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伯從小開始學拳60多年,雖然已經73歲身體仍然硬朗,也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平常不菸不酒,到現在還是每天清晨3點半起床運動,自認是「銀髮界的資優生」。
兩個月前王伯伯開始出現胸悶症狀,但喝了自釀的藥酒後覺得症狀緩和許多,便未多加注意,也沒有就醫檢查;不料日前起床時竟然接連兩次暈倒,直冒冷汗,甚至眼睛上吊、手掌緊握,緊急送醫檢查發現是急性肺動脈栓塞造成,所幸透過超音波治療,以及使用葉克膜度過急性期,挽回一命。
王太太說,先生第一次暈倒後,過了30分鐘自行甦醒,決定回床上休息一下;當時看到先生直冒冷汗,以為是房間太熱,還調降溫度,四小時後先生去上廁所,再度昏倒,且眼睛上吊、手掌緊握抽搐。
起初先生還不准她叫救護車,認為平時練就一身好功夫,應該能挺過這關,但她實在看不下去,苦苦哀求,先生才願意就醫。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張育晟表示,患者到院時血壓極低,檢查發現疑似肺動脈栓塞造成休克,進一步檢查發現雙側肺動脈出現大塊血栓,病情十分嚴重。
▲ 心導管影像可看出肺動脈栓塞。(圖/亞大醫院提供)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指出,患者因急性肺栓塞已經呈現休克狀態,因此先緊急置放葉克膜,再進行「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溶解血栓,在加護病房待了6天才脫離險境。
張育晟表示,患者雖生活習慣良好、無任何慢性病,但研判血液中凝血與溶血因子失去平衡,導致腿部深層靜脈有血塊阻塞,當血栓隨著血液循環跑到肺動脈,就會形成肺栓塞。
當肺栓塞阻礙肺部動脈血液流動,會引發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冒冷汗,甚至休克等症狀。若出現上述症狀,應該格外留意。
他也提醒,肺動脈栓塞患者術後應定時口服抗凝血劑,良好控制三高,平時應避免久坐久站,定期返院追蹤檢查,才能避免疾病復發。
小小南瓜營養豐!事實上,有著「金瓜」稱號的南瓜,除了相對一般主食類食物,具有高膳食纖維、低GI值的特性,相當適合有減肥、控血糖需求的民眾,適度將其替換麵食、白飯食用。
文/洪毓琪
南瓜的營養價值可不僅於此,適度食用其實還有保護胃腸道黏膜狀態、緩解胃潰瘍不適,以及補血、防癌等8大健康好處!
根據食藥署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7版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的南瓜熱量為69大卡,是等量白飯(182大卡)的1/2不到,且膳食纖維含量更高達2.5公克,是白飯(0.6公克)的4倍。
同時,含有豐富的鉀離子(426毫克)、維生素A(3681I.U.)、β-胡蘿蔔素(1981ug),而鈉離子含量卻僅有1毫克,是一高鉀低鈉的好食材,適度食用對人體好處多多。
不過,南瓜的營養價值可不只有這些!帕斯頓編輯部在著作《食光知味:大啖餐桌上的節氣,顧好五臟顧好胃》一書中就提到,又名番瓜、北瓜、倭瓜,屬於葫蘆科的南瓜不僅是夏秋季節的瓜菜之一,適度食用更有下列8大鮮為人知的健康好處:
好處1/有利補血:
南瓜中含有鈷元素,有補血作用。
好處2/幫助解毒:
南瓜含有維生素和果膠,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如重金屬中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達到解毒作用。
好處3/防止胃潰瘍:
南瓜中所含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促進潰瘍癒合,適合胃病患者食用。
好處4/護眼護心:
南瓜中豐富的抗氧化劑β-胡蘿蔔素,具有輔助護眼、護心和抗癌的功效。
好處5/有利生長發育:
南瓜富含鋅元素,有益於皮膚和指甲健康。且微量元素鋅,同時會參與人體內核酸蛋白質的合成,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固有成分,更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
好處6/抑制癌細胞出現:
南瓜中所含的甘露醇有通大便的作用,可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防止結腸癌的發生。且南瓜能消除亞硝酸胺的突變作用,抑制癌細胞出現。
好處7/有利母嬰健康:
孕婦食用南瓜花果,不僅能促進胎兒的腦細胞發育,增強其活力,還可防治妊娠水腫、高血壓等孕期併發症,促進血凝及預防產後出血。
好處8/輔助治療前列腺炎:
南瓜籽不但是民眾獲取有益大腦健康的ω-6 等重要脂肪酸的好食物來源;南瓜種子還可以輔助治療前列腺炎,且種子和瓜蒂常入藥,能驅蟲、健脾,還可當零食。
美味的南瓜要帶有枯黃乾燥的果蒂,且瓜皮有層均勻的果粉、紋理清楚。若指甲輕壓表皮有留下痕跡,則代表南瓜尚未熟透,果肉不甜,建議要再存放一下。
延伸閱讀: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炎炎夏日芒果盛產,光是吃芒果就覺得膩了嗎?不如搭配低脂肪的海鮮,做一道營養又健康的地中海風格的健康料理吧!
