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
劉小姐從前是感冒、流感的常客,自從某次嚴重的大感冒後,就留下氣喘的毛病,每次感冒就一定氣喘發作,常常都以送進急診室收場。
閱讀更多
2020-07-02
林芷揚
45歲黃小姐左手手掌搔癢、起水泡已3年,經皮膚科診斷為汗皰疹,尤其在天氣變熱時發作,使用類固醇治療後病情反覆,搔癢嚴重時,還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於是,她前往醫院中醫科就診,治療後第一周不需要安眠藥就能安然入睡,一個月後已經沒有搔癢感,目前持續在門診治療更年期及其他問題。
閱讀更多
2020-04-08
華人健康網
「鼻塞」症狀吃不好睡不好,連呼吸都困難,是相當惱人的問題!在台灣大約有10分之1的國人長期為鼻塞所困擾。如果長時間就有鼻塞的問題,一定要找出病灶在哪裡。專家提醒,不要小看長年小鼻塞,卻可能是癌症的警訊症狀!
閱讀更多
2020-03-17
韋恩的食農生活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該如何遠離新型冠狀病毒,降低感染風險?武漢病毒流行以來,許多台灣民眾恐慌性的搶購口罩、酒精、漂白水等防護用品,搞得很多人緊張兮兮的壓力山大,大家其實忘記了,除了防護以外,好好保護自己的免疫力,發揮最佳抵抗力,才是對抗病毒的基本策略。
閱讀更多
2020-03-17
照護線上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室內、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新冠肺炎)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閱讀更多
2020-03-05
何玉華中醫師
出現發燒、咳嗽痰多、頭痛、喉嚨痛症狀是感冒,還是過敏?近日進入到24節氣的「穀雨」,是春夏交接之際。不只早晚溫差大, 雨水也明顯增多,但最近下過雨的晚上,在夜燈照射下,眼前霧朦朦的,空氣中的懸浮的污染物並未因雨水消散,再加上潮濕,讓許多患者前來看診時,都會問我:「醫師,我怎麼一直在感冒,感冒都沒好。」其實,很多不是感冒,而是過敏。
閱讀更多
2020-03-05
華人健康網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隨著國內確診案例不斷傳出,民眾無不嚴陣以待、加強個人清潔衛生,就怕不慎讓病毒上身!因此有不少人會選擇在洗手完後馬上噴濃度75%的酒精,或反過來先用酒精消毒再洗手,期望能藉此徹底消毒,達到雙重的保障效果。但真的有這樣的必要嗎?就讓我們請專業皮膚科醫師來幫大家解答!
閱讀更多
2020-03-04
林芷揚
秋冬天氣變化大,尤其近日氣溫驟降,異位性皮膚炎容易惡化,許多患者的肌膚出現紅腫與搔癢症狀,甚至癢到睡不著,非常困擾!做好日常保養和基本治療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改善方式?
閱讀更多
2020-02-29
生活i健康
通常老人、孩童因為免疫力較弱,流感易併發重症,但中壯年卻是免疫力太強,流感併發肺炎,症狀反而更加嚴重,甚至喪命,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不只流感,曾經對台灣造成重大損失的SARS風暴,也是如此。因此,許多醫師並不鼓勵民眾特別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平衡。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希臘,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說過:「疾病的療癒是透過自身的自癒力,醫生只是從旁協助而已。」培養均衡免疫力的好習慣,激活身體的抗病能力,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閱讀更多
2020-02-27
生活i健康
近來武漢肺炎、流行性感冒佔據大量媒體版面,民眾也相當關注自身健康問題,紛紛好奇自己出現的症狀,「我是肺炎、流感、感冒、氣喘還是肺癌?」呼吸道疾病相當多元,除了最常見的感冒、流感,也別輕忽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的肺炎、 抽菸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民眾可了解疾病症狀,再依情況決定是否就醫檢查,若自覺是小病,不要到急診室就診,以免徒增病毒感染風險,可至一般診所就診。
閱讀更多
5/ 9
第 5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