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想靠稅收推行長照陷困境 要怎麼自力救濟?

政府想靠稅收推行長照陷困境 要怎麼自力救濟?

長照財源問題一直是難解的習題,原本期待2017年5月12日上路的遺贈稅及菸稅新制,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根據財政部公布去年全年稅收統計,增稅後的長照基金只有57.67億元,以此推估,實施一年的稅收只有約115億元,還不到預估目標296億元的一半,勢必衝擊長照服務的推行。

2015年,全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已佔總人口數11%,全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將於2018年超過14%,邁入高齡社會,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將是全世界老的最快的國家。

 

活的久加上長期照護,面對老年可能發生的安養費用、疾病或意外導致的長期照顧等需求,金管會保險局建議民眾可透過商業年金險及長期照顧保險等來補足保障缺口。

 

但根據統計,年金險和長照險雖然推出超過20年,國人投保件數卻不到200萬張,截至2017年6月底,商業年金保險有效契約有125萬件,長期照顧保險則有59.2萬張,相較2016年底的118萬張以及58萬張成長有限,顯示國人缺乏對老年生活保障準備。

 

在這個必須靠自己的年代,保險是保障生活的第二防線,而長期照顧保險的特色是,因應疾病或意外事故傷害所致失去日常生活能力所衍生的長期照顧需求,被保險人在保障期間內,如符合保單條款所約定「需要長期照顧狀態」的情事,保險公司按期給付保險金。

 

長期看護險是為了失去日常生活能力需人照顧的病人所設計的保單,但是保障的定義過於複雜,目前市面上對於在長期看護狀態上有關於失能狀況及認知損害等級的界定,各有不同,導致保險公司與保戶對於認定的定義有所偏差,因而出現糾紛。

 

要點1:認定標準越寬越好:長期看護險的保費與其他險種相較,算是價位較高的保險,在選擇長期看護險時,應特別注意符合長期看護狀態的「認定標準」,各家保險公司的定義上有些許差異。

 

再者,有些保險公司判定是否喪失日常生活能力、符合「長期看護狀態」,需要被保險人經醫院專科醫師嚴格的診斷,提供「長期看護狀態計分表」(或檢附巴氏量表、或其他專業評量表)的累積計分。

 

要點2:免責期間越短越好:所謂「免責期間」,是指被保險人經診斷確定為長期看護狀態之日起算,持續達N日的期間而言。目前銷售的長期看護險的免責期,共區分為三十、六十日、九十日等三種。通常來說,免責期越短對消費者越有利,可縮短保戶申領保險金的時間。

 

要點3:算算看累計給付年限:通常長期看護險,會設有累計給付年限的限制,每家保險公司長期看護保險金的給付頻率,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每月或每半給付一次。所以,消費者在選擇長期看護險時,不妨計算看看哪種給付年限對自己比較有利。

 

要點4:豁免功能很重要:所謂「豁免」,乃指被保險人若符合「需要長期看護

狀態」時,可免繳保險費,而繼續享有長期看護險的保障,但若於下一保單年度周年度起,未達需長期看護狀態時,則恢復收取保險費。現售長期看護險大多內含豁免保險費功能,且豁免定義差異性不大。

 

要點5:全盤檢視個人保障需求:長期看護險就是希望透過保險的機制,分擔不可預知的看護費用,降低家人的負擔。購買時要注意個人的保障需求,以年齡、收入、甚至家庭、打拼目標等去評估需求。

 

要點6:考量長期的繳費能力:由於長期照護險保費較高,購買前要衡量個人經濟能力,量力而為,避免未來因繳費中斷失去保障。尤其年紀越大,身體越容易出現狀況,除了醫療保險,趁早規畫購買長期看護險,避免未來造成自己與小孩的沉重負擔。

 

※何謂「內含豁免保費」?

內含豁免保險費(豁免內含)即是直接將豁免保險的規定直接納入商品中,當消費者購買保單時,可自動獲得豁免保費的保障。而外加方式,則是將豁免保費功能設計為附約,由保戶自行選擇是否要另外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