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大街小巷開滿了咖啡館。某些咖啡館因此特意搬到難以發覺的地點,或許是市場二樓,或許是舊公寓,這些難找得要命的咖啡館,往往最讓人安心自在。我們請到了素來喜愛在地點難尋的咖啡館,埋首寫稿的媒體工作者陳靜宜,由她來帶著我們去九家隱身在巷弄間的咖啡館,感受這些角落是多麼令人流連,一起出發吧。
▲Simple Kaffa 老闆吳則霖是連續三屆台灣咖啡大師冠軍。
▲Simple Kaffa 除了咖啡好喝之外,爆漿抹茶捲也是明星商品。
▲走廊盡頭獨立4人座,是除了卡爾 · 拉格斐畫像外,無人打擾的安靜好位。
咖啡品質不在話下,「爆漿抹茶捲」也相當誘人,店家也推薦單人份的半熟凹蛋糕「皺皺」,展現無敵迷人的「流量」,勝過市售名牌蛋糕櫃。
幸運的話,可以坐在走廊盡頭獨立四人座,無人打擾(除了牆上掛著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畫像),這也是離廁所最近的座位,得以去上「密碼廁所」。
說到廁所,店家會給一組夾雜數字與英文字母的紙條,再到廁所門口按鈕解鎖。天可憐見,幸虧英文字母未分大小寫,有人曾連續按錯七次。
The Lobby of Simple Kaffa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77巷48號B1
電話:(02)8771-1127
線索:按著地址找,會走到一棟大樓的警衛室,可請教警衛咖啡館在哪。
▲德佈吧台後方的木櫃,原先是中藥行的藥材櫃,現在則拿來擺咖啡用品,相當有特色。
每當有人抱怨德佈台北店不好找時,總會有人跳出來主持公道,說:「如果你去過它的石門店再說吧!」石門店在北海岸乾華國小內,被網友封為「遠得要命的咖啡館」,只是後來租約到期,老闆林建威搬到台北來,對台北人來說,是相對「好找得要命」。
▲杏仁太妃糖以多種糖混合加上杏仁,與咖啡相當搭配。
林建威是咖啡品質鑑定師(Q Grader)、咖啡萃取金杯認證,本身也擔任沖煮比賽評審,一般咖啡館現場頂多備十多種咖啡豆,但德佈台北店有四十種左右的精品豆可選,外袋包裝除了品種、產地、處理法、烘焙點等,還標註烘豆機資訊。
喝咖啡一定會搭配的是全台獨有的手做甜點「杏仁太妃糖」,雖然名字有太妃糖,但並沒有太妃糖,而是以多種不同的糖混合搭配上杏仁,製成如淺咖啡色糖磚那樣。
杏仁太妃糖入口外層冰涼,一旦咬碎,隨著嘴裡升高的溫度散發出不同深淺香氣與甜味。即便咖啡已經很厲害,但若是服務人員說:「對不起,今天杏仁太妃糖已經賣完了。」心中還是不免會出現一下「哎呀」那種失落感。
這裡也是少見附有半開放式包廂設計的咖啡館。選擇半包廂區的客人必須脫鞋入列、席地而坐,而那裡常是最容易客滿的區域。
只是不像早年茶藝館包廂那樣附有捲簾、略高於地面的平台,這裡放眼望去像是一個個真人實境秀,成為喝咖啡之外的餘興節目。
▲德佈台北店有咖啡館少有的半開放式包廂。
德佈Debut Cafe
台北店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一段15號
電話:(02)2541-7279
線索:走到市民大道還不夠,記得找到警用停車場,並小心迷路在錯綜複雜的三岔路口中。
▲「時常在這裡」的主體是一間老民宅。
▲ 一口甜點、一口飲料,是拜訪「時常」能嘗到的小幸福。
「時常在這裡」按圖索驥並不難找,真正難的是「時常不在這裡」。一周只開四天,下午一點開、晚上六點就打烊,有時出國採購就休店半個月、一個月,不接受預約,只能現場候位。
店裡只有六桌、十五個座位,超過了就只能在門外排隊,假日還可能因為人多,由員工在門外進行「流量管制」,可謂入門門檻相當高的店。
