麻豆護理之家每天替居民安排不同的康樂活動。(攝影/林育緯)

 

團康時間

上午團康時間,護理人員正在陪老奶奶玩遊戲。(攝影/林育緯)

 

新樓醫院簡史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