地中海料理資深講師謝長勝(馬可老師)設計這道步驟與食材都很簡單,看起來卻嚇嚇叫的料理,這兩天快去量販店採購食材,周末快速花個十分鐘,端上桌嚇嚇親友團吧!
▲馬可老師擅長地中海風格料理,因為家中長輩飽受失智症所苦,日前出版《遠離失智,吃出健康腦》料理書,希望大家越吃越健康。(攝影/邱璟綾)
大約在1980年代,有科學家針對地中海週邊國家進行飲食研究,發現因為特殊的飲食文化,讓當地居民較少出現心血管疾病、失智、癌症等問題,身體也比較健康,因此「地中海飲食」開始風靡世界各地,成為健康飲食法中時常被提起的話題。
營養師林世航表示,地中海飲食必須滿足幾個基本原則,每天必須攝取足夠的全榖根莖類做為主要能量來源,食用大量蔬果補充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營養素,多吃魚肉、海鮮取代紅肉,大量使用橄欖油並多吃堅果,讓橄欖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橄欖多酚保護身體。
食材:海蝦15~20隻、芒果2顆、紅洋蔥半顆、薄荷葉10片
調味料:橄欖油70g、白酒100g、義大利綜合香料少許、黑胡椒少許、balsamico醋3大匙、糖1小匙、鹽1小匙
▲本次示範份量為3~4人份,食材皆可以在大型超市、量販店購得。
步驟:
1.先將草蝦以生飲用水沖水退冰,洗淨瀝乾後剪去頭部前端尖刺,並將身體部分的蝦殼去除,只留下頭部與尾部備用。
2.將剝好殼的草蝦與義大利綜合香料、黑胡椒、橄欖油20g,一起放入碗中抓醃3分鐘後,再取一個圓盤,將草蝦以頭部朝外的方式排成圓形。
3.將平底鍋倒入50g橄欖油,以中火加熱鍋子後,將圓盤內的草蝦平移到鍋中。
4.煎到草蝦一面變紅後,倒進白酒100g並立刻蓋上鍋蓋,悶燒5分鐘,即可將草蝦倒出盛盤享用。
5.將芒果切成一公分大小的小丁,紅洋蔥與薄荷葉切成細末,與balsamico醋3大匙、糖1小匙、鹽1小匙,全數放入碗中混合均勻,即可搭配煎好的草蝦享用。
海蝦:地中海飲食的特色就是多吃海鮮少吃紅肉,因為海鮮油脂含量極低,不易造成身體的負擔,且含有豐富的omega-3,可清除血栓、抗發炎,而蝦蟹類中豐富的蝦紅素,更是對人體充滿幫助的抗氧化劑。
芒果:芒果是當令水果,雖然熱量較高,但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此外芒果中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對健康都很有幫助!
編按:如何吃鳳梨,才能避免割嘴或咬舌?書田診所何一成指出,食用鳳梨前,可以塗抹少許鹽巴,或是加熱烹煮,既能增加口感,使美味加分,同時又能避免發生鳳梨割嘴或咬舌的不適情況。
隨著天氣轉熱,台灣也進入鳳梨採收期,不過雖然鳳梨滋味酸甜可口!但仍舊有不少人,常會因新鮮鳳梨略帶咬舌感等因素,而選擇食用味道相對甜蜜的罐頭鳳梨。
但營養師提醒,想要充分獲取鳳梨營養、補充鳳梨酵素、發揮其抗血栓、助消化等5營養好處,還是把握產季吃新鮮鳳梨最好!