這是間六十年的老宅子,紅白相間直條的木門,像國中放學後要去的同學家,而這位同學家每天都有好吃的蛋糕。由Aaron所掌管的「時常吃菓子屋」,每天更換手作的甜點,因此天天要重新手寫菜單,很有人的溫度。
▲店家每天推出不同口味的蛋糕,賣完即休息。前為香橙巧克力戚風蛋糕。
店內分為「時常吃菓子屋」與「生活道具屋」,生活道具屋提供許多台灣或日本的雜貨;「時常吃菓子屋」則提供甜點。菓子屋有兩張桌,可說是精選位中的精選位;熟客首選是坐在離Aaron最近的位置,一方面是享受做蛋糕時迷人的香氣。
而蛋糕除了內用也提供外帶,因此當做好的蛋糕一端上枱面,還保有機會搶頭香,若跟過旅行團到日本藥妝店裡採購,必然能體會這在說什麼。
即便是切開後橫躺的戚風蛋糕,或是冬季限定的招牌「現場做很高的熱蛋糕」,看起來都相當幸福,像是抱著某種使命來到這世界上,大概因為它是真心想做而被做出來,而不是為了做而做的制式化蛋糕吧。
當生活猶如劍山般尖銳陡峭時,便容易在這蛋糕裡尋求到溫暖的撫慰。
時常在這裡
台北市松江路194巷35號
電話:(02)2562-1618
線索:小心在錯綜複雜的巷子裡迷路。先找到「生元堂國術館」的招牌,店家就在對面巷子裡。
▲Ruth C. Coffee 位於一條五光十色的窄巷中,鬧中取靜。
人們執拗地只認定基隆一種樣子:基隆不能沒有雨,還要帶點淒苦、迷濛、寂寥,與神色木然的行人。港都夜雨適合喝熱咖啡,撐傘走入那條連巷子都談不上、類似防火巷的通道。
那通道有門口擺著曬衣架的美容院;有大波浪捲髮女人依偎著外國船員的卡拉OK店;有提供休息、過夜服務的老海景旅館的後門;有打著瞌睡老闆娘的小雜貨鋪、貼滿鑽片的高跟鞋女鞋店、六十年魚丸湯老店,不過是幾步路就兼具食衣住行,還能飽覽愛恨嗔癡。
而Ruth C. Coffee很安詳地夾藏在其中。
一般人不會在吃飯時間喝咖啡,基隆尤其如此;搭配最好的座位就是吧枱靠牆數來第二個,也就是老闆Rich的正對面,這時間店內多半空無一人,可以享受包場禮遇,欣賞他沖煮咖啡、盡興地聊天。
▲開業一年,老闆Rich說,曾經有幾次,一整天連一個客人也沒有。但他仍日日如一。
有時候 整天都沒客人
Rich的咖啡喝起來很舒服,跟他談話也相當舒服。只是沒見過那麼純粹的咖啡館,除了與咖啡相關的東西之外,幾乎就沒什麼別的了,連店卡都沒有安置的淺盤,它們很規矩地躺在桌面上。
開業一年,Rich一個人烘豆子、煮咖啡、招呼客人、洗杯盤,守著店從晨昏到夜裡,無論晴雨。他曾經說過,「有幾次,一整天連一個客人也沒有,連來借廁所的、問路的、好奇的都沒有。」說完,空氣變得沉默,雨則下得更大了。
Ruth C. Coffee
茹絲咖啡
基隆市仁愛區忠一路3巷25號
電話:(02)2422-6581
線索:連路過都不容易,先找到美容院吧,咖啡店就在附近。
▲在達開想樂,可以看到時間留存在空間裡的畫面。
在一個好天氣的早上來到這裡,隨著天上雲朵飄開,大把陽光從窗口灌入,褪色木桌上,有大片木框玻璃窗斜映出平行的幾何光影,想像外頭是郭雪湖筆下的《南街殷賑》,畫裡無中生有的三樓加蓋,不就猶如現代的「達開想樂」嗎?
桌面被曬得都發熱了,四周擺設的文創物件,像原本就在那兒似的,一切是那麼自然。人總說時間看不見,怎麼會?時光不就在這裡?多迷人,教人看得入神。
▲達開想樂結合了家具展示,以及小咖啡座的空間。
孤僻的好去處
假日的大稻埕讓人避之惟恐不及,若是不想跟朋友喊破喉嚨聊天的話,達開想樂是一個神祕的選擇。
它是一棟老式洋房,一、二樓是印尼老家具展示區,三樓販售國內文創品牌的物件,兼提供飲品休憩。一般遊客不一定入內、入內不一定上樓,有家具門面當「掩護」,怎料到樓上可以喝咖啡、看日光?
