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想要更清楚看見自己和瞭解自己,就必須不能讓自己有太多無意識、不自覺的自我保護策略。這些策略會蒙蔽我們的視線,使我們沒有辦法察覺到我們的內在自我,也沒辦法以別人既有的面貌察覺別人。
選擇做你自己,就是決定努力連結到你自己的內在現況,且自給自足,就算此刻的你無法符合你自己或別人的期許也一樣。
這樣也是在接受一件事,即人生中大多真正重要的事,都不是我們所能主宰的。選擇做你自己,是練習放下控制欲,而在人生的波流中隨遇而安。
人生是瞬息萬變的,我們自己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我們所接觸和交流的人,總有一天必須讓他們再離開,人生乃是在悲傷和讚歎間交替輪轉。
在這些前提下仍敢於當一個凡人,且能接受自己身為自己的人,便能憑著當下的感受採取行動,而不需要被過去的感受或恐懼給牽著走。正因為能活在當下,才能和別人相遇。若想要有能力在當下體驗一場真正的邂逅,雙方都必須勇敢做自己才行。
我們有可能在一起,卻不曾真正相遇。
比方說,我們有可能是以消費形式在一起。也許我們利用別人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獲得消遣娛樂,以取得資訊,取得認可,或取得任何我們想追求的事物,人有可能用使用物品的方式來使用彼此。
你如果不打開電視,透過看電視獲得娛樂,也大可打電話給朋友,聊一聊八卦。你是否真心有興趣來一場真正的邂逅,實在很難說。
說不定你當下並沒有足夠的精力進行更深度的人際交流,也說不定你對別人的內心世界並沒有太大興趣。
偶爾以這種方式利用彼此並沒有什麼不對,假使我們時時刻刻都和自己及別人進行百分之百的交流,人生會變得太吃力了。但如果我們所提供或所接受到的交流方式,就只有這唯一的方式,或我們自己也沒意識到情況究竟是如何,那麼所產生的生活品質會比較低。
在一場真正的邂逅中,並沒有時間表。
沒有確切的目標,沒有非達成不可的企圖,你並不打算拿對方做任何用途。在一場真正的邂逅中,你們僅以當下這一刻的現況和彼此相處。會發生什麼事都是無法預料的,你難保不會因為這場邂逅而改變。
說不定會出現很精采的時刻,讓你感受到「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或「我感覺得出你感覺得出我的感覺」。
感受到被愛,就是感受到你以你既有的模樣完完全全被看到且被接納。換句話說,有能力去愛,就是有能力看到、適應並接納你自己和別人。
「所有真實的人生都是邂逅。」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曾如是說。我們無法事先計畫或自行決定是否要進行一場這麼高品質的邂逅、一場讓我們真心覺得自己真正活著的邂逅,但我們可以設法營造最佳的先決條件。
而我們檢視自己的自我保護策略,選擇徹底接納自己時,就是在做這件事。
我們這麼做的時候,為人際關係開啟了新契機,一切都變得更簡單了。
(本文摘自《我只是假裝不在乎:《高敏感是種天賦》知名心理諮商師教你脫下「自我保護」的社交面具,享受正向的人際關係》,平安文化出版,伊麗絲.桑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