高敏敏營養師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新鮮鳳梨熱量為57大卡、膳食纖維1.4公克、維生素C 12毫克、鉀122毫克、鈣9毫克、鎂14毫克。
且正因為鳳梨營養素多元,因此適量食用對人體健康更是好處多多:
好處1/解便祕:
每100公克的鳳梨,約含有1.4公克的粗纖維,也就是俗稱的非水溶性纖維,在腸道中能幫助吸收水分、促進腸蠕動,促進體內環保。
此外,其富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果膠,也有增加腸內好菌活動,減少糞便和腸壁接觸時間、讓排便更順暢。
好處2/抗氧化:
鳳梨富含生物類黃酮(維生素P)、維生素C、E、B1等抗氧化物質,幫助對抗身體自由基。
好處3/開胃、提振食慾:
鳳梨的酸甜口感有開胃、幫助刺激食慾的好處。
好處4/抗凝血、防血栓:
鳳梨酵素能分解人體中的纖維蛋白,進而發揮抗凝血、減少血管栓塞的作用,有利輔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再加上,鳳梨中含有的生物類黃酮成分,更是維持人體微血管滲透性的重要營養素。因此,適量補充對於鞏固心血管健康益處良多。
好處5/助消化吸收:
鳳梨酵素能幫助豆、魚、肉、蛋等蛋白質食物分解,飯後適量食用能促進人體消化、吸收;有利減少進食後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不過,若是經常胃發炎,或曾有胃潰瘍病史的民眾,則不建議空腹吃鳳梨,以免過度刺激、加遽不適產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鳳梨特有的「鳳梨酵素」主要分布在鳳梨莖部,因此在一般正常食用量下,其實吃到的量一般不多。尤其是,做成罐頭的鳳梨,其中的蛋白活性酵素已經遭受破壞。
因此,高敏敏營養師建議,若民眾想要獲取鳳梨酵素的營養好處,食用時應選擇新鮮鳳梨才是。他也特別設計2款兼顧營養美味,且適合即將到來的夏日食用的清爽輕食,提供給民眾做為日常飲食參考:
★清爽旺來蔬菜捲
材料:新鮮鳳梨125公克、高麗菜葉6片,紅蘿蔔絲、小黃瓜絲適量,豆芽菜、苜蓿芽各50公克。
作法:
1.將高麗菜葉及紅蘿蔔絲、豆芽菜燙熟備用。
2.新鮮鳳梨切塊或切條狀備用。
3.將高麗菜葉片包裹所有食材捲成一卷就完成了。
營養好處:可以沾和風醋一起吃,是夏天清爽、無負擔,亦能滿足蔬菜量需求的輕食好選擇。
★水果波羅優格
材料:新鮮鳳梨125公克、奇異果1/2顆、蘋果1/4顆、無糖優格60公克、柳橙汁少許。
作法:
1.將無糖優格拌上柳橙汁,作為橙汁優格醬備用
2.將新鮮水果切塊備用。
3.備好的水果擺盤後淋上橙汁優格醬就完成了。
營養好處:優格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好菌,而上述水果則能提供人體豐富的膳食纖維及寡糖,兩者搭配食用,更有利維持腸道健康。若當作飯後點心食用,還有幫助消化、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
雖然適度食用鳳梨好處多多,不過高敏敏營養師仍提醒,有過敏體質或對鳳梨過敏的朋友還是應避免食用,以免導致皮膚發癢、紅腫,甚至氣喘症狀發作,反得不償失。
另外,由於鳳梨屬於高甜度的水果,糖友在攝取時一定要適量才行。一般建議,糖尿病者,每日水果攝取量應控制在2份水果,且2份水果要分開食用為佳;而一份水果大約是一般飯碗的8分滿(以鳳梨來說大約是125公克的果肉)。
最重要的是,水果的選擇應該要是不同顏色的新鮮水果,不要只吃某種單一的水果。且能直接吃就不要打成果汁,才不會讓血糖升高快速、不利血糖控制。
延伸閱讀: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香蕉是許多民眾的飯後水果或運動後補充能量的點心。不過,網路上流傳空腹、筋骨痠痛的時候不能吃香蕉,是真的嗎?