上天有好生之德,總會讓孤僻的人有地方可去。有兩位朋友相約於此,約定時間過了好久。
一人氣喘吁吁地上樓,一來便對另一人開口:「這是妳會喜歡的地方,對吧?」不免讓人臆測那人應該是按朋友給的地址而來,卻發現怎麼是家具店,又擔心自己抄錯資訊,路上、心上怕是折騰了幾遍,終於才下決心向店家問明白。
看來那人明知是朋友小小的捉弄,急出一身汗又不忍苛責,「這是妳愛玩的把戲,對吧?」另一人呵呵笑著,當作了回答。
達開想樂
台北市南京西路251號
電話:(02)2558-2251
線索:要穿過一、二樓才知道原來三樓別有洞天。
▲真書軒的大片玻璃,可說是大安森林公園樹海第一排。
所謂「千萬買宅、億萬買鄰」,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真書軒位於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樹海第一排的勤美璞真中。必須經警衛指點,搭上綴滿八千顆LED燈、被稱為「異次元空間」的升降梯,才能抵達旗下基金會所開設的咖啡館。
一般人住不起,但還喝得起咖啡;只是價格不算便宜,即使美式咖啡,也要兩百多元。買不到什麼大老闆坐在隔壁喝咖啡,但能買到清靜倒是不假。
「想當年自己也有攀上富二代的少女夢,只是眼看著連富三代都出生了,我還是一個人坐在這裡喝咖啡。」陳靜宜笑說。
▲在真書軒可享受咖啡,也可以自由閱讀,甚至寫下心情記事。
美式咖啡 四季都不同
說到咖啡,除了幾款單品,美式咖啡風味表現也很豐富。美式咖啡是用巴西、曼特寧等四款豆子組合而成,據說配方不變,但會隨著四季而比例不同。
一般美式咖啡多數是可怕的垃圾,真感動有人願意這樣看重它。至於季節與配方豆比例的關聯性,或許要花一個四季的時間才能好好理解。
在台北市區很難找到沒有遮蔽物的窗景,這裡一抬頭就是滿滿的綠意。館內可以隨意閱讀各式藏書,尤其是那本重二十六公斤、女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的作品,最具特色。
或許你也會想拿起菜單裡夾著的三聯,一連三式寫下心得:一張夾在書裡、一張自行收藏、一張由服務人員留存,然後像電影《情書》那樣,調皮地署名「藤井樹」。
真書軒
台北市信義路三段59號2樓
電話:(02)2755-6906
線索:位於「勤美璞真」內二樓,沒有招牌,要進去須經警衛指點。
▲「自然醒」店貓妮妮動不動就「自然睡」,可一邊享受著咖啡配零食,一邊看貓的隨興自在。
即便二○一四年時,在「世界盃咖啡大師賽(WBC)」中得到世界烘豆冠軍的賴昱權,他所經營的高雄「Café自然醒」名氣響亮,不過這裡要提的是,開業更早於高雄的台北「自然醒咖啡公寓」。
慵懶人的國度
這家咖啡館得按著地址找,稍不留心便要錯過,等到找著一個沒有門、沒有招牌的沉默綠色窄梯,耐著性子走上二樓便是。開店的時間是下午一點,完全符合睡到自然醒精神,那是慵懶人國度裡的時刻表,吾等只是按表操課。
然而慵懶人國度教主,正是鎮店之貓「妮妮」,動不動就自然睡,而且體型嬌小、動作輕盈,進而定住不動即與周遭家具合而為一。妮妮最愛的位置是窗台上,尤其當冬陽投照在牠身上,腦波弱的人,一不小心就跟著一起睡著。
自然醒咖啡公寓重點不在咖啡,而是在半老舊家具的混搭布置。熟客最喜歡兩個位置,其一是面窗最左邊靠牆的沙發座位,除了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的盎然綠景得以盡收眼底外,同時也是捕捉妮妮睡姿的最好位置。
秋、冬的午後為佳;春、夏有時就太曬了。
其二則是正三角形玻璃桌與紅色壓克力椅區,一般常見總是圓桌、方桌,而面對三角桌時提醒著人們要有不同思考方向。別小看三角形,它讓安藤忠雄打造了亞洲現代美術館,開啟人們對幾何認知有更多的可能性。
自然醒咖啡
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57號2樓
電話:(02)2709-6066
線索:沒有門面,請注意騎樓誇張的信箱,再沿著樓梯上樓會有咖啡館。
▲边边有很多小玩意兒可供玩耍,老闆童心的展現也在樓梯間的座位,這裡被老客人稱為「边边的邊邊」。
边边(音同邊邊)不難找,但边边就如其名,在不起眼巷弄的邊上。某種程度來說,它並不希望被發現,甚至也不在意是否會被發現,有時當不被發現時,反而是一種自在。
边边有自己的自在,懂得的人懂得,不懂得的人有自己追尋的其他世界。
▲暗室暖燈,正像边边的氛圍。
樓梯間變祕密基地
走入边边,恐怕多少也有這樣的心情。老闆叫小孬,誰會叫自己孬種?曾有客人鼓起勇氣問:「是孬種的孬嗎?」竟然還真是孬種的孬。原來就學時他看來斯文,就被同學取了這個綽號。
