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下次」!人生無常,或許再也沒有下一次

別再說「下次」!人生無常,或許再也沒有下一次

上一篇用「人生短短幾個秋」為題,來談第三人生的投資理財。這一篇繼續用這七個字為題,因為面對生活,又何嘗不該活在當下呢?

文/施昇輝

 

第三人生最不該把「等……再……」這種句型掛在嘴邊,例如「等下次有空再聚聚」或是「等有錢再去旅行」,結果經常都是再也見不到面,或是再也沒機會去了。

 

「老友」在第三人生,絕對是生活上的重要支柱,但大家的健康都不復以往,甚至生命無常,脆弱到說走就走,所以能見就見,不要期待還有下一次。

 

如果是經常見面的老友,驟然離世或許還能接受,但如果是旅居國外,好多年才見一面的老友,真的要抱著「見一次,少一次」的心理準備。

 

如果老友相見,和其他活動撞期,我一定盡可能以前者優先。如果另個活動非去不可,我也會想方設法,在老友相見場合快結束前趕到。前不久,我的一位大學同學榮退舉辦餐會,幾乎所有在台同學都到場為她慶祝。

 

 

我當晚早就安排要去鹿港演講,不可能改期,所以我就跟同學說,我一結束就趕高鐵北上。很多同學都情義相挺,當我晚上快十一點趕到時,還有十幾個同學等我。

 

我在2003年就被當時任職的證券公司解雇,被迫提早進入第三人生,幸虧這些大學同學不離不棄,才能讓我順利走過人生的谷底。幾乎全員到齊的同學會,我怎能缺席呢?

 

2014年,我和老婆參加了一趟15天的地中海郵輪團,和一對劉大哥夫婦最投緣,回國後還相約吃飯、旅行。兩年後,這對夫婦跟我們約好,「等他們從香港回來,要再一起去北歐搭郵輪」。

 

結果,劉大哥在香港心肌梗塞猝逝,他的太太難過到不只取消北歐行程,也不再與我們聯絡,我們就此失去了這個好友。

 

 

我想這種例子,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我希望大家能見面時就見面,不要徒留遺憾。

 

此外,另一種很大的遺憾就是「很多事到老了,就不能做了。」這種遺憾多半發生在「旅行」上。很多人最後沒有成行,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沒有「健康」了,但大家之所以遲遲不去,很多卻是因為「捨不得花錢」。

 

沒有人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所以都省著花錢,怕萬一沒錢了卻還沒走,怎麼辦?所以很多人都想靠投資賺點旅費才捨得去,結果反而賠錢,更不能去了。

 

進入第三人生,不該太斤斤計較錢,應該是「值得花,就該花」。2012年,我去尼泊爾旅行,導遊推薦大家可以去玩飛行傘,飽覽費娃湖美麗的風光,30分鐘的天空翱翔索價199元美金。

 

 

雖然真的有點貴,但我二話不說,立刻報名參加,因為我想一定要趁年輕來嘗試,否則到老了,可能骨頭硬了,身手也不靈活了,屆時就算想玩,也沒資格玩了。飛過一次之後,了卻心願,不會到老來才扼腕遺憾。

 

另一個類似的經驗是2015年在阿拉斯加搭直升機上冰原,花了360元美金,絕對值得,因為一生可能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

 

玩飛行傘或許還牽涉膽量,但需要體力爬坡的中國黃山之旅,絕對應該趁膝蓋還能負荷時趕快去。2017年,我和老婆特別挑了一個在黃山上待五天四夜的團,費用雖然高一些,但因為時間充裕,所以體力負荷相對較少。

 

這種用「金錢」來保護「健康」的方法,或許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下一個挑戰體力的旅行,我會設定在秘魯的馬丘比丘,希望能在60歲以前完成(其實就是明年了)。

 

 

最後,因為人的壽命越來越長,進入第三人生時,父母或許都還健在。在醫院裡,我經常看到很多六七十歲的人陪伴八九十歲的父母來看病。千萬不要以為有外籍看護就沒事了,也千萬不要「等父母生日,或過節時再去請他們吃飯」,因為很可能就會變成「等父母生病,再去看他們」了。

 

有空就去看他們,沒空至少每天打個電話給他們。看到他們精神奕奕,或聽到他們講電話中氣十足,其實就是一種平凡的幸福。當然,要能持續享受這種親情的前提是,顧好自己的健康,才有能力照顧父母。

 

不要一直以為還有「下一次」,而要常常心想,或許只有「這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