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保守

顯示第 28129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自己負責!4個方法,找到內在與外在的快樂

tCol 2019-06-06

吳姵瑩

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自己負責!4個方法,找到內在與外在的快樂

在國外,當你隨意進入他人領地,他們是有受到保障能拿槍射殺外來者的(參:堡壘原則)。藉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對所有權和界限的意識觀念非常強烈,對於界限內所有物的保護欲也非常明顯。反觀華人文化就不同了。當你想裝修房子,會遇到非常多聲音干涉,像是父母、家人,甚至連街坊鄰居都會參一腳。他們往往是出於一片好意,給予很多意見,並且要你「照著做,準沒錯!」,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卻成了一個個限制個人成長的「善霸」。所謂「善霸」,就是相對於惡霸的說法。

閱讀更多

拼命賺錢半輩子,才發現幸福比錢更重要!侯昌明:中年後為了自己,要捨得花錢

tCol 2019-06-03

郭依瑄

拼命賺錢半輩子,才發現幸福比錢更重要!侯昌明:中年後為了自己,要捨得花錢

以「精省」在演藝圈闖出名號的侯昌明去年帶著老婆、兒女到義大利「壯遊」,成行前妻子追問他:「真的嗎?不行啦這樣花太多錢,很貴!」侯昌明篤定地說:「不行,妳要陪我去,就算以後錢不夠要賣房子,我也一定要去義大利!」

閱讀更多

自由行教我的事:每一個選擇,都是渴望,或想要彌補的遺憾

tCol 2019-05-23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自由行教我的事:每一個選擇,都是渴望,或想要彌補的遺憾

一直喜歡看勵志、溫馨的日劇,每晚睡前一集是重要的娛樂及家庭時光,所以不知不覺間對近年來多數的日劇演員一點兒都不陌生;而這一點,在我的日本自由行的旅程中,發揮了微妙的作用。

閱讀更多

洪雪珍/退休後,把興趣當飯吃!他靠這招,月收入竟高到讓台灣上班族看不到車尾燈

tCol 2019-05-15

洪雪珍

洪雪珍/退休後,把興趣當飯吃!他靠這招,月收入竟高到讓台灣上班族看不到車尾燈

年輕時,沒有底,不知道興趣能不能當飯吃,所以放棄了;中年時,家庭負擔沉重,更不敢率性去做有興趣的事;到了退休前後的年紀,何妨把興趣做成工作,享受人生第一次為自己的快樂而工作的滿足!

閱讀更多

退休金規劃12-4/懶得理財、資金不夠?專家教你這樣買股票和基金,做好退休財務規劃

tCol 2019-05-05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金規劃12-4/懶得理財、資金不夠?專家教你這樣買股票和基金,做好退休財務規劃

退休後投資理財,或是為了準備退休而做的投資理財,該選擇股票、基金、ETF還是其他商品,才能有最好的賺錢效果呢?其實,這就像買鞋一樣,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才不會痛腳。我會先幫大家分析不同個性和經濟能力的人適合的投資方式,並簡介一般人較常接觸的股票、ETF、共同基金到底差別在哪裡。

閱讀更多

現實毀了年少的夢想,但我卻喜歡自己後來的人生

tCol 2019-04-25

施昇輝

現實毀了年少的夢想,但我卻喜歡自己後來的人生

很多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很疑惑,為什麼我一直在講「現實」? 這樣讓人感到很挫折。為什麼不跟年輕人多談談大家最愛談的「夢想」呢?

閱讀更多

 她從家政婦變知名作家!「從來沒有應該的你,只有你想成為的自己。」

tCol 2019-04-17

律師娘

她從家政婦變知名作家!「從來沒有應該的你,只有你想成為的自己。」

我還記得我和現在的老公(大律師)交往之前,一直都認為自己會一輩子當個上班族,腳踏實地、朝九晚五,慢慢的從下屬升上小主管,每個月領固定的薪水,偶爾出出國,但大部分賺的錢要存下來,這樣才能對生涯有保障。因為從小,母親總是教我做最 保守 的選擇,不要這樣,要那樣,不要冒險,要保護自己。

閱讀更多

做對9件事!打造被動收入超過薪水,退休後月領五萬五千元以上

tCol 2019-04-15

歐陽善玲

做對9件事!打造被動收入超過薪水,退休後月領五萬五千元以上

本錢不夠?專業不足?時間不夠?這是小資族對理財卻步的主要理由,但是,這些障礙其實都能透過簡單的步驟一一拆解。用對方法,你可以無痛啟動理財計畫,不必費心鑽研財經知識。更妙的是,即使是這樣的「佛系理財」,你同樣能許自己一個財務自由的美麗願景。

閱讀更多

退休後,千萬別被錢綁架!可幫子女「小錢」、別隨意給「大錢」,劃清界線才能開心花

tCol 2019-04-10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退休後,千萬別被錢綁架!可幫子女「小錢」、別隨意給「大錢」,劃清界線才能開心花

老了之後,對錢能看開的人,應該都是經濟無虞的人。對錢看不開的人,可能很有錢,也有可能沒有錢。​我的基本態度是先善待自己,行有餘力再為子女著想,但很多人卻反過來,事事先想到子女,剩下的才給自己。

閱讀更多

過度醫療:執行手術淪為醫師的高收入來源?

tCol 2019-04-08

鄭閔聲

過度醫療:執行手術淪為醫師的高收入來源?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