不過小孬一點也不孬,許多人夢想未來要開家咖啡館,但往往只是夢想,永遠不會實現;而他畢業後沒多久,便經營了閒隅咖啡店(已停業),又開了边边,雖不在一級商業區,但像一盞小燈,在小街小巷裡兀自發亮,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終究有機會讓這樣的熱忱,點亮整座城市。
這裡是一棟二層樓的民宅,被許多人視為畸零地的一樓樓梯間,經過小孬打盞燈、放幾本書,就成了足以讓一個人躲藏的祕密基地,跟許多人童年時的衣櫥有異曲同工之妙,好像只要在裡面,人生遇到了什麼痛苦的事,都可以熬得過去。
後陽台除了曬衣服外,經常是故障電風扇、壞掉拖把、斷腳矮凳的墳場,眼不見為淨的地方,但边边的後陽台也被打造成戶外座位區。陳靜宜稱這裡為「边边的邊邊」,開發這樣的地方,真像是對孤僻人的一種慈悲啊。
边边
台北市臨沂街55-3號
電話:0937-817-612
線索:位於巷弄,走到55號時,請放慢腳步。
▲台南秘氏咖啡是自1951年以來,永樂市場二樓第一個對外公開營業的店家。
江湖中是這麼說,秘氏咖啡的台北店與台南店要稱「北秘」、「南秘」,北秘已有不少人找不到,但南秘更「秘」高一籌。
尋找南秘不需要地址,只要到台南永樂市場,找到「修安扁擔豆花攤」旁的機車店;這時不要相信自己的理智,要相信前人的指示,沿著菜市場樓梯往上走便能尋獲。它是自一九五一年以來,市場二樓第一個對外公開營業的店家。
▲「南秘」門外是一般住家,常有人串門子;走進門內,珠簾、昏燈彌漫著香港風情。
淡淡舊式香港風情
建議最好造訪南秘的時間點是夕陽西下,類似三谷幸喜電影《魔幻時刻》中,那種變換快速的天色,有一種不真實感,隨著黃昏步入黑夜。
南秘與北秘都讓人有時空錯置之感:北秘一進門就像進入了民初的舊上海;南秘門外鄰居的衣架還晾著衣服、歐里桑串門子,樓下是鬧哄哄的菜市場,一進門則有老鐘、珠簾、昏燈擺飾,飄著舊香港風情。
但,哪裡只是這樣而已?北秘吧枱咖啡師阿俊的真實身分是導演,老闆子洋的另一身分是理髮師;南秘的男主人小義在台南曾從事考古事務,女主人小羅則是想找回九龍城寨時光的香港人,是吧,像戲,或許正是戲。
唯一不是戲的是,小羅被當地人認證為台南人了。因為前陣子她得到了台南最熱門的登革熱,幸虧年紀輕,早早痊癒,任誰聽到都會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說:「這不是『愛逮丸』(愛台灣),什麼才是『愛逮丸』?」
秘氏咖啡(台南店)
台南市永樂市場二樓
電話:0935-393-853
線索:地址沒用,也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覺,要沿路向人討教,方能抵達。
每到了像這樣的小漁港,都會好奇這裡是不是有些甚麼特別的東西
沒錯,我的搜尋雷達是這樣告訴我的(推眼鏡)
今晚下榻於都蘭草堂,為了避免等等上山後沒東西可吃,我們決定下車後先至新蘭漁港附近覓食。
其實從 Google Map 就看得出來,這附近除了一間檳榔攤有賣泡麵和礦泉水,和對面的新蘭灣 pizza 以及些許民宿之外,剩下的都只是一般住家。
然而這次在客運新蘭站站牌下車後步行約 3 分鐘以內的距離,看到幾塊繽紛色彩的招牌,寫著海景咖啡往右走。
▲新蘭站站牌下車步行約 1 分鐘,即可看到新蘭漁港與星浪.新蘭海景咖啡的指標
▲前方純白色的建築物,就是星浪.新蘭海景咖啡
還沒走到門口,就聽到親切的 Selina 的招呼聲。那口氣親切到讓人懷疑我們之前就認識嗎(笑),但這也是這家店獨特的魅力之一。
走進吧檯時得先穿過兩隻體型近似於狼犬般的大的狗兒們躺在地上,他們是店家的主人們養的狗,分別是阿福與大白。
▲前身是浪浪的阿福曾遭受過許多痛苦的經歷,在 Selina 的照料之下變得相當溫馴,甚至還會為客人帶路去漁港散步
在等待上菜的同時,從另一旁走來的是老闆 Sean。
Sean 和 Selina 其實是兄妹,他們都是在都蘭村長大的在地人。
從職業軍人退伍之後,Sean 決定回歸家鄉,在老家旁開了這間小咖啡館,也成為了新蘭漁港旁唯一的一間海邊咖啡廳。
老闆說,這裡雖然沒什麼店家,但很乾淨,很舒服又靜謐,曾經被票選為最美麗的東部海港之一,也是台東人的私房景點。
他們在外頭的太平洋步道設置了桌椅,如果想好好感受大海與漁港的氛圍,告知一聲也可將餐點拿到那裏去享受海風和餐點。
▲柚香檸檬磅蛋糕,是 Selina 朋友--秀春的拿手甜點
我覺得,這裡最大的魅力,除了是個可以吹得到海風、看得到海景的咖啡廳外,那種把你當成自己人看待的感覺真的很好。
在用餐的過程中,老闆的朋友進來聊個天,住在附近的鄰居打聲招呼,也有昨日經過這裡感到好奇,今日選擇來瞧瞧的旅客,大家因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卻不會讓人感覺有格格不入的感覺。
