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開始回看一生,不留遺憾!還想去哪裡玩、哪些事還沒做,趁來得及一一補足

中年後開始回看一生,不留遺憾!還想去哪裡玩、哪些事還沒做,趁來得及一一補足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參加過不少告別式,印象最深刻、也最震撼的是一位六十歲往生的好友,放映的第一張投影片就是她罹患癌症後,接受化療的光頭照片:身著病服、打著點滴,體貼的先生陪伴在旁。她堅定的眼神,勇敢、豪率,令人動容。

回顧罹癌好友的精采此生

 

投影片從她人生的最後時刻一直往前推:事業成就、桃李天下、家庭圓滿、國外求學、學業優異到乖巧可愛的小女孩……短暫的片段如同時光隧道般,帶我們陪著她走完精采人生。

 

事後,一位朋友很感慨地說:「平常要多拍照,告別式才會精采豐富。而且要趁現在還不是很老,去拍一張美美的大頭照,以備靈堂使用。」

 

我不禁心想:我要怎樣的告別式呢?

 

人老了,有一天都會這樣

 

記得我五、六歲時,住在鄉下的外祖母去世了。

 

瘦小的外祖母是位非常慈祥、輕聲細語,散發著溫暖光輝的長輩。我們這些孩子都非常喜歡她來家裡,因為如果犯了錯,母親拿起藤條要責打時,趕快跑到外祖母身邊就沒事了。

 

外祖母的遺體躺在大廳裡,墊高的門扇板上,面色祥和,旁邊點著香。母親帶著我繞外祖母一圈,說:「免驚,阿嬤是好人,很疼我們,不會害我們的。」──這是我對往生者的初次印象:安靜、平和、自然,無有恐懼,而且人老了,有一天都會這樣。

 

父親病逝時是九十一歲。中部小鎮的喪禮,大多在自家門前搭棚、設靈堂,且占了馬路的一部分,因此,需事先向派出所申請路權。

 

當時,我們晚輩站在靈堂旁,一面哀戚答禮、一面聽到背後的車聲,不免有點擔心被撞。幸好路過者都尊重往生者,也體諒家屬,車子慢行而過。

 

晚輩跪拜時,六十歲出頭的大嫂因膝蓋退化,跪下後無法起身,還得讓身旁的大哥拉她一把。禮儀師趕緊說:「不方便者可以免跪,行禮即可。」

 

喪禮的繁文縟節之一是請法師及居士誦經、唸佛。我手邊沒有經文,不知內容,只覺得聲調平庸而反覆,但聽久了,心境卻慢慢平靜,頗為療癒。

 

那時五十多歲的我,想著退休後,也許可以從事禮儀師的工作,希望能以莊嚴、溫暖的方式撫慰生者。大哥卻笑說,殯葬業是個大事業,我的外表和專業能力都明顯不足。他說得對,但從此,我就特別注意喪禮撫癒人心的療效。

 

父親去世後六年,九十七歲的母親往生了,我們仍然在自家門前搭棚、設靈堂。由於母親是大家族中最高齡的長輩,當時跪拜的晚輩多到即使三人一排,還是排到棚子外。這讓我感受到臺灣傳統的喪禮,可說是大家族成員見面、緬懷、思源的機會,也是個人省思、感恩和療傷止痛的起動力。

 

基督教的追思禮拜在教會舉行,莊嚴典雅,除了牧師講道、獻詩班,大家一起禱告、讀經、唱詩,非常療癒,而且離開時,每人手上還常帶回一盒點心呢!

 

從現在開始回看一生,不留下遺憾

 

我單身,與大家族的親戚們平常少聯絡,想到等哪天自己走了,那時候朋友也都老了,能來參加告別式的人可能寥寥無幾,怕是既難堪,又心酸。

 

所以,我決定免掉告別式,但要自行製作一生的投影片,而且從現在開始做,同時反省做人有哪些要改善或學習的、還想去哪裡玩、哪些事還沒做,趁現在還來得及一一補足。

 

 

不過,投影片將來給誰看?總有幾位親友吧。或許也可以放到YouTube,永存雲端喔。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寶瓶文化出版,劉秀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