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雯的先生目前長期派駐在廈門工作,每三個月回來兩週。先生外派後,沒想到婆婆得了失智症,目前她已經辭去工作,全心照顧失智的婆婆一段時間了,現在的她看起來非常疲憊,她緩緩地從先生決定接受外派說起……。
「記得結婚大概六年左右的時候吧,我大女兒才剛滿四歲,老公回來面色很凝重。我看他狀況不對,也沒主動問他什麼,兩個人哄女兒上床睡覺,又陪婆婆看了一下電視,他一直沈默寡言。忍到終於剩下我們兩個人,準備熄掉客廳的燈休息時,他才抓著我的手吞吞吐吐地說他被外派的事情。」
關雯的老公出自單親家庭,由媽媽單獨養大。社會歷練豐富、閱人眼光精準的她,結婚之前就覺察出這樣的家庭動力,也清楚知道自己只要嫁給他,就必須也當孝順的媳婦,和老公同盡孝道,照顧婆婆絕對是義務,也明白與婆婆同住一定是兩人結婚的必要條件,
「那時我朋友都佩服我太勇敢,因為她們沒有人敢嫁這樣的老公!不過,住在一起誰能沒有摩擦?我就是學習和婆婆相處囉。老公外派前,我和婆婆算是相處起來蠻自在了,老公駐外的這幾年,我還真的挺感謝婆婆的……」。
原來關雯的婆婆尚未失智前,不只能夠自理,還能幫忙照顧兩個女兒,幫忙接送女兒上下課、準備餐點……。老公派駐廈門以來,婆婆都樂意協助,她才因此能在秘書工作與家庭照顧之間找到一點喘息的機會。可是現在婆婆失智了,老公既是獨子卻不在台灣,她理所當然成了照顧婆婆的不二人選。雖然說嘴上說著理所當然,不過她自己心裡知道,並不完全是這樣的。
她的先生在得知母親出現失智前兆時,曾經飛回台灣一起去找養護中心。果然當晚和先生開車回家的路上,先生對她說:「老婆……我薪資上還可以過得去……養護中心不是不好,我只是不想讓媽媽在那樣的環境老去,太孤單了……,我們可以讓媽媽在家裡嗎?」她形容當下,先生已經哽咽到不行,必須把車停在路邊直到心情平復。
關雯一言不發的陪著,直到老公心情平靜下來和他換手開車,路上才聊起一些應該讓誰來照顧媽媽的細節。先生希望她把工作辭了,在家全天候看護婆婆。沒想到這次雖然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決心一個人擔起照顧婆婆、照顧孩子的責任,長期照護失智婆婆的這條孝順之路,卻無比艱辛。
她一直以為自己都應付得很不錯,只是直到最近出現失眠、情緒失控暴怒暴哭……,她才驚覺:「事情不對了」,必須尋求幫助,否則,可能不只是傷害了自己,也可能傷害了婆婆。
不要忘了,照顧者也會過勞
過勞,不只會出現在職場,在照顧者身上也經常發生。當發現肩負照顧責任的自己開始出現容易感到心情低落、煩躁、易怒、無助無望,身體也開始出現狀況,例如:容易感冒不適、容易疲憊,甚至休息也無法恢復等等身心失調的狀況,很有可能就是過勞了。
當我們認識到照顧者也會有過勞症狀時,你將會發現無法再用同樣的眼光看待虐老、弒親等新聞,你便不會輕易地說出不孝二字,而是嘗試去理解照顧關係中的糾結。
首先,照顧是一個不斷付出、燃燒自己為別人的行動。再怎麼有愛的人,當他的焦點一直往外,卻忘了自己也是個「人」時,也都會有耗盡的一天。人和機器最大的差別,就在我們是血肉之軀,會累、會想休息、會脆弱,會需要正向支持、會需要別人有好的回應。
但照顧年長者和照顧孩子比較起來吃力的多。就拿體重來說,年幼的孩子比較輕,你抱得動他;攙扶年長者、背、抱都會花上更大的力氣。孩子的意志或控制權還沒有發展完全,但年長者,有自己的脾氣,尤其在身心開始退化後,最無法放棄的最後一道防線,似乎就剩這樣的意志和控制權了。
每次照顧都像是一場意志的拔河,這已經不只孝不孝順的問題。何況在照顧現場,單純只有孝順根本無法確保照顧者可以完全掌控照顧狀況,愈是孝順的人在中間愈是為難,既想讓父母做決定,又想站在事實替父母考量。
其次是無助感,成年子女身為照顧者看著父母親逐漸變得虛弱。心裡明暸老化歷程是不可逆的,父母身心狀態不會變好,只會每況愈下。這樣的感覺會造成照顧者在心理上認為自己付出的沒有意義,即使投注再多心力、精神與時間都無法讓父母親的狀態變好,自然也會無法從照顧父母的任務中獲得成就感、希望感。當沒有人理解你內在慌張的無助,反而要求你應該孝順時,執行照顧者的任務會變的更加困難。
各種標籤,是照顧者的緊箍咒
任意將照顧者貼上不孝這類標籤,更可能成為重軛勒住照顧者的脖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挫折、痛苦、憤怒、想休息,以及想被照顧的心理需求。這些人們平常就覺得難以開口的感受與想法,在長照家庭中,更容易使照顧者覺得有這些感受是不對的,反而加深了內心的愧疚感與罪惡感。