我想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這句話,可以直接體現於這間小店了。
▲下午的陽光很好,大家都聚集在這個空間裡聊天休憩。
安靜的小漁港旁,聽著店家播著原住民歌手的音樂,隔壁的房裡傳來老闆爸爸彈的二胡聲,一群人在開放式空間漫無目的地聊著天,共同享受著美好的都蘭日常。
(本文獲「時刻旅行」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目前雖然有不少咖啡的研究,但大抵為觀察性研究,雖能用統合分析解決不少統計問題,但所用杯子大小、咖啡豆烘焙方法及沖煮方式皆會影響咖啡因及其他植化物濃度,再者,健康亦會受遺傳、年齡、性別、藥物和其他環境等因素所影響,因此並不容易釐清咖啡的作用,況且,目前還有不少觀點仍備受爭議,故以目前的資料實難能鼓吹或勸阻規律的喝咖啡。
文/張金堅、蔡崇煌
無論如何,秉持著太極中庸之道,凡事適可而止絕不會有大錯。和飲酒類似,本來不飲酒的,不要為了健康而開始飲酒,本來不喝咖啡,也用不著開始喝,如果是愛喝咖啡的,也無須完全戒掉。以下是筆者對於飲用咖啡的健康建議:
● 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天可喝3至5杯,依歐盟食品科學專家委員會建議,國人可到2至3杯,切記過猶不及。
● 使用過濾法沖泡咖啡,以減少脂肪攝取。
● 注意鈣質的攝取及適度曬太陽,以補充天然維生素D。
● 喝無咖啡因的咖啡也不要過量,因仍不知除咖啡因外,是否有無其他有害成分。
▲喝咖啡也要注意鈣質攝取,適度曬太陽補充天然維生素D。
● 阿拉比卡品種咖啡易得病蟲害,有時還需要噴灑農藥,建議盡可能選擇有機栽培的咖啡豆。
● 經氫化過的奶精含有反式脂肪,盡可能不要添加。
● 多方嘗試,尋找最適合自己口味、品質優良的咖啡豆。
● 慢慢品嚐咖啡,較不會導致胃腸不適。咖啡不適合如解渴般牛飲。
● 疾病與健康受生物心理心靈社會(biopsychospiritosocial;BPSS)的影響,所以每個人情況皆不同,對某個人有好處,對另一個人不見得有益,咖啡亦是如此。
● 規律而適度的運動和選擇健康的飲食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課題,此兩者目前尚無法被取代,適量喝咖啡只是提升健康的另一應對(coping)方式而已。
▲適度規律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依然是重要課題。
本文節錄自《癮咖啡研究室:發現咖啡的健康力量》,原水文化出版,張金堅、蔡崇煌著)
週間幫忙照顧孫子,週末溜到海邊散步、喝咖啡,或是踩著腳踏車一騎就是20公里,享受單車運動的暢快─這是許多荷蘭人的退休生活寫照。在政府完善的退休金制度下,晚年不必太擔心錢的問題,你要做的,是好好享受人生。
銀色海嘯席捲全球,面積、人口與台灣相差不遠的荷蘭,比台灣更早進入高齡社會,全國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約佔18.4%,比起台灣14%的老年人口,比例更高。
銀髮族越來越多,代表退休人士不斷增加。荷蘭中央統計局(CBS)指出,荷蘭2017年的平均退休年齡是64歲又10個月,並且逐年增長。
退休後,就是老年人生的序幕,如何老得健康、老得快樂,是個人生活也是社會議題。
荷蘭的平均壽命為82歲,其中男性80歲、女性84歲,台灣平均壽命則是80歲,男性77.3歲、女性83.7歲。相較之下,荷蘭人更為長壽一些,不只活得久,更活得好。
根據2018年世界幸福指數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8),荷蘭在156個國家中高居第6名,尤其在「健康平均壽命」項目表現突出,分數甚至超過幸福指數前三名的芬蘭、挪威和丹麥。
另外,2018全球退休指數(2018 Global Retirement Index)顯示,荷蘭在43國中位居第10名,在國家財務、健康、生活品質、物質生活水準都有一定的水平,整體表現超過第26名的台灣。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副代表范安治(André Verkade)接受專訪時說,荷蘭設有健全的退休金制度保障老年生活,確實是適合退休的好地方。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副代表范安治(André Verkade)。
一般來說,若在荷蘭工作超過42年,退休後每個月約可領到8成薪水,基本生活不成問題,退休後淪為貧窮人口的比例相當低。
經濟無虞之後,怎麼做到長壽又健康?「腳踏車」是關鍵之一!
