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累積資產實現財富自由!就這樣2招定期存股,打造更快樂第二人生

 人到中年,累積資產實現財富自由!就這樣2招定期存股,打造更快樂第二人生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也許你會想,存股這件事,資金太少會不會是問題?放心,零股也能進行。自從 2020 年 10 月 26 日零股盤中交易後,不論你有多小筆的投資金額,都可以參與存股。

就台灣股市目前約 1,730 家上市櫃公司來看,從 1 股到 1 張都可以投資;最便宜的股票到最貴的股王,價位從不到 3(元/股)~ 3,000(元/股)都有,只要你認為該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你所認同的,就可以買入 1 股開始存股。換言之,你隨時可持有任何一家上市櫃公司股票, 並啟動累積資產實現財富自由這件事。

 

那要怎麼存呢?接下來我們將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常見的零股存股方式大致上分為:定期定額和定期定股兩種方法。透過這兩方式進行存股操作,能幫助你在實現財富自由這條路上, 走得更加穩健。畢竟定期投入固定金額或股數,比起一次投入大量資金,在風險和成本上要來得小很多。

 

定期定額

 

所謂的「定期定額」,就是選定一個投資標的後,約定每月(固定日期)投資一個固定金額。這稱為定期定額投資。

 

若以 0050 台灣元大 50 做為零股定期定額存股的起點,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投資標的,我會建議你可以每月執行這個計畫,但前提是你沒有時間可以定期管理你的投資標的。0050 這檔 ETF 是一個與大盤連動十分緊密的標的,風險不高,同時每年可享受兩次配息。

 

那麼你要怎麼開始呢?若利用定期定額,建議個人可投入金額不超過每月收入的 1/2;家庭則不宜超過每月收入的 1/3,而家庭的年終若有剩餘資金,則可以再加碼投資此標的物。當然,你同時也可以考量將配息部分繼續加碼投入。

 

定期定額的出場點

 

雖然存股的目的是為了穩定領取股息,但若有其他考量需賣出,請務必謹記,「賣掉投資標的的股票價位」>(一定要大於)「定期定額存股期間的平均股價」;若沒按此關鍵執行,就會發生虧損情況!

 

定期定額的優點

 

1 可有紀律性的累計資產:因為在固定時間投入固定資金,資產累積的狀況較有紀律。

 

2 一般投資人皆可投資:目前大部分的券商均有開放零股定期定額投資,每個月最低可以 2,000 元投資零股。

 

3 長期報酬率不錯:若選對績優股,透過長期投入,在股息上的報酬會優於定存。  

 

定期定額的缺點

 

1 若挑錯投資標的物時,很容易發生嚴重虧損:若選錯個股,可能股息沒賺到,還賠了價差。

 

2 不適合短線的操作:需長期投資,利用持續投入和股息的重複投入(複利),擴大本金,未來才能領取豐厚股息。

 

3 資金運用的有效性受到限制:由於定期定額需長期投入,才能見到成效,所以無法短期獲利,或隨時轉換標的。

 

4 投資標的因各券商的系統規劃不同而受到限制:目前可做定期 定額投資的零股標的有限,所以若要定期定額買系統設定外的股票,可能需要手動。

 

嚴格說來,若想透過定期定額操作,有超水準的報酬,那麼我會建議你,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 選擇有穩定收益,每年有股息配發收益的公司。

 

2 可注意公司發展,選擇較有題材性的發展型公司,或是該公司在產業當中屬高市占率的龍頭股,以及全球市值大型的公司。

 

3 選擇連動台灣股市市值的指數基金,如 0050,那是最輕鬆的存股標的物。

 

定期定股

 

而所謂的「定期定股」, 就是選定一個投資標的物後,約定每月固定一個日期,購入固定股數。這稱為定期定股投資。

 

若同樣以 0050 做為零股定期定股的標的來存股,建議你可以從薪 水中提撥出 1/2 或 1/3 資金,用做存股投資。若以每月 30,000 元的薪水來規劃,那麼你可以買入固定的股數,如 100 股或 50 股,盡可能是完整的股數。另外,要購買的固定股數這件事,你還是要斟酌自己可以投入的金額及對應標的的股價。

 

提供試算公式給你:

 

      (1/2 或 1/3 薪資)÷ 股價=可購買股數

      (個位數請捨去,以完整好記的股數為準)

 

提供這個公式的考量有三,一是不希望讓定期定股存股計畫變得太複雜,另外還有一點,是希望你保留一點資金,以因應股價的上漲時扣款使用;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你可以透過觀察每月扣款金額, 來決定停利出場點,這點後面會補充。

 

定期定股與定期定額最大的差異在於,定期定股是鎖定一固定股數進行存股投資,所以當股價成長,相對投資所需準備金,也會隨著股價增長墊高;而定期定額投資法則是鎖定一固定投資金額,在準備資金上比較有餘裕。兩者增加股數的方式大不相同,當然最終資產累計的結果,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筆記

 

在存股的立場看來,定期存入股數或投入資金,是一個長期投資的行為,不建議中途出場,但凡事總有萬一,假若你存的不是權值股或龍頭股,抑或被動型的指數基金,你可能就需要退場機制。

