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腫,我該看哪一科?

腳腫,我該看哪一科?

腳腫,台語又俗稱「腳提水」、「腳氣」,是許多民眾很擔心、會前來門診求助、並要求安排檢查的常見原因。選擇來腎臟科門診的親朋好友們,大多是擔心自己或家人的腳腫,是否就代表著腎臟已經衰竭、而面臨要洗腎的命運。

事實上,醫師在面對腳腫問題時,會由多方面多角度去考慮。以下就是一些初步的分析方式,希望能簡單地讓大家知道,醫師們都是怎麼思考你的腳腫問題。

第一、跟腎臟有關:

這是大家最在乎的問題了。腎臟掌控人體的排水與排毒,只要其中一個功能變差,下肢就可能腫起來、或被家人朋友發現自己臉頰浮腫,這可以利用抽血或腎臟超音波來評估腎功能。如果檢查結果嚴重,就是俗稱的「腎衰竭」,需仔細聆聽腎臟科醫師的分析與治療說明;若並不嚴重,就可使用藥物及飲食控制的方式,與醫師配合、一同找出拯救腎臟的治療計畫。
另一方面,注意尿液中有無起泡,正式的名稱叫做「蛋白尿」,是腎臟科醫師能夠早期介入、並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重要關鍵,臨床上最常見到泡沫尿的疾病是「糖尿病」;而其他疾病造成的蛋白尿,就需要腎臟科醫師做更仔細的推敲與檢查。

第二、跟腎臟無關:

1. 心臟相關:心衰竭、瓣膜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合併活動就喘氣,或躺平會喘。
2. 肝臟相關:肝硬化合併腹水,嚴重時會出現黃疸。
3. 血管相關:下肢深層靜脈衰塞阻塞,需要配合血管超音波及抽血檢查。
4. 內分泌相關:體內的荷爾蒙失衡也可以造成腳腫,譬如說:甲狀腺功能低下。
第三、其他因素相關:
1. 藥物:有些血壓藥或血糖藥會讓水分滯留。
2. 外力:外傷造成腫脹、深部瘀青、感染、或發炎等等。

腳腫的原因很多,以上是一些初步方向,務必找對醫師接受治療,讓我們一起努力追求健康!