騎腳踏車可說是荷蘭的全民運動,家家戶戶都有腳踏車,大人騎腳踏車上班,孩子坐腳踏車上學,荷蘭小朋友更是從2、3歲開始就學騎腳踏車,從小培養單車情感,養成一輩子的運動習慣。
▲荷蘭人從小到老都愛騎腳踏車。
荷蘭是低地國,建造地下化的交通系統較不容易,所幸地勢平坦,為單車提供絕佳環境,政府為鼓勵民眾騎腳踏車,基礎設施也很完善。
在荷蘭,腳踏車不但有專用道,還有專用號誌,甚至享有道路優先權,紅綠燈不必等太久,汽車都得讓一讓。
更有趣的是,道路還設有感應系統,只要偵測到腳踏車靠近,就可以快速變換燈號,騎單車暢行無阻,比開車更方便!
正因如此,騎腳踏車上班在荷蘭非常普遍。
范安治分享,他住在荷蘭期間,也是騎腳踏車上下班,從住家到公司約8公里,每天出門跨上單車、踏板一踩,25分鐘就能抵達目的地,而且全年風雨無阻,雨天穿上雨衣、寒冬戴上手套與毛帽,照樣踩著腳踏車上班去。
通勤之外,荷蘭人也喜歡在週末騎腳踏車,當作休閒活動,一騎就是20甚至40公里,沿途享受微風輕拂、欣賞自然美景,身心暢快無比。
長年的運動習慣,為荷蘭人打下紮實的底子,從年輕就開始儲蓄健康,年老後自然擁有較強健的身體。許多荷蘭人退休後,依然保有騎腳踏車的習慣,80歲還在騎車也不奇怪。
「走路」也是荷蘭人熱愛的休閒活動,尤其喜歡在海邊或樹林間漫步,既鍛鍊身體又能釋放壓力。
在台灣生活2年多的范安治,仍維持走路運動的習慣,盡量每天都走到1萬步,偶爾在市區騎Ubike代步,也曾經一路騎到淡水,展現荷蘭人的單車精神。
除此之外,荷蘭人的健康意識高,對吃下肚的東西很有自覺,希望買到健康、品質優良的食物,而這種集體意識也形成一股改變環境的力量,使得健康食材在超市能夠輕易取得,價格也不高,可說是另類的「基本人權」。
范安治發現,相較之下,健康的食物在台灣普遍比較貴,反而是連鎖速食店相對不健康的餐點,比其他國家還要便宜。
荷蘭人不只在乎飲食,也重視是否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閒時間。
荷蘭的法定工時是每週一至週五共40小時,但工作時間相當彈性,員工可以和主管協調,比如週一4小時、週二10小時等,而且只要能順利完成工作,不一定非得每天綁在辦公室。
休假方面,除了週休二日之外,年假也不少。范安治舉自己為例,已過花甲之年的他,現在每年約有50天年假,休息時間相當充足,不怕沒空放輕鬆。
▲范安治強調,荷蘭人的健康與長壽不只仰賴社福資源,而是各方面努力的結果。
由此可見,荷蘭人健康與長壽的背後,不只有健全的退休金制度、健康醫療等社福資源支持,與社會的運動風氣、基礎建設、工時制度、生活方式更是息息相關。
退休之後,荷蘭人都做什麼呢?
范安治分享,首先當然是好好享受沒有工作束縛的自由時光,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像是旅行、做志工,甚至開啟事業第二春,也有些退休人士重返校園,70歲還在大學上課的大有人在!
此外,荷蘭人重視社交活動,退休後花更多時間拜訪親友,三不五時就找個理由相聚,凝聚彼此的感情。
范安治認為,人際網絡是快樂退休的重要元素,他幽默表示:「我前面說過,荷蘭是退休的好地方,但如果你是外國人,聽了以後就跑去荷蘭退休,那可就糟了!」凸顯社交網絡對退休生活的影響相當大。
台灣人退休後,常常幫忙帶孫子,荷蘭人有時也會這麼做,但通常只是一個星期協助照顧一、兩次,很少做全職。
有趣的是,有些荷蘭人退休後會幫自己寫「自傳」。
走過一甲子,看遍人生風景,肯定有許多精采故事和生命經驗值得記錄,或是與家族分享傳承。小老百姓的自傳不是名人傳記,不會出版也不會熱銷,卻是人生最珍貴的記憶。
退休前,培養新的興趣也很重要。
近年準備退休的范安治分享,傳統的荷蘭家庭是女主人負責煮菜,以前的他從來不下廚,下班回家後就問太太「今天晚餐吃什麼?」
但時代改變,後來因太太工作繁忙,他開始試著自己料理,從最簡單的義大利麵開始,逐漸發現做菜的樂趣,現在的他非常熱愛烹飪!
▲范安治早已培養新的興趣,準備迎接精彩的退休生活。
范安治笑著說,人們退休後不再忙於工作,得找些事情來做,比如下廚就能創造全新經驗,令人樂在其中,退休生活肯定更有樂趣。
學荷蘭人快樂退休、健康樂活,就從今天開始!