香蕉富含鉀、鎂、色胺酸、膳食纖維,是營養豐富的水果,從離乳的嬰幼兒到百歲人瑞都很適合食用!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香蕉的鉀含量是一般水果的2至3倍,攝取足量的鉀可以降低血壓,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另外,也因為香蕉的鉀、糖含量高,可以快速補充消耗的體力,是許多運動族群補充能量的好幫手。
香蕉中富含的鎂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舒緩疲勞,每100公克香蕉中的鎂含量,更超過蘋果的5倍。
香蕉中的色胺酸則參與體內血清素的合成,有助於放鬆心情,減少情緒低落。
至於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對有便祕困擾的長者及孕婦都有幫助。
不過,蘇秀悅主任也提醒,一根200公克的香蕉,熱量約為182大卡,含醣類達46公克,相當於3/4碗飯,減重民眾宜適量攝取。
香蕉含鉀量高,慢性腎臟病合併高血鉀的病人應少吃。從中醫觀點來說,香蕉屬於偏「寒」的食物,體質偏虛寒的民眾也不宜多吃。
另一方面,坊間常流傳「空腹不能吃香蕉」的說法,蘇秀悅主任指出,空腹吃水果,營養素的消化吸收比較快速、直接,但仍需考量個人體質與腸胃功能。
因此,能不能空腹吃香蕉,必須看自己對香蕉的接受度而定,如果擔心,不妨搭配溫熱的麥片粥一起食用,也是個好方法。
至於「吃香蕉對骨頭不好」的說法則是誤傳。
由於香蕉中含有磷、鉀、糖等元素,遭民眾誤以為會影響骨頭中的鈣吸收,或是造成神經肌肉失調,但上述說法沒有醫學根據,且香蕉所含的磷、鉀、糖等的量,還不足以對身體造成明顯影響,民眾不需擔心。
小心!腳掌突然腫脹、穿不下鞋子,別以為只是單純水腫,這可能是致命的靜脈血栓。
75歲陳奶奶,原本身體還不錯,行動自如,但日前走路左腳脹痛、容易喘,就醫發現,左腳靜脈血管出現大量血栓,進而引發敗血症,險些喪命。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靜脈栓塞發生率約在1/1000至3/1000之間,是動脈血栓發生率的4倍,經常久坐不動、年紀大於40歲、患有糖尿病、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懷孕時或服用口服避孕藥等人,均屬於高風險族群。
由於早期靜脈栓塞診斷不易,確診時大都已感染發炎,或有其它嚴重併發症。建議民眾平時應該多活動,並適時補充水分,如果小腿脹痛或兩腳出現不對稱腫脹時,就需就醫。
像是案例中的陳奶奶,身體原本還不錯,日前左腳腫脹,竟然無法穿鞋,但因精神食慾良好,便不以為意;沒想到1個多月後,走路會痛、會喘,加上呼吸不順,這才緊急就醫。
就醫後確診為左腳靜脈血管大量血栓,血流阻塞後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引起敗血症,以致意識不清,險些送命。
醫師進一步分析罹病原因,研判她平常不愛喝水,以致於血液太濃,形成血栓。
在治療血栓上,傳統抗凝血劑使用不便,且容易與食物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患者需密集回診、抽血檢查。
新型抗凝血劑雖不用定期回診抽血,但血栓情況如果嚴重,恐侵犯到骨盆腔大靜脈,且治療效果不佳,超過5成病人會出現「血栓後症候群」,導致腿部腫脹、皮膚潰爛,併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因敗血症而送命。
張嘉修表示,目前最新治療方式為「血栓抽吸清除裝置」,以導管來清除血栓,先將血栓溶解劑注入血栓內部,再透過抽吸導管局部噴射水柱、破壞血栓,同時產生強力負壓,將血栓碎片順著負壓方向而吸入導管內,移出體外,傷口相當細小。
臨床顯示,治療血栓的黃金期為症狀出現2至3周,可以快速消除腿部腫脹、大幅增加血栓清除率,同時也能降低血栓併發症的發生、縮短病人住院天數。
(本文獲「健康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