不論是經濟考量被迫做出自行居家照顧的決定,亦或是自願承擔照顧者的責任,未曾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者,都只能邊摸索邊學習,可能在照顧的過程中感受到挫折,或是引發過勞症狀。也許這些隱忍的照顧者、失控出手的照顧者並非不孝,而是因為照顧者太過用力想要做到孝順,反而讓自己太快耗竭。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請你對自己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者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
若不能有人協助安心地述說情緒,直接對所照顧的對象傾瀉的狀況也是必然。他們是情緒的源頭,對他們發作看似找對人,卻會讓處境更無法收拾。
別忘了偶爾的失控,並非不孝,只是你忘記了照顧者必須先照顧自己,身心皆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自我照顧、排解情緒,請你一定要記得求助於專業資源,不論是個別諮商或是支持團體,相信所有的專業都樂於在此時供給你所需。
請你也照顧好自己
照顧自己不單單只是要自己去泡個澡、吃好睡好、多休息這樣簡單的生理滿足。而是,原諒自己是一個凡人、是照顧者的親人,你能做得並不多;而是,接受自己的確會在照顧關係中,被挑起最脆弱的情感,會憤怒、會哀傷、會自責、會愧疚與罪惡;而是,你知道過去發生的種種事件,讓你與受照顧者的關係只能停留在這,無法前進,可能也很難修復,然後為此哀悼⋯⋯,這類心理上的追尋,是照顧者最漫長的修煉。
尤其媳婦在照顧者的角色上又和單純只是親子關係、血緣關係的兒女照顧者不太相同。媳婦是基於法律而成的身分角色,也是一個只要解除婚約關係,就能解除的身分角色。在這類角色上,心情多半不是無奈,而是容易升起覺得被虧待、覺得不公平的心情。
即使有負面情緒,也不能否定你的孝順
首先,請妳照顧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覺得被虧待、不公平,而感受到愧疚,或自我苛責。這是很正常的情緒,因為妳和受照顧的人並沒有血緣關係。妳只是希望為他們多做一點,但是累著了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下,才出現這些負面的想法而已。
記住,即使有這些想法,也不能夠否定妳孝順的那一面!
讓最親密的人,明白你的疲憊
接著,請妳務必讓枕邊人意識到妳已經出現過勞、身心俱疲的狀態了。再這樣下去,對想盡孝道的照顧者,或對需要被照顧的公婆來說都不會是一件好事。跟枕邊人呼救,告訴他妳的難處。
在敘述的時候,盡可能避免情緒化的詞彙,處理好情緒再去溝通。必須在言詞間充分表達妳很願意照顧公婆,和先生一起分擔,過去妳已經做了哪些事。現在妳已經無法獨撐大局,需要更多的實際支援和情緒支持,甚至還需要多一點外在資源。
邀請枕邊人一起分擔照顧父母親的壓力,如果像關雯的例子一樣,考量經濟狀況和先生工作的現況,暫且先生不能投入太多時間和體力照顧父母。可能就需要事先收集各個不同的安養中心能提供的服務、安養中心的特色,並且請先生重新評估納入專業照護資源、安養機構的可能性。
更好的照顧並非推卸責任或不孝
必要時,請照護機構的專業人士與另一半聊聊,讓另一半了解送往安養院是為了父母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兩人婚姻品質更能維持而做的考量,並非不孝或是卸責。
這種情緒如果一直無法找到妥善的方式可以處理,很容易會被丟入婚姻關係,造成夫妻溝通的不順暢、情緒衝突,或是覺得挫折想乾脆放棄婚姻。當然,如果兩人一直無法溝通,找適合的家庭治療師或婚姻治療師一起談談都是好的做法。
如果真的試過了各種方法仍舊無法讓另一半一起加入照顧的行列,也許狠下心來提出離婚,讓先生意識到妳的付出與重要性,不是不能嘗試的方法。但這畢竟是險招,弄不好反而造成夫妻間更多失焦的衝突,建議還是以溝通為主,不要拿離婚當作威脅,會簡化很多可能衍生的問題。
(本文摘自《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解開照護枷鎖,心理師教你照顧父母之餘也能好好照顧自己》,四塊玉文創出版,艾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