果香、花香、焦糖感、煙燻味…咖啡風味千變萬化,魅力席捲全球,健康好處也被廣泛討論。今年三月,美國就傳出加州法院認為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未來咖啡業者應在產品加註「可能致癌」警語的消息,引起全球熱議。
咖啡真的會致癌嗎?事實上,咖啡含有一千多種成分,較常討論致癌與否的成分是「咖啡因」。
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根據危險程度,將致癌物分成四大類,包含第1類、第2A類、第2B類、第3類、第4類,數字越小就越危險。
過去,咖啡因曾經被列為第2B類致癌物,代表可能對人體致癌。
不過,後來經過大量研究發現,無法證實咖啡因會致癌,因此目前咖啡因與咖啡飲品(coffee drinking)都已經改列為第3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致癌性尚未歸類,無法判斷。
只要不過量喝咖啡,民眾不需要太擔心。
那「丙烯醯胺」又是怎麼回事?
丙烯醯胺(Acrylamide)屬於第2A級致癌物,也就是動物實驗有充分的致癌性證據,且對人體有理論上的致癌性,雖然實驗性證據有限,對人體還是很有可能致癌。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金堅表示,丙烯醯胺常見於高溫烹調的食物,像是高溫油炸的炸薯條、炸雞排等都很有可能含有丙烯醯胺。另外,香菸煙霧中也含有這種物質。
至於咖啡,其實咖啡豆本身沒有丙烯醯胺,但會在高溫烘焙的過程中產生。
以自動烘焙機的操作來說,咖啡的基本烘焙溫度在攝氏220至250度之間,烘焙時間大約介於8至14分鐘。隨著烘焙的溫度和時間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淺焙、中焙、深焙,具有不同的味道和香氣。
咖啡豆雖然在烘焙後會產生丙烯醯胺,但因為烘焙時間不長,無論是哪一種烘焙程度的咖啡,丙烯醯胺的含量都不多。
而且,雖然動物研究發現丙烯醯胺有致癌性,但實驗中使用的是高劑量純化過的丙烯醯胺,並不是從食物中正常攝取的。
因此,只要不是每天大量飲用,而是一天喝個兩、三杯,在正常攝取的情況下,從咖啡喝進的丙烯醯胺其實很少,不必過度擔心。
▲咖啡含有抗氧化物,適度飲用有益健康。
另一方面,張金堅表示,咖啡還含有綠原酸、酚酸、咖啡醇、咖啡豆醇等抗氧化物,可以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和發炎因子,因此適量攝取咖啡,反而還有降低罹癌風險、幫助防癌的效果。
其中,民眾較常聽說的「綠原酸」,在咖啡生豆中的含量約9.6%,烘焙後含量則降至4.8%左右。因此,若想攝取較多綠原酸,可考慮飲用烘焙程度較低的淺、中焙咖啡。
健康成人適量喝咖啡有好處,那已經罹患癌症的患者,也可以喝咖啡嗎?
張金堅指出,由於癌症種類相當多,與咖啡之間關係的研究也很多,結論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的研究都認為,肝癌、大腸癌患者喝咖啡是有好處的,有助於降低復發率和死亡率。
另外,許多文獻認為喝咖啡對乳癌患者沒有正面幫助,但很少認為有害,因此乳癌病人還是可以飲用咖啡,尤其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者,補充咖啡有助降低復發率、增加存活率。
值得注意的是,張金堅提醒,研究發現肺癌、兒童白血病的患者喝咖啡是有害的,加上兒童本來就不適合喝咖啡,因此這兩種疾病的患者應避免飲用。
至於肺癌與咖啡之間的關係,有研究發現,許多肺癌病人同時有吸菸習慣,可能因此影響研究結果。但是,目前醫界對於不吸菸的肺癌患者喝咖啡的結果如何,還不清楚,因此建議肺癌病人還是盡量別喝咖啡,比較安心。
整體來說,咖啡不是癌友的絕對禁忌,除了肺癌患者要特別小心,其他患者可以在諮詢醫師後,根據個人狀況適度飲用。
想要喝進咖啡的健康好處,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張金堅建議,一天喝咖啡不超過3杯,並遵循食藥署建議,將咖啡因總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內。
另外,由於溫度過高的飲品不利食道健康,應避免喝太燙的咖啡。
建議沖泡咖啡前,將煮沸的水稍微放涼至攝氏90度左右再使用,此時沖泡出來的咖啡約為85度,香氣最濃,但應放涼至65度再喝,避免傷害食道。
總而言之,咖啡有一定的健康好處,如果平時有喝咖啡的習慣,可將咖啡當作養生的輔助方式,但若本來就不喜歡或不適合喝咖啡,也不需要為了健康刻意飲用。
維持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正常作息、適度抒壓,還是預防癌症的最基本方法。
▲張金堅醫師是咖啡愛好者,喜歡喝咖啡之外,也長期鑽研咖啡對健康的影響。(圖/張金堅提供)
喝杯香醇咖啡是人生一大享受!咖啡不只有提神效果,還有許多健康好處,網路上就常流傳「喝咖啡可以預防糖尿病」的說法,令網友趨之若鶩。真有那麼神奇嗎?
