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自費醫材千百種,「重處理單次醫材」有5種風險!醫師完整解析:術前務必搞清楚

手術自費醫材千百種,「重處理單次醫材」有5種風險!醫師完整解析:術前務必搞清楚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或減少手術併發症,手術中常會運用各種自費「單次使用」醫療器材。

 

 

為了確保醫材的效能及安全,多數自費醫材設計「單一次使用」後即須丟棄。

 

然而,衛福部已放寬讓醫院可重新處理單次使用醫材,再提供給下一名患者使用。

 

全台每天近7千台手術執行,大家在接受手術前,除了關心手術型式,也須了解術中使用的醫材種類,才能掌握自己的健康。

 

若要使用重處理單次醫材,得考量3大問題

 

• 重處理單次醫材的安全性
• 發生不良反應之責任歸屬
• 重消次數與收費標準不一

 

單次醫材的製程設計、材料選擇都是以單次使用後丟棄為標準,原廠並未進行重複消毒的驗證,器械組成精密、縫隙非常小,若恣意重處理,恐難以徹底清潔。

 

研究顯示,縱使由專業處理廠依循嚴格標準執行,檢核重處理醫材後,仍發現有殘留物質與細菌生長。

 

單次醫材重處理後,可能存在:交叉感染、材質改變、故障、去污劑殘留、內毒素反應等。

 

醫材失效將影響手術效果及病人安全、延長手術時間,讓病患暴露於更長的麻醉時間及風險。

 

如果發生不良反應,目前法規並未規範責任歸屬,大家應謹慎評估重處理單次醫材的風險。

 

另外,同一種醫療器材,在不同醫院,可能有不同使用次數和收費標準,事前也要了解清楚。

 

使用重處理單次醫材攸關病患的權益與安全,醫院必須事先揭露,取得同意後才可以使用。大家在接受手術前,記得要主動詢問、謹慎評估喔!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