 

這裡,我要提供你一個定期定股停損的方式:

 

 

定期定股錯誤存股標的,範例 3691 碩禾:

 

Ø   2018/08/01 第一次定期定股買入 149 元,100 股, 扣款 14,900 元

Ø   2018/09/03 第二次定期定股買入 140.5 元,100 股, 扣款 14,050 元

Ø  2018/10/01 第三次定期定股買入 129 元,100 股, 扣款 12,900 元

 

從以上 3691 碩禾的存股例子,可以看出,這檔股票連續三個月下跌,下跌的幅度超過 13%。這種情況出現,你就必須警覺。股價連續下跌是一個訊號,代表股價走弱的訊號,這時你就可以考慮賣出,轉換標的。

 

接著我們來看看「定期定股」做為存股的操作方法,有哪些優點:

 

1 若完成長期存股計畫,資產可快速成長獲利:在與相同標的的 相較之下,這兩種方式在存股計畫的角度來說,最大差異是,定期定股的總資產累積較高。以台積電近五年的績效為例,雖定期定股需多投入近 80% 資金;最後定期定股總資產將高於定期定額近 65%。

 

2 資金運用比定期定額有效率:由於定期定額是每月扣固定款項,假設固定投入 10,000 元,大立光 2021/01/29 收盤股價為 2,940 元,那麼定期定額可購入的零股為 3 股,投資金額為 8,820 元。

 

剩餘的 1,180 元將成為閒餘資金,無法進行存股,長期累積, 將會有可觀的閒餘資金未進行存股。而定期定股則依約定股數扣款,不會發生閒餘資金未投入存股情事。

 

接下來談的三項優點,在存股計畫中不會出現:

 

3 能紀律性的累計資產,但操作方法比較靈活:在每月的定期扣款過程中,你一定會很清楚知道你的投資標的股價表現狀況。

 

因此,一旦選錯標的時,可以立刻進行標的調整(存股時不適用,因為存股的股票,我們會選擇體質好的績優股或被動型的指數基金,如台積電或 0050,這些標的雖有短期波動,但長期下來還是持續往上)。

 

4 若挑錯投資標的時,可以即時停損更換投資標的:連續三個月的 股價下跌狀況發生時,便表示該標的處於弱勢狀況;這時可停損更換較佳的標的,至少不應該繼續加碼投資(存股時不適用)。

 

5 可運用此方式來練習盤感:以 3691 的案例來看,若你經常發生每月扣款金額越來越低時,便可知你的投資標的物可能不正確;若發生多次這樣的情事,我會建議你選擇定期定額投資。

 

其缺點有:

 

1 所需資金相較浮動不易掌握:由於需要購買固定股數,隨著股價上漲或下跌,所需的資金大為不同,在準備資金上會有一定的難度。

 

2 定期定股投資法具有兩種雙軌的特性:第一種特性是定期定股投資法能與定期定額投資法一樣,用以進行存股;但另一個特性卻是在每月扣款時,因扣款的金額變化,會讓投資人明顯感受到股價漲跌幅的波動狀況,所以可能會導致原要進行的存股計畫,因持續性的下跌,而提早終止存股計畫。

 

筆記

 

這裡我再次強調:通常運用「定期定股」存股,我們不會考慮賣出,但若用「定期定股」做價差,請至少每三個月檢查一次你的投資標的。

 

觀察重點把握兩件事:

 

1養成定期看盤習慣:

 

至少每月約定扣款日前,要看一次所選標的的股價。至少扣款前,你要確認這個月股價是否高於上個月股價;此外,連續扣款的三個月股價不得發生連續性低、低、低的狀況。簡單來說,第二個月的扣款金額要高於第一個月,第三個月的扣款金額要高於第二個月。

 

2學會停損停利操作,選錯標的物時要懂得更換或停損,不要越攤股價越平:

 

定期定股特別強調每月扣款這件事,若是發生剛剛說的連續性三個月扣款金額變少,那麼,表示你的股票進入弱勢狀態,一般來說,只要連續兩個月扣款金額變少,你就應該留意是否要繼續買進,並非一定要完整執行三個月,才可更換投資標的。反而,你可以將第三個月準備的存股資金,移往新的投資標的。

 

 

其他更深度的定期定額與定期定股法比較或認識,歡迎你可以前往 YouTube「琨琳狂想零股必勝術」或是臉書粉絲頁「琨琳狂想零股研究中心」留言給我,我會在線上為你解答。

 

總結來說,養成存股的習慣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定期定額,還是定股定股存股的操作方法都行,持之以恆的話,都能讓你的資金收益比定期存款高,運用得宜,資產隨時間增長就是必然之事。

 

看到這裡,想必你會問,到底什麼樣的存股標的,搭配什麼樣的操作方法,可以讓存股這件事發揮到最佳化呢?下面將為你解開心中的疑惑,讓你成為存股達人。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零股獲利術:用3萬元當700家股東,6年賺500%》,樂金文化出版,張琨琳(小富爸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