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郭美懿
「醫師也是人,在照顧別人的同時,常沒意識到要照顧自己的三高問題!」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39歲之前體重高達84公斤,體脂率達34、35%,不但血壓高、尿酸也偏高,卻自恃年輕,「就算不舒服,也只覺得是太累而已。」但一次心肌梗塞發作,住進加護病房7天,讓他再也不敢輕忽健康問題,做好「飲食」與「運動」2件事,「過去可能50分,我現在把自己做到95分!」
閱讀更多
2025-03-10
郭美懿
衛福部健保署2024年7月啟動「在宅急症照護(Hospital at Home,簡稱HaH)」計畫,針對常因「肺炎」、「尿路感染」與「軟組織感染」反覆住院的高齡長者擴大實施,病患可選擇留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抗生素治療,不必再待在 急診室 苦苦等待住院病床,而家屬也能免去奔波往返醫院照護的辛苦,在家就能住院。
閱讀更多
2025-03-07
萬芳醫院新聞稿
一名年約60歲的男性因突發性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往臺北市立萬芳醫院 急診室 。病人到院時呼吸費力、窘迫,需額外氧氣治療才能維持正常血氧,醫療團隊立即安排電腦斷層,發現左肺有一顆壓迫肺動脈並引發阻塞性肺炎的大型腫瘤,隨即進行初步治療並安排住院。在最短時間內取得組織檢體,確診為小細胞肺癌。經第一線化學治療後,肺部病灶逐漸改善,症狀獲得緩解,病人順利出院返家。
閱讀更多
2025-02-14
照護線上
60多歲的陳女士(化名)患有中度二尖瓣閉鎖不全,某天因突然喘得厲害,而被送到 急診室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紹榕表示,「經過檢查後,發現二尖瓣閉鎖不全已惡化為重度,導致急性症狀發生,故安排患者接受了二尖瓣修補手術,讓瓣膜恢復正常功能,並持續觀察。」
閱讀更多
2025-02-14
盧俊義
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雅各(雅各伯)書1章27節
閱讀更多
2025-01-24
林暐鈞
台灣如今高齡人口逐年變多、少子化導致年輕人比例減少的人口結構,每一人對於自己的老後安排,恐將不能再寄望於下一代,而是更多運用自身的智慧對退休有長期規劃,從數據中得知,崇尚「龍」的華人文化,去年龍年也未見出生率顯著增長,截至去年2024年11月,出生人數累積12萬2360人,整個龍年出生人數可能僅約13.4萬人,因此,為了迎接這樣的挑戰,北醫大體系推出「在宅醫療」的實踐,正在未人們的未來塑造新典範。
閱讀更多
2025-01-13
黃山料
愛著一個「不願意理解你的人」,那會比單身一人還要孤單;愛著一個製造內耗的人,更是地獄級的孤單;你終究會發現,單身,並無欲無求的人,有時候,才是最幸福的。
閱讀更多
2024-12-26
郭艾珊
編按:誰能想到一個獨當一面的外商經理人,竟是個成癮患者?在職場上總是意氣風發,私下熱愛運動、與家人關係緊密的郭艾珊,竟有個秘密:事業愈成功,她愈依賴酒精。醉到最狼狽的時候,傍晚還是搖搖晃晃走到校門口接小孩,結果是兩個小孩一人牽一邊,把我牽回家。也曾經聽到便利商店開門的「叮咚,歡迎光臨」後,再次醒來已經是幾天後的事情,浴缸裡面裝滿了喝完的啤酒罐。當家人把她反鎖在臥室,她卻還是能喝到爛醉,怎麼辦到的?原來她從臥室的陽臺爬出去,踏著14樓高的外牆水管爬進客廳拿酒…直到躺在蒼白的病床上,面對超高的肝指數和嚴重黃疸,才讓她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正式戒酒,重整自己的人生。郭艾珊的故事,揭露了最真實、最脆弱的自己,提醒我們面對困難時不要害怕,鼓起勇氣走下去,無論如何終將迎向康復。
閱讀更多
2024-11-21
丁菱娟
人總是在脆弱的時候,才學會了謙卑。 今年三月的腿傷骨裂,行動不便,讓我學會對身體有了深刻的感恩,對自己的身體懷有無限敬意與謝意。因為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承受我們的種種挑戰,默默承擔著無數壓力與傷痛,而我們卻很少停下來,與它真誠對話。
閱讀更多
2024-11-21
蔡曉萱 整理
近日氣候明顯轉涼,日夜溫差大,容易造成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若血管內不健康的斑塊破裂,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或中風,增加猝死風險。台中一名45歲男性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等待門診時突然失去意識OHCA,經過5次電擊才恢復微弱心跳,並緊急裝上「葉克膜」維持生命跡象,醫師檢查發現他有一條冠狀動脈阻塞達99%,幸而搶在2小時內放置支架打通,現已恢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
1/ 19
第 1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