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強求「沒有的東西」毀掉自己!承認自己過得不好!就是重返快樂的開始

不要為了強求「沒有的東西」毀掉自己!承認自己過得不好!就是重返快樂的開始

過高的自我期待一旦想透過「有面子」的方法去滿足撒嬌這種基本欲求,就會變成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被視為憂鬱症病前性格其中之一的,正是高到不切實際的自我要求。美國心理學家及精神病學家卡倫.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認為,這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特徵之一。

在這些疾病的治療中,最重要的就是降低自我要求的標準,只是對自卑感很重的人來說,他們的自我要求原本就有高到不切實際的傾向,更會在達不到目標時感到異常痛苦,進一步讓自我評價變得非常低。

 

為什麼他們無法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呢?我認為這也是未獲滿足的撒嬌欲在潛意識支配的緣故,讓他們雖然想降低自我要求,卻又強迫自己不能那麼做。苦於某些強迫症狀的人,其實是不自覺地執著於滿足自己心裡的某項欲望。

 

具有憂鬱症病前性格的人,就算再累,也無法放下工作休息。儘管他們很想歇一歇,也很清楚適度的休閒更能提升效率,而且時間上的確做得到,但就是不會去做,他們就是無法對工作放手。在基本欲求未獲滿足的情況下成長的人,其潛意識會執著於滿足這些欲望。

 

前面說過,三十歲的成人無法像三歲的孩子那樣耍賴,不僅如此,還必須時刻維持著成人的體面,使得他們的自我要求往往高得不切實際,就算再累,也無法放下工作。這些內在其實沒有跟著長大的「虛擬成人」,很容易成為身心俱疲(burn-out)症候群(或稱「燃燒殆盡症候群」)的預備軍。

 

他們兒時的撒嬌欲明明沒有獲得滿足,卻認為自己心裡沒有這種欲求,還裝出一副沒事的樣子。這些人為了壓抑不斷冒出頭的欲望,將使內在的規範意識—也就是必須遵守道德、倫理、法律等社會性規則的意識變得非常強大。

 

不要為了強求「沒有的東西」而毀掉自己

 

基本欲求未獲滿足所帶來的悲劇,還不止於此。憂鬱症患者的思考,往往以「沒有的東西」為中心而運作。他們會為自己的缺乏而感嘆;聚焦於此的結果,又進一步產生寂寞感。

 

過分在意自己沒有的東西,並對此過度反應,使得他們一旦遇上小小的挫折,便很容易意志消沉。

 

明明是很容易修正和改善的地方,憂鬱症患者卻往往覺得一切無可挽回。為什麼憂鬱症患者會對「沒有的東西」過度反應、過分執著呢?這其實都是過高且不切實際的自我期待所導致的。對不可能之事抱持期待,也意味著否定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感嘆「我如果是某某人就好了」,也只是徒然浪費自己的天賦而已。

 

一旦被「自己沒有的東西」所困,就無法在現實中真正實現自我,因為滿腦子只想著那些高到不切實際的自我期許,並將所有的能量都浪費在上頭。

 

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妮在著作《神經症與人的成長》(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中,這樣描述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所追求的榮譽:將驅使自我實現的能量,轉移到實現「理想化的自我」。最後,因為能量用錯地方,使得人生遠遠偏離自然的軌道。

 

瑞士哲學家卡爾.希爾逖(Carl Hilty)在著作《幸福論》中寫道:我做了一切能力所及的事。現在我覺得自己獲得了釋放,肩上的擔子也消失了。就像清償了所有債務的人那樣輕快。希望妻子和朋友能獲得永生是愚蠢的。因為你期望擁有的,是自己沒有的能力;你想獲得的,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的確,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往往執著於「自己所沒有的」,卻在同時失去了「自己所擁有的」。

 

旁觀者當然很清楚地知道這有多不智,其實患者本人也很明白這一點,卻無法將目光移開。到這裡,我們稍微整理一下:基本欲求沒有得到滿足→高到不切實際的自我期待→執著於自己所沒有的,卻反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

 

「如實的自己」讓你更自在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歡與人交際,是覺得自己不擅長說話。但只要仔細探究,就會發現:他們期待的人際關係,是被別人捧在手心裡呵護。歸根究柢,仍是因為潛意識裡還有沒處理好的問題。

 

「所謂『活得好』,意思是接受如實的人生、如實的自己、如實的結果。抓住機會,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並對結果感到滿足。」美國心理學權威大衛.西伯里(DavidSeabury)如是說。

 

會執著於自己缺少之物的人,其潛意識中一定有問題存在;參與他們成長過程的親近成人中,也多半具有自律神經失調傾向。

 

大衛.西伯里在著作《與焦慮共處》(How to WorrySuccessfully)中提到,患有自律神經失調、經常感到不安的人,在判斷別人的行為時,往往秉持著絕對主義(absolutism)—認為世界上存在著絕對且永恆的真理和標準。

 

問題是,什麼都要跟「完美」比的話,我們永遠是輸家。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在建立伴侶關係時,常讓對方產生一種「非得達成『不可能的任務』才行」的感覺。但殘酷的是,患者所愛的,未必真的是對方本身,而是願意為他「使命必達」的精神。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究竟出版,加藤諦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