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
揚生慈善基金會
又是一樣的場景:約四坪大小的會談室,我坐在扶手椅上,左手邊坐的是我們團隊的安寧共照護理師。右手邊的沙發上,坐著一位頭髮略顯蒼白、眼神憂傷的婦人,而她旁邊坐著她的女兒,看來都三十多歲的年紀,眼睛瞪著大大地看著我。
閱讀更多
2019-09-05
小虎文
「林杰樑醫師被稱為『俠醫』,黃勝堅醫師則叫我『怪俠』,我覺得蠻會形容的。」許禮安自己笑稱,24小時不關機的習慣,是從急診室開始,最久還可以追溯到「B.B CALL」時期,他已經有不關機的習慣。「我隨叫隨醒,在半夜接電話能迅速回應問題。」
閱讀更多
2019-08-09
郭依瑄
「在宅善終」一直是許多臨終病人的期待與願望!希望有機會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家人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不過,在缺乏專業協助之下,許多末期病人只能住院,頂多留住一口氣出院回家往生,不知道還有居家安寧的選擇,因而留下遺憾。
閱讀更多
2019-06-26
愛長照
「無論如何,我都不想氣切。」,或是「如果有一天我沒有意識,只能依靠呼吸器,請幫我 拔管 ……」是不是周爺爺最後的生命可以保有比較多的生活品質?是不是他的兒女們就不會這麼受苦?是不是……?
閱讀更多
2019-06-26
愛長照
過了沒多久,他回來了,他走到爸爸身邊問他說:「爸!你都沒有吃,我們再放個管子,好不好?」爺爺沒有表示,沒力氣了。儘管我們試圖同理兒子的心情,也說了很多關於現在的狀況不適合再放鼻胃管的理由,他仍然堅持要幫爸爸放鼻胃管。
閱讀更多
2019-06-21
陳秀丹醫師
一位九十歲的老太太三度中風,無法行走,終日臥床,這半年來插著鼻胃管灌食,老太太前不久因肺炎住院兩週,出院不到三天就又因發燒被送到急診室,胸部X光片呈現肺炎,開始她最近四個月來的第三次入院。
閱讀更多
2019-06-13
林芷揚
生命最後一哩路,好好走!65歲資深藝人譚艾珍和女兒歐陽靖日前至醫院諮商,互為彼此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見證人,預約自己的善終。譚艾珍曾見過許多不知是否該替重病家人 拔管 、讓病人好走的例子,鼓勵民眾都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讓家人彼此安心!
閱讀更多
2018-11-15
商周出版
在生命的盡頭,我們希望保有自己決定接受什麼樣醫療措施的選擇。只是,什麼樣的狀況,你才會覺得自己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呢?
閱讀更多
5/ 6
第 5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