糖尿病可分為第一型和第二型兩種,一般最常見的是第二型糖尿病,病因可分為基因遺傳和後天環境兩個因素。
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吳忠擇表示,如果三等親之內有家族成員罹患糖尿病,自己罹病的機率也較高,尤其是父母其中一方有糖尿病,子女未來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更提高40%,屬於高危險群。
不過,先天基因就像一道鎖,後天環境則是一把鑰匙,只要保持良好生活型態,沒有鑰匙就沒有辦法打開這道鎖,可見後天的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
那麼,喝咖啡是不是有效的預防方法之一呢?
吳忠擇指出,目前有許多回顧性的醫學研究證實,喝咖啡確實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也說,許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喝咖啡可以幫助降低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介於100~125 mg/dL)未來發生糖尿病的機率,或是延緩進入糖尿病的時間。
既然咖啡對於預防糖尿病有一定的幫助,又是咖啡中的哪些成分在發揮作用?
事實上,咖啡含有非常多種成分,而民眾最熟知的咖啡因可能是穩定血糖的功臣之一,因為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促進身體代謝,過程中消耗許多能量和糖分,進而有助於調節體內血糖。
不過,部分研究發現,低咖啡因的咖啡同樣有降低糖尿病風險的效果,表示咖啡中可以穩定血糖的成分可能不只咖啡因。
健診診所營養師、糖尿病衛教師游乃嘉指出,咖啡還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包含生物鹼(如:葫蘆巴鹼)、多酚類(如:綠原酸)、咖啡醇等都有抗氧化的作用,能改善胰島素阻抗性,有助預防糖尿病。
吳忠擇補充,動物實驗發現,綠原酸還可以保護胰臟細胞,甚至可能可以改善腸道細菌生態、影響能量代謝的方式,進而幫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有趣的是,游乃嘉提到,國外有咖啡製成的營養補充品,成分含有咖啡因,以及綠原酸、葫蘆巴鹼,但研究發現,人體攝取後卻沒有達到和直接喝咖啡一樣的控糖效果。
因此,究竟是咖啡中的哪些成分有益血糖穩定,而這些成分又如何發揮作用,目前還不是非常確定。
柳朋馳也說,咖啡與糖尿病之間關係的探討,大多屬於統計學上的研究,也就是從數據上來看,兩者之間確實有相關性,但具體的原因還無法解釋。
至於已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喝咖啡還有沒有穩定血糖的效果呢?
柳朋馳認為效果可能有限,畢竟咖啡不是藥物,喝咖啡之外也要遵照醫囑服藥、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包含維持理想體重、三餐規律、適度運動等,不是光喝咖啡就有效。
吳忠擇也說,喝咖啡可以作為控糖的輔助方式,但建議飲用黑咖啡較佳,不要添加糖和奶精,不利健康之外,也容易抵銷咖啡原有的好處。若無法接受黑咖啡的苦味,可以加一點點牛奶中和,逐漸適應後再改喝黑咖啡。
游乃嘉提醒,牛奶中的乳糖也是糖分,飲用過多會影響血糖穩定,糖尿病患者需多加注意。每人每天的牛奶建議攝取量是1至2杯,每杯240c.c.,應根據個人熱量需求和血糖狀況調整適合的飲用量。
想喝咖啡幫助控制血糖,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吳忠擇指出,有些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而咖啡因的刺激性較高,因此不要在空腹和餐後立刻喝咖啡,建議飯後1至2小時再喝,或是選在兩餐之間飲用。
至於攝取量,健康成人每天可以喝2至3杯黑咖啡,每杯200c.c.。若想達到穩定血糖的輔助作用,喝到這樣的分量,效果也才會比較明顯。
若以咖啡因來計算,柳朋馳建議,每天的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內。
游乃嘉則是提醒,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相關併發症,比如自律神經失調,引起腹瀉、脹氣、便祕、胃酸過多、消化不良等,加上咖啡的刺激性較高,會加重這些腸胃道症狀,因此也不是每位糖尿病友都適合喝咖啡。
另外,許多亞洲人帶有CYP1A2和ADORA2A這兩種基因型態,天生對咖啡的耐受性較差,喝咖啡後容易引起心悸、失眠、亢奮等反應,應評估是否適合飲用。
整體來說,適量喝咖啡確實對於預防糖尿病、穩定血糖有一定的功效,但每個人體質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而且,咖啡只是輔助方法之一,也有研究發現茶、牛奶、乳製品、堅果、地中海飲食等與糖尿病的預防也有相關性。因此,飲食方面維持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營養均衡,配合適度運動、理想體重、正常作息,還是預防糖尿病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