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頭痛,是中暑還是熱衰竭?牢記急救步驟、注意不曬太陽也中暑的6個原因

頭暈頭痛,是中暑還是熱衰竭?牢記急救步驟、注意不曬太陽也中暑的6個原因

受全球暖化效應影響,夏季氣溫愈來愈高,衛福部統計每年的6至7月是民眾因為熱傷害而就醫的高峰期。

熱衰竭、熱中暑都屬於熱傷害,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提醒民眾多加留意,尤其是慢性病患、體重過重者等8大高危險群,更要提高警覺。

夏季氣溫飆高,常讓民眾大喊「熱浪」來襲!

 

事實上,台灣目前沒有明確的熱浪定義,但將每日最高溫攝氏35度以上的天數稱為「高溫日數」,近年來不僅平均氣溫愈來愈高,一年之中的高溫日數也愈來愈多。

 

當有太平洋高壓籠罩,颱風靠近或因西南風引起的「焚風效應」時,屢有高溫破紀錄的情形發生。

 

慎防中暑、熱衰竭!8大族群多注意

 

連續高溫對於戶外工作者可能會造成健康或生命威脅,而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等,對高溫適應能力較差,也易引發健康衝擊,尤其是以下8大高危險族群,更要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

 

1. 65歲以上長者

 

2. 慢性病患

 

3. 體重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

 

4. 服用特定藥物者

 

5. 密閉空間工作者

 

6. 戶外工作者

 

7. 運動員

 

8. 嬰幼兒

 

盛夏時,應儘量避免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儘可能待在室內,並做好防曬工作,多補充水分及適度鹽分攝取,以及安排適度休息,以避免中暑

 

萬一發生熱傷害,最重要的是了解傷害的嚴重程度,並牢記熱傷害急救5步驟: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

 

此外,熱衰竭、中暑的症狀不太一樣,兩者的常見症狀與處置方式如下:

 

頭暈頭痛恐是熱衰竭!牢記處理4步驟

 

若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後,未正常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此時會感到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心跳加速、呼吸淺快、虛弱無力、體溫升高(一般不超過40度),甚至肌肉痙攣、抽筋等。

 

若遇到可能熱衰竭之患者,應採取以下步驟處理:

 

1. 將患者移至通風陰涼處、移除多餘衣物

 

2. 給予補充約1000c.c.水分及適量鹽分

 

3. 其次可使用冷水噴灑或利用風扇幫助降溫,並多休息

 

4. 若症狀沒有改善,需立即送醫

 

皮膚紅、沒流汗恐中暑!3步驟快急救

 

如果發現病人體溫飆高(超過39.5度)、皮膚紅熱,沒有排汗、沒有尿、少尿或血尿,脈搏快且強,呼吸急促或困難,甚至意識模糊,代表可能中暑,應採取以下步驟處理:

 

1. 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環境,讓病人平躺、腳抬高,鬆開身上衣物

 

2. 快速降低病人體溫,方法包括:

 

(1) 提供風扇

 

(2) 將冰袋放置於病人頸部、腋下、腹部、鼠蹊部

 

(3) 浸泡冷水

 

3. 若情況未迅速好轉,則要儘速送醫治療

 

不曬太陽也會中暑?常見6原因要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不曬太陽也有可能中暑!常見的情況有以下幾種,提醒民眾注意:

 

1. 夜跑

 

2. 穿衣過多

 

3. 藥物導致排汗不良

 

4. 長時間處在通風不良的地方

 

5. 持續勞動

 

6. 上班族:辦公室內外溫差大,上班族平日若較少從事戶外活動,一旦到了較高溫環境,就容易因不適應而中暑。

 

炎炎夏日,提醒民眾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適度增減衣物,並適度休息、補充水分,降低中